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它

这话宋江也爱说:“不拼搏的人,不是我兄弟!”

小西cicero 山巅上的加图 2024-05-28

施耐庵真是“兄弟学”的大预言家。


1


在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老师横空出世之前,中国人印象中最耳熟能详,喜欢叫人“兄弟”的人物,应该是宋江老师。

你看在《水浒传》里,宋江但凡遇见需要结交的江湖好汉,马上就跟游戏角色触发被动技能一般凑了上去,一口一个兄弟,叫的那叫一个丝滑、亲热。同时,一定会如同哆啦A梦从如意口袋里掏出道具一般,从袖中摸出数两雪花银,口称“一点散碎银两,权供兄弟花用”之类的。端的是一派及时雨的做派。

不过小说读多了,你就会发现宋公明口中的“兄弟”,其实跟《西游记》里金角大王“我喊你名字你敢答应么?”差不多,你被他这么叫的次数越多,基本就相当于你被他PUA的次数越多。
无数杀人不眨眼的江湖好汉,居然都在这一声声“兄弟”中迷失了自我。

整本《水浒传》里被宋江的“兄弟”话术套牢最狠的人是谁?

不是李逵哈,那黑厮跟宋江的关系名虽兄弟,实则更接近于奸主与恶奴。

被宋江的“兄弟”术套牢最狠的是武松。

一整本书里,武松跟宋江的“兄弟”关系发生过四次质变:

第一次是在柴进的庄上初见时,武松在柴进那里住了一年有余,柴进对他以凡俗门客养着,还越发冷淡,武松日子过的很落魄,还害了疟疾。宋江晚上喝多了出来解手,不小心踢翻了武松的火盆,结识了他,一眼就看出这是个英雄。马上拉拢住,兄弟长、兄弟短的叫。食同桌、寝同床,隔三差五还送大把银子。武松感动的直接拜了宋江当义兄,临别了还想,“结识得这般弟兄,也不枉了。”

第二次是在孔家庄,武松血洗鸳鸯楼,宋江怒杀阎婆惜,两个杀人要犯机缘巧合又碰到一起,更加同病相怜。武松见了面对他宋江哥哥说,他要到二龙山落草,帮着鲁智深等人把山寨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然后坐等朝廷诏安。

是的,请注意,在水浒传里,率先高瞻远瞩提出“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这条光明路线的,可不是宋江,而是武松。

可是武松这番话显然是启发了迷茫中的宋江,所以小说中写宋江闻言大喜:“兄弟既有此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
这个时候宋江管武松叫兄弟,已经不单纯是拉拢个小兄弟给他卖命的意思了,而真有了点“共同创业伙伴”的意思。

可是两个人的“兄弟”蜜月期其实相当短暂。后来一百单八将大聚义,重阳节大家一起赏菊花,宋江填了一首词让乐和唱,当唱到“望天王降诏早诏安,心方足”这句金句时,又是武松率先跳起来发难。“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却冷了弟兄们的心!”

招安路线的最早提出者武松为什么会迅速转变为一名反诏安者,这涉及到水浒传里最耐人寻味的一个江湖潜规则,我们以后另文详述。这里单说宋江的反应——

公明哥哥什么反应呢?他眼含热泪的说:“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冷了众人的心?”

请注意,在这一回之后,宋江就几乎没再主动叫过武松“兄弟”了,武松因为在路线斗争中站错了队,让他从宋江原定的决策分红层里被踢了出来。成为了跟林冲一样,只有在打硬仗的时候才偶尔出来晃一下的“最强工具人”。

普及一个知识点,所谓“马上的林冲,马下的武松”,不仅仅是论功夫而言的。从出场到结局,这俩人都是对着写的。
而武松最后一次出场,是在小说倒数第二回,这时候他在征方腊时断了胳膊,已经变成了废人,想在六和塔出家,向宋江请辞,话说的那叫一个诚恳惨切:“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宋江和武松的关系已经悄然掉换了,武松在跟宋江说话的时候非常想强调两人的兄弟旧情,开口小弟、闭口哥哥。

可是当初那个一见武松就愚兄长、贤弟短的宋江这个时候什么反应呢?

他啥反应没有,就冷冷的说了四个字——“任从你心”。

是的没有“兄弟”,也没有“你我兄弟身经百战,非是容易混到今日。于今方是衣锦还乡、图个封妻荫子之时,兄弟如何要自寻没个结果……”之类的客套话。

原文就这四个字,“任从你心”。

我觉得这不是施耐庵写到最后想潦草收尾,他就是想用这四个字写尽所谓江湖兄弟情义的凉薄。

怎么样?跟小说里的宋江一比,现实里强东总裁“长期业绩不好,不拼搏的人,不是我兄弟”的发言,是不是写的温情脉脉多了?

武松业绩不好么?武松不会拼搏么?不要你的时候,照样“任从你心”。

为什么?

2


小时候读《水浒传》,总被金圣叹带着走,觉得宋江这人真是奸诈虚伪、外表忠厚、内心凉薄。把自己口称兄弟的山寨员工都当成工具人。

可是后来读多了中国史,又难免偶尔会觉得,其实宋江也难。因为他所生活的那个水浒宇宙里,是没有契约规则之类的关系概念的。像他那样一个人,落草为寇之后想要拉一帮人“合伙创业”,他能怎么办呢?

他能成立个梁山泊杀人越货有限责任公司,给一百单八将都分个干股,让大家在股权激励下共同奋斗,等着公司上市(被招安)么?

还是拉着大家开个“聚义厅会议”,学着几百年后的费城76人,共同发布一个“替天行道大宪章”?

都不可能,那个时代还没有开发出那么高级的社会组织工具、或者说同时代已经有了,但中国这片土地上大家都不认的情况下,宋头领想拉一个团队一起“干事业”。那就只能搞投名状、拜把子、认兄弟那一套。这跟当大哥的到底是王伦、晁盖、宋江还是庞青云,其实没多大关系。

没办法,杀人放火受诏安这种事又不是搞社会学研究,越简单粗暴的办法越好,而最简单的粗暴的团结术,莫过于喊你一声兄弟。

而宋江后期对兄弟们凉薄如斯的原因,除了他到处认兄弟本来就是为了找工具人之外,还有一个《水浒传》里没说,但是放在宋明两代懂得都懂的问题。

那就是一旦接受了朝廷的诏安,再保持江湖式的兄弟体系,是形同造反的。

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之前,很早就跟石守信等人结成了“十兄弟”。所以有宋一代,官员尤其是军队内部结义这件事,是朝廷非常忌讳的,没有明说不允许,但是谁敢做一定是活够了。

所以《水浒传》里的宋江从江湖大哥变成体制内官员之后,他在身份转变的同时一定要进行与昔日“兄弟”们的关系转变。
不然,你宋江都进要进京授官了,还拉着武松、阮小七这帮脑后反骨的人,成天兄弟长、兄弟短的牵扯不清。朝廷会疑心,你想干什么?

“你山字营,姓赵啊?!”

所以宋江对武松这种昔日兄弟,只能是“任从你心”——没杀你已经不错了。
别怪水浒传写得狠,古代中国人与人之间“关系工具”缺乏下,结义兄弟们难免都是这个结局。
始于称兄道弟,
终于黑暗森林。


3


当然,我们说,身在古代,由于关系工具缺乏,无论宋江还是刘备,硬要装出一副仗义大哥的模样,兄弟长兄弟短的跟手下套近乎,这是一种无奈。
可是到了现代,像刘强东老师一样,还得管员工们叫“兄弟”,这多少就有点搞笑了。因为现代公司,驱动员工给你干活的手段,本来应该公司的劳动雇佣关系,再搞称兄道弟那一套,感觉像是在用钻木取火技术给登月火箭点火。
2024年5月24日,刘强东在高管会上说:“凡是长期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不是我的兄弟。”暗示京东将要裁员了。

这句话一石激起千层浪,会因为人们依稀记得。2018年,刘强东曾澄清京东裁员传闻,表示:“如果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我们的一半员工是不需要的。未来我们还有10倍到20倍的发展空间,我们大量的需要人,我们永远不会开除任何一名兄弟。”

有好事者甚至梳理了刘强东近年来关于“兄弟”的定义发言,搞了个“刘强东的兄弟宇宙”:


你对比一下强东“兄弟宇宙”对兄弟的不同诠释,跟水浒传里宋江对他武松兄弟的态度变化。你说像不像?

不信?我给你翻译翻译。
柴进庄初见,热络结义=“我绝不开除任何一个兄弟。”
孔家庄再见,共谋出路=“我在思考为兄弟做些什么。”
重阳节赏菊,悄然翻脸=“我不躺平,也希望兄弟们不躺平。”
六和寺分手,任从你心=“不拼搏的人,不是我兄弟!”
是不是神同步?
施耐庵真是“兄弟学”的大预言家啊。
实话实说,其实京东对于其员工的待遇,还是相当不错的。起身草莽的强东哥对他的手下,虽然还没做到“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秤分金银”的地步,但在业内“友商”的横向比较中,至少也可以说是只好不差。
但在行业内卷和消费不足的重压下,刘强东也没办法。
618临近,天猫和拼多多纷纷有收缩开支的动作,这种情况下京东不动是不可能的。
更确切的说,刘强东重新阐释“兄弟论”,也许是未来中国电商行业更加内卷的一个标志。

其实,刘强东过去的“兄弟论”虽然看似温情,但本来就存在一些在现代企业逻辑里走不通的bug。
比如他这次自曝家丑,说京东今后要严厉禁止摸鱼行为。类似过去同事之间收钱帮对方上班打卡,一次15元,一个人能给20人打卡的潜规则必须被禁止。

代打卡,这在现代劳动雇佣关系中当然是严重的违规,可是强东总,你当初不是说了“公司员工都是兄弟”么?
既然是兄弟,兄为弟隐,弟为兄隐,有困难时彼此照应一下,你真好意思拒绝吗?大家都是兄弟么。
再者说了,既然都是兄弟,公司就是家,你什么时候见过回家还需要打卡考勤的?

所以强东总如今严厉指责的代打卡等“摸鱼”行为,其实是他当年“兄弟论”的逻辑推演下来导致的一个必然结果。

那么为什么精明如刘强东这样的人,不愿意从一开始就以现代公司雇佣关系而不是“兄弟论”的方式去管理员工呢?

说白了无非是行业太卷了,企业不愿意、也几乎不可能以正常雇佣关系的市场价格,去赎买员工的劳动力。
所以只能需要的时候叫你一声兄弟,讲讲“公司就是你家”,让你为大哥“水里火里不回头”,没白没黑的加加班,还少要一点报酬。不需要了就重新诠释一下兄弟,跟你割袍断义,要求我先提高了,时薪我先降低了、去留“任从你心”。这对于公司来说是最省成本的PUA员工方法。
老板们未必都看过水浒传,但在重新定义兄弟的能力上,能活下来的大佬,人人都是宋头领灵魂附体。

当然,正如同六合塔下舍了武松,也不能全怪公明哥哥心狠,而是小说里大环境使然一样。刘强东在此时此刻重新阐释兄弟论,也未必是他自己“君子豹变”,强东总也跟宋押司一样,有很多无奈。这里就不多说了,姑止吧。



4


说起认兄弟这件事,虽然无论《水浒传》“一百单八将大结义”还是《金瓶梅》“西门庆热结七兄弟”编排的都是宋朝的事,但民间结义之风真正在中国大地上到处流行,其实是在明代。尤其是明末,不仅李自成、高迎祥、张献忠这样扯旗子造反的“起义领袖”见个面就恨不得拜把子结义一回。此风甚至还蔓延到了朝堂上,明末权倾一世的九千岁魏忠贤是个粗鄙不文的地痞流氓,啥事儿都不信,就信认干亲,所以他周围的阉党,什么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都是跟他结成了类血缘关系的义子干孙。

这样普遍而广泛的类血缘关系,似乎暗示着明末应该是人与人关系十分热络、亲热的年代。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任何史学家都告诉你,明末恰恰是一个道德秩序礼崩乐坏、人与人之间毫无信任可言的混乱江湖、一个彻彻底底的“修罗战场”。

可为什么偏偏在一个人与人相互信任极为脆弱的时代,反而结义之风盛行呢?
道理也简单——正因为信任荡然无存,所以人与人之间哪怕要完成最为基本的协作,也要一起喝个血酒,拜个把子,彼此叫一声兄弟,信任才能达成。

我们必须是兄弟,并非因为我们关系多么热络,而只是因为兄弟之外,就是江湖,就是见了面“必杀之”、彼此“抢钱抢粮抢女人”的修罗战场,就是毫无信任可言的黑暗森林。
所以这种古代的类血缘关系构筑的江湖乃至帝国,都最终崩解了,17世纪当明末的结义热潮最终随着明帝国烟消云散的时候,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世界首家股票交易市场刚刚开业。
法律、契约、劳动雇佣、股份和基于类契约关系(社会契约论)形成的现代国家。最终代替了一声声靠不住的“大哥”“贤弟”和“公若不弃,布愿拜为义父”,成为现代社会达成人与人信任的基准。

只是这样看来,时隔数百年后,生意做得这么大、这么高科技的刘强东老板,依然要像宋江一样,不断用兄弟论来调动公司内部的协作关系……

这种用钻木取火来给登月火箭点火般的技术般的反差萌,不知究竟该算是谁的悲哀。

愿:
少叫几声大哥与贤弟,
先单纯履行一下现代劳资关系的义务与权利。

全文完

本文5000字,随笔一篇,感谢读完。
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加关注。多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