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同生极乐国》第三集:发菩提心(上)

三、发菩提心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无量寿经》)。

“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无量寿佛,应发无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愿生彼国。”(《无量寿经》)


根据《观经》,发菩提心,行于大乘,是上品往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菩提心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比如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愿菩提心、行菩提心等等。胜义菩提心指现见诸法实相,证悟远离一切戏论空性智慧之实义,唯有依靠修行力证悟后才能获得,不依赖于仪轨。一般所说的发菩提心,指的是世俗菩提心,第一次须依靠仪轨在上师面前听受,之后可自己在诸佛菩萨前受持。

愿菩提心指发愿为了一切众生离苦得乐并最终成就佛果而修行。因为自己也是众生中的一个,发愿一切众生究竟成佛当然也包括自己要究竟成佛,就像把所有功德回向众生,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得失,而自然会得到功德,并且因为心量广大,所得善根功德远远超过只回向自己得到的果报。

具体来说,发心有三种:国王般的发心、船夫般的发心和牧童般的发心。发愿自己证得佛果之后转法轮度化众生,引领众生走向解脱,有如一位国王以他的威力、福德带领他的国民走向幸福和自由,所以这种发心称为国王般的发心。发愿自己与一切众生一同获得佛果,就像船夫与他船上的乘客一起到达彼岸,这是船夫般的发心。发愿一切众生圆满正等觉的果位后,自己才成佛,像一个牧童把他的牛羊全都安全送回圈之后,自己才回家,这种发心称为牧童般的发心。三种发心都很殊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种。

菩提心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上求和下化,上求佛果,下化众生。只有同时具足这两点的才是菩提心。以这个标准衡量一下,为了获得声名、利益或为了远离疾病、灾殃而行持善业,既无上求也无下化。为了来世投生善趣、享人天福报,同样无上求下化之心。为了解脱轮回而精进修行,但没有考虑到要以自己修行的功德力帮助所有众生解脱轮回,这有出离心(出离轮回之心),但还不是菩提心,因为没有上求佛果和度化一切众生的心,断尽烦恼障即能解脱轮回,此时还有所知障和习气障未断除,自性智慧还未圆满证得,而断证究竟才是佛果,解脱轮回与佛果之间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佛陀说这一类仅仅满足于解脱轮回并以此为究竟涅槃的修行人是“未证谓证,得少为足”,他们对众生也有慈悲心,但是心力不够强,心量不够大。还有人发愿永远在轮回中帮助众生,这看上去很像牧童般的发心,实际不尽然。如果你已断尽烦恼障,获得了解脱自在,出于悲心,乘愿力再入轮回,示现生死,度化众生,那是菩萨行愿,非常殊胜。而如果你自己还束缚在烦恼中,因业力不得不流转轮回,苦恼重重,自顾不暇,那么实在很难给其他众生带来真实利益,帮助他们脱离轮回。其实要留在轮回中很容易,无需特别发愿。

菩提心

什么是“菩提心”?丨《慧灯·问道》第六季 加行篇

菩提心与慈悲心的区别——慈诚罗珠堪布宣讲

菩提心略修法 摘自《慧灯之光一》

菩提心也能清净无间罪

菩提心可以遣除一切负能量!

走向解脱第四步【菩提心】


《同生极乐国》

《同生极乐国》第一集:明观福田

《同生极乐国》第二集:集资净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