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考招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与治理

DMT 情报分析师Pro 2024-03-13

 

近期,随着高考的落幕,关于与高考有关的电信网络诈骗也逐渐泛滥蔓延,把矛头指向了高考完的学生及学生家长。


现如今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型犯罪手法更新迭代、层出不穷,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为首的非接触性犯罪的浪潮爆发。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对于公安机关发起了新的挑战,公安机关能否快速反应,及时获取情报信息,找到新型犯罪的应对之策;能否守护好人民的“钱袋子”,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财产安全成为了公安机关应对新型财产犯罪的主要目标。




常见的几种作案手法

伴随着高考的结束,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又将攻击的目标转移到了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身上。下面就列举几个常见的利用高考招生从而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手法。

  手法一:“尊敬的考生×××,经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回放录像中,监控系统显示您在2023年6月7日上午的语文考试(9:00—11:30)中,于10时46分,动作浮夸,手握不透明笔杆,挥舞右手,疑似作弊行为,请端正考试态度,拨打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热线:188×××进行确认。”

近日,有考生向辽宁警方反映,自己接到了声称是“省教育厅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办”的通知短信,怀疑是诈骗信息。该短信在开头准确写明了考生姓名,并在结尾要求考生主动拨电话号码进行确认。

经与教育部门核实确认,高考作弊违规行为不会以短信、电话、链接等方式通知。不法分子通过非正常渠道搜集到考生信息,并向考生发送所谓“疑似作弊”的通知短信,考生一旦回拨电话,就可能被不法分子以“处理作弊行为”为由实施诈骗。

 手法二:考生可以领取“高考补贴”或是提前办理“助学贷款”。对于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在大一入学后可以申请相应的助学金或办理无息、低息的助学贷款,这一点也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

在既往发生的诈骗警情中,不法分子假借教育部门工作人员或学校老师的名义,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通知”考生,可以在某些网站上填写银行卡、支付宝等金融账户信息,申领“高考补贴”或提前办理“助学贷款”,一旦填写相关信息,不但无法领取所谓的“补贴”或“贷款”,金融账户内的余额也可能会被不法分子洗劫一空。

 手法三:提前批或报考军警院校或艺术院校,声称有“内部名额”但需要提前收缴学费。考生×××收到自称某大学招生办的电话,称因艺术类院校提前招生,考生的录取状态为“自由可投”,如果想被学校录取,需提前交纳学费,否则有退档无法录取的风险,从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被害人财务。

提前批次录取主要针对军事、国防、艺术类院校考生,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由专门的计算机系统按志愿和投档规则投档,不受任何人为因素影响。对于收到的任何以招生为由的电话短信,不要相信。

考生可通过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录取信息,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以免上当受骗。

 手法四:声称开设高招会,X同学高考完后,参加了大大小小很多场高校招生会,但对于录取环节和步骤还一知半解,他在某网站咨询“网上专家”,告知要交纳800元咨询费,该同学为了听“名师”的一对一辅导,把钱转账给对方。

考生参加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活动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学校会有专门的通知,考生及家长要按照学校的通知前往。

对于社会举办的收费性质的志愿填报咨询辅导活动要提高警惕,所有的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官方公布为准。

手法五:出国留学需要提高防范意识,X先生准备让儿子出国留学,为了不通过留学机构交付高额中介费,X先生托熟人为自己的儿子申请国外大学,办理出国留学手续,支付其劳务费1000元后,找不到对方,发现被骗。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出国留学,如果选择个人申请,要和国外大学实时保持联系,如果选择留学机构,要选择规模较大、证照齐全、市场信誉好、经营状态佳的留学中介,在缴纳中介费用时一定要谨慎,看清合同,不要被机构所谓的优惠折扣“冲昏头脑”。

基于互联网公司在技术手段、数据占有方面的显著优势,可以实现利用人工智能分析识别网络诈骗、屏蔽高风险网站、标记容易受骗的受害人群体等技术工作,协助犯罪治理从被动打击向主动预防转变。

网络服务的安全与稳定是凝聚用户、实现长久发展的基础,利用前沿技术和数字化工具加强政企合作、企企合作是大势所趋,应当充分激发网络服务提供者参与治理的内在动力。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分析及治理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犯罪成本低,隐蔽性强,诈骗手法更新速度快,诈骗对象精准,科技化、专业化程度高,犯罪团伙组织化、结构化特征明显,作案环节高度分离,且跨地域作案现象普遍等特点。就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特点来针对性的预防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更新速度快,要及时抓住新型诈骗手法还未泛滥的时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性教育与普及工作。

向社会公众公开新型作案手法的套路与手段,来最大程度的减轻其危害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作案对象精准,因此公安机关要针对特定的人群开展教育和预防犯罪的工作;典型网络诈骗犯罪的职业化、集团化趋势明显,要不断完善建立侦破大案要案的机制,加强对于犯罪集团的打击力度,实现集中打击、整体移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具有跨时空性和作案环节高度分离的特点,要求公安机关强化侦查协作的侦查工作原则,切实落实积极协作、无偿协作,避免因不同地域之间侦查机关信息不通畅而互相掣肘,影响破案效率。 

想要最大程度上降低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危害范围和危害程度,就务必加强对于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手法和作案方式的情报获取工作,及时摸清新型犯罪的作案手法和目标对象群体,从而根据情报信息开展预防工作,针对特定人群构建预防新型犯罪的体系。

此外,人民群众自身也应当成为电信诈骗犯罪治理的有力主体。

一方面通过各种自治组织、个人的宣传教育,帮助易受骗人群树立防诈意识,通过社会道德体系的构筑与完善,形成诈骗可耻、自食其力的良好道德氛围。

另一方面,当前有关部委、互联网平台成立了多个电信网络诈骗举报窗口,例如“12321举报中心”“腾讯110”等,人民群众作为诈骗线索的来源,可以有效应对诈骗手段翻新快、防不胜防的治理难题,推动构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全民共治”格局,形成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治理领域的“枫桥经验”。

充分发动人民群众自身在预防和控制犯罪阶段中的能动性,形成群防群治的格局。

 社会变迁对犯罪形势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传统财产犯罪数量减少,而网络犯罪数量激增、结构日趋复杂。这种跨区域、非接触式、近乎全产业链的新型共犯形式,也使得以传统犯罪治理方式追究、打击犯罪活动面临挑战。电信诈骗基于其成本低、收益高、门槛低、手段多样等特点,在新兴的网络犯罪活动中突出存在,屡禁不止。

传统的犯罪治理方式与科技时代资源高度流动性之间的不适应导致侦查破案滞后与新型犯罪,因此要提升公安机关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手段,广泛的获取社会运行中的各项数据,综合分析评判,实现由“从案到人”到“从人到案”侦察模式的转型。

最后,还是要叮嘱广大考生,学生以及学生家长着急的心情是大家所理解的,但是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点从而实施诈骗行为,这就不仅要求公安机关加大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惩治力度,同时也要求各位学生和学生家长们擦亮慧眼,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客观的分析事情辨别真伪,通过合法途径查询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往期推荐

俄罗斯情报机构(2023详解版)

天生罪犯、御厨、发动倒戈的普里戈津是谁?

拜登之子认罪 涉逃税及非法拥枪

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涉对外及涉我网络攻击分析

如何识别6种不同类型的跟踪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