查看原文
其他

所有的历史,从一张图像开始……|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

UCCA Edge UCCA Edge
2024-09-07

德国大师级观念艺术家托马斯·迪曼德中国首个全面回顾展——“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正在UCCA Edge展出,并持续至2022年9月4日。


本次展览系统梳理了迪曼德融合雕塑与摄影,对令人不安、看似平凡的历史情景的再现,以及对人类栖居的现实世界与当代图像呈现的世界之间不可思议的差异。这些作品将我们带入一个亦假亦真的镜像世界,一个仅由纸张构成的平行宇宙。所有的历史,从这些图像开始……




1

《控制室》


本次展览海报上的作品之一《控制室》位于三层展厅。在这件作品中,迪曼德构建了一个“标准化”的科研空间,里面布满了各式各样的仪表盘、操控杆、显示屏以及数值表。桌子上散落着文件夹,里面似乎塞满了各式各样的操作说明书。


《控制室》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


与迪曼德的其他作品一样,整个场景都空无一人,空白的屏幕暗示着这是一个死寂的空间。只有仔细观察,才会发现画面中的可疑之处——松动的天花板摇摇欲坠,这其实是一个被遗弃的控制室。


《控制室》(局部)。图片由艺术家工作室提供。


实际上,这是根据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与海啸之后,东京电力公司一名技术人员手机里留存的照片所还原的场景。而这张照片所拍摄的,正是受到破坏的福岛核电站。


上图:拍摄于2011年3月26日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二号机组控制室,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托马斯·迪曼德,《控制室》,2011,彩色合剂冲印、迪亚赛克工艺装裱,200 × 300 cm。图片由艺术家、Matthew Marks画廊、Sprüth Magers画廊、施博尔画廊(柏林)和Taka Ishii画廊提供。


艺术家通过一贯的创作手法将灾难图像再次复刻,提示我们去关注图像与事件本身的距离。这让我们不得不质疑图像里的缄默、技术的傲慢以及人类对于控制的幻想。当谈及那张福岛的原始照片时,迪曼德如此说道:“我们不是在观看灾难,而是在观看灾难的图像。”





2

《浴室》


回到展厅二层,《浴室》重构了一张备受争议的新闻照片:1987年10月11日,时任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州长乌韦·巴舍尔(Uwe Barschel)被发现死于日内瓦利维酒店一间房间的浴缸中。德国记者塞巴斯蒂安·克瑙尔(Sebastian Knauer)进入浴室拍下了他的尸体,并将其刊登在德国广为人知的《明星周刊》(Stern)杂志封面上。


托马斯·迪曼德,《浴室》,1997,彩色合剂冲印、迪亚赛克工艺装裱,160 × 120 cm。图片由艺术家、Matthew Marks画廊、Sprüth Magers画廊、施博尔画廊(柏林)和Taka Ishii画廊提供。


虽然已经证明巴舍尔死于处方药过量,但他死亡的具体情况仍未得到解释。不少人猜测这其实是一场谋杀,因为巴舍尔生前正深陷一场政治风波,他被指控雇用私家侦探揭发竞争对手的私生活丑闻。巴舍尔因此被迫辞职,随即飞往日内瓦,入住了这家酒店,希望在这里与一名能够提供证据让他恢复清白的线人见面。


塞巴斯蒂安·克瑙尔拍摄乌韦·巴舍尔尸体的新闻照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星周刊》杂志封面,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真正的丑闻不是巴舍尔的死亡本身,而在于其尸体的新闻照片的公开。克瑙尔闯入巴舍尔酒店房间的私人空间,为了记者的目的而利用巴舍尔的尊严,引起了公众的激烈反应,也使得他的死亡及其相关情况被推到了幕后。


“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这张照片随后成了对于摄影记者职业道德以及利用照片构建政治叙事的激烈论战的焦点。迪曼德在作品中抹去了原照片中政治家的身体,只留下观者直面政治图像构设的布景残余。




3

《演播室》


同样位于二层展厅的《演播室》再现了西德的电视竞猜问答节目《我是谁?》(Was bin ich?)的演播场景。这是一档由罗伯特·伦勃克(Robert Lembke)主持的电视节目,每一期会邀请几位小有名气的参赛者,让他们通过提问去猜测一位神秘嘉宾的职业。节目在上世纪50年代于德国电视台首播,马上受到了观众的欢迎,并为此后家喻户晓的同类型脱口秀节目奠定了基调。


上图:《我是谁?》节目演播室,图片来源于网络。

下图:托马斯·迪曼德,《演播室》,1997,裱框喷墨打印,183.5 × 349.5 cm。图片由艺术家、Matthew Marks画廊、Sprüth Magers画廊、施博尔画廊(柏林)和Taka Ishii画廊提供。


在这件作品中,迪曼德从画面中移除了节目的主持人和参赛者,空无一人的桌椅和空白的名牌凸显了一种强烈的缺失感,与五彩缤纷的背景产生了鲜明的对比。这一对比也体现在真实与建构之间:虽然作品中演播室的背景是彩色的,但在当时节目播出时,使用的却是黑白颜色的背景墙。


《演播室》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


迪曼德的这件作品再次探讨了集体记忆与真实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同时他也提示观众去思考:电视生产的图像是如何作为传播媒介的;而我们以为“眼见为实”的真相又是由何种方式建构而成的。




4

《舷梯》


一架普通的客机,空无一人的舷梯,眼前的场景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又让人感到隐隐不安。究竟是乘客已经下了飞机,还是在等待一位大人物的到来?


《舷梯》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


二层展厅另一侧墙面上展出的《舷梯》其实源于教皇约翰·保罗二世访问柏林时的一张新闻摄影。迪曼德将人物——无论是世界名人还是无名之辈——从画面中去除,然后将我们的注意力转移到飞机的舷梯处。作为摄影的中心舞台,每当有轰动的人物“到场”,这些人物在舷梯拍摄的照片就会传播到世界各地。回想起披头士第一次去美国,或是教皇到达柏林下飞机的场景,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那些为突出被拍摄者身份而精确构建的摄影瞬间。


“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5

《管风琴》


走进二层展厅尽头的挑高空间,《管风琴》展现了一架名叫英雄管风琴(Hero's Organ)的内在结构。这架管风琴1931年制造于德奥边界,位于奥地利库夫泰因城堡中,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露天管风琴。


《管风琴》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


英雄管风琴最初由1813个音管、26个音栓以及2个键盘演奏台组成。1971年经过翻修后,演奏台增加至4个,有着4307个音管和46个音栓。2009年,这架管风琴经历了更加彻底的升级改造,现在共有4948个音管和65个音栓。


一张印有英雄管风琴的明信片。图片来源于网络。


和迪曼德其他作品一样,《管风琴》的图像原型源于一张明信片。为还原管风琴内部精密的结构,艺术家及其团队耗费近三个月时间。此外,德国潮湿的天气时不时令纸模脱胶,这也增加了艺术家的工作量。


“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作为一座向第一次世界大战牺牲者致敬的声音纪念碑,这架管风琴在过去的90年间,每天中午都会演奏同样的乐曲,仿佛一首由乐符组成的永恒而又无形的逝者之歌,悠扬回荡在风景中。通过这件作品,艺术家探讨了集体哀悼以及怀念逝者的形式,同时传达出记忆的脆弱与无常——如同音乐的非物质性——这也构成了迪曼德创作的物质性与创作观念的内核。




6

《复印店》


迪曼德在许多作品中都以重复、加倍的机械复制为主题,探讨这一现象所带来的广义与哲学影响,这也是他对自己创作方式颇为自觉的探索。在位于三层展厅的《复印店》中,我们看到的是20世纪末大规模复制生产中最不起眼的日常一角:街角的一间复印店。明晃晃的白织灯,毫无特征的装修,连白色吸音瓷砖都变成了装饰元素,七台复印机仿佛凝固在空间里,各司其职地运作着。


《复印店》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


这幅图像看起来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但似乎也是对迪曼德运用纸本身,而不是在纸上构建图像的创作方式作出幽默地评判。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里面想象雅克·塔蒂的电影场景,于洛叔叔在屋子里手忙脚乱地复印文件,但是不断出现的卡纸或者“更换墨盒”的提示让他焦头烂额。





7

《工作室》


在《工作室》中,迪曼德重现了一张拍摄于1952年的亨利·马蒂斯工作室的照片,并且多年来一直带在身边。原照片中,马蒂斯坐在轮椅上,手持彩纸与剪刀,而他的助手蹲在一旁,凝望着他进行创作。


马蒂斯在尼斯的雷吉纳酒店,1952。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间工作室位于法国尼斯的雷吉纳酒店,由于中风后行动不便,马蒂斯自1949年起就在此进行剪纸创作,直到1954年去世。剪纸是马蒂斯晚年最常用的创作手段。他的助手先用水彩颜料给白纸上色,随后马蒂斯会将这些彩纸剪成不同的有机形状进行排列构图。仅用一些简单的工具,马蒂斯便能创造出一个个充满动物、植物以及人物的缤纷世界。


托马斯·迪曼德,《工作室》,2014,彩色合剂冲印、迪亚赛克工艺装裱,240 × 341 cm。图片由艺术家、Matthew Marks画廊、Sprüth Magers画廊、施博尔画廊(柏林)和Taka Ishii画廊提供。


迪曼德在《工作室》中抹去了马蒂斯与助手的身影,木地板上随意散落着经过剪裁的彩纸边角碎片,仿佛艺术家刚刚完成创作、才离开工作室不久。马蒂斯与迪曼德都以纸作为媒介,创作方式却大相径庭。迪曼德在用纸重建这个场景时,通过负空间勾勒出马蒂斯的剪纸创作手法,从而展现纸作为媒介的脆弱易逝及其所能提供的无限可能性。


《工作室》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


此外,《工作室》与相临的《复印店》也都直指图像的生产过程,但二者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貌。《复印店》色调冷峻,充满机械式的重复,而在《工作室》中,马蒂斯的创作形态多变,充满色彩和创造力。由此,两件作品形成了富有哲学意味的对照。


“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8

《作坊》


在《作坊》中,迪曼德向观众展现了另一种形式的艺术工作室:一个小提琴制造者井然有序的工作室内景。基于一座自17世纪就以出产优质小提琴而闻名的巴伐利亚村庄的历史照片,作品呈现了堆满工具的架子与数十件处于不同制作阶段的小提琴。窗外透着热烈的阳光,映衬着作坊内部的木质小提琴,整个场景呈现出暖色调,让人感受到音乐与手工艺带来的温暖。


托马斯·迪曼德,《作坊》,2017,彩色合剂冲印、迪亚赛克工艺装裱,180 × 310 cm。图片由艺术家、Matthew Marks画廊、Sprüth Magers画廊、施博尔画廊(柏林)和Taka Ishii画廊提供。


在迪曼德看来,小提琴拥有“时间打磨孕育而成的形状”,展现了匠人们精湛的手艺以及他们对传统的传承。《作坊》同时也是一个隐喻,点出了当下手工业直面自动化机械生产的处境与信念。


“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9

《废墟》


《废墟》呈现了一处已化作废墟的房间。满地的碎石中,有残破的塑料椅子、矮柜、电视、沙发,甚至一只不起眼的拖鞋。这件作品其实根据加沙遭导弹袭击后,孩子们在废墟中玩耍的一张新闻图片创作,但眼前的图像也可以是任何地点遭受战火侵袭后的模样,因为展现灾难与痛苦的图片大多相似,它们甚至可以相互替换,在网络上四处传播。


《废墟》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


可以说,迪曼德在此塑造的是战争毁灭生活的“标准图像”。令人痛心的是,战争的阴云长久笼罩着人类,让这样的图像俯拾皆是。就像苏珊·桑塔格在《关于他人的痛苦》一文中指出的:“有关暴行的照片,可以引发相反的反应。要求和平。要求复仇。或源源不绝的照片资料的补给下,仅仅是茫然地意识到正在发生可怕的事情。”


“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现场,UCCA Edge,2022。


与迪曼德的其他作品一样,即便受害者没有出现在《废墟》中,艺术家也清晰地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并对海量战争图像可能造成的麻木表达了隐忧。迪曼德以刻意模糊的方式复刻了这个时代无数冲突悲剧的一幕,同时也激发我们去质疑这些图像在由苦难、抵抗与剥削构成的政治经济中的传播,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这种政治经济定义了当代文化的图像消费。





UCCA特别邀请青年演员王安宇作为“UCCA艺术声音使者”,为重磅大展“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录制部分作品的语音导览。即日起至2022年9月4日,欢迎来到UCCA Edge展览现场,听王安宇与你分享迪曼德作品背后的故事。




UCCA Edge携手上海潮流艺术地标“大洋晶典·天安千树”,将于重磅大展“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期间呈现同城大型景观项目“百结千树”。项目以UCCA Edge展览现场展出的《日常 #32》为灵感,作品中的“蝴蝶结”将化作一片独特的城市景观,为苏州河畔带来别样风景。详细信息,敬请期待!




点击小程序购票


 点击上方图片预约入馆 


关于艺术家

托马斯·迪曼德1964年出生于慕尼黑,目前生活工作于柏林和洛杉矶。1987至1992年就读于慕尼黑美术学院和杜塞多夫艺术学院,1993年获得伦敦金史密斯学院美术硕士学位。迪曼德的作品曾在世界各地知名博物馆和画廊展出,其中包括桑坦德Centro Botin艺术文化中心(2021),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博物馆(2021),鲁汶M当代艺术博物馆(2020),沃斯堡现代艺术博物馆(2016),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2014、2015),蒙特利尔DHC公司艺术中心(2013),维多利亚墨尔本国家美术馆(2012),东京现代艺术博物馆(2012),悉尼Kaldor公共艺术项目#25号 (2012),鹿特丹Boijmans van Beuningen (2010),柏林新国家美术馆(2009),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2009),威尼斯普拉达基金会(2007),伦敦蛇形画廊(2006),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2005),布雷根茨美术馆(2004)和巴黎卡地亚现代艺术基金会(2001)等。迪曼德代表德国参加了第26届圣保罗双年展(2004)。2017年,与导演亚历山大·克鲁格及舞台和服装设计师安娜·维布罗克合作,广受好评的展览“船在漏水。船长撒了谎。”在威尼斯普拉达基金会展出。曾四次参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最近参展第二届芝加哥建筑双年展。迪曼德策划的展览包括“L'image Volée”(米兰普拉达基金会,2016),芝加哥格雷厄姆基金会的模型研究(2013),“La carte d 'après nature”(摩纳哥国家现代艺术馆,2010),以及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展览“共同点”(2012)。作品被许多博物馆收藏,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巴黎蓬皮杜中心和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


展览图录

配合本次展览,UCCA还将推出由托马斯·迪曼德本人、设计师水崎直美及艺术家长期合作的MACK出版社共同呈现的英文图录——《历史的结舌》。图录收录策展人道格拉斯·福格尔的展览介绍,艺术史学家玛格丽特·艾佛森的评述文章,以及苏格兰作家阿莉·史密斯受迪曼德一幅摄影作品启发创作的散文体小说。 


展览同期公共项目

在“托马斯·迪曼德:历史的结舌”展览期间,UCCA Edge将在周末举行丰富多样的公共活动,其中包括四场特邀导览、八场围绕艺术家或由其创作衍生的对谈或工作坊。此外,还有多场与同期进行的实验艺术项目“触手计划”相关的城市行走与小型演出,以及以建筑和城市更新为主题的特别策划活动。所有活动均向公众免费开放,需提前预约参与。欢迎关注UCCA Edge官方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最新信息。 




如何成为UCCA会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加入UCCA会员,

享受更多会员福利。


或致电垂询UCCA会员部

UCCA Edge会员 :+86 21 6628 6861

 UCCA 北京会员 :+86 10 5780 0200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信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UCCA Edge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