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执法”岂能成“执罚”:某地营商环境的隐忧

zbs8270886 情感与人性 2024-04-27

图文无关,来源:icphoto

“执法”岂能成“执罚”:芜湖营商环境的隐忧

近日,安徽芜湖繁昌区荻港船厂码头的一则新闻,让“执法”二字蒙上了阴影。

码头负责人甘友祥因拒绝一位当地老板的强权要求,竟致其企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执法“关照”。

从甘友祥的叙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场“执法”似乎更像是别有用心的“执罚”。

甘友祥的遭遇,令人咋舌。

一个企业的正常运营,本应是受到法律保护的,然而,当拒绝强权的要求后,却迎来了频繁的执法检查。

尽管官方回应称检查次数为65次,但即便这个数字属实,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也是难以承受的。

更何况,甘友祥所描述的200多次检查,虽然可能包含了一些非正式的检查,但也足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执法,本应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正义之举。

然而,在芜湖的这次事件中,执法却似乎成了一种“工具”,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打压异己、实现私利。

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不仅损害了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也严重破坏了营商环境,让企业家们心寒。

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执法,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还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私欲?

是为了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是为了打压敢于说“不”的人?

答案不言自明。

这样的执法,不仅背离了执法的初衷,也违背了社会公正的原则。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似乎还得到了某种程度的默许和纵容。

调查专班虽然回应了检查次数,但却没有深入调查背后的深层动机和可能存在的利益输送问题。

这种避重就轻的态度,让人不禁怀疑其调查的真实性和公正性。


图文无关,来源:icphoto

在这样的背景下,芜湖提出建设一流营商环境的口号,似乎显得有些讽刺。

营商环境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政策的优惠和服务的便捷,更取决于执法是否公正、是否高效。

如果执法部门不能做到公正执法、依法办事,那么再多的优惠政策也不过是空中楼阁,难以落地生根。

因此,对于芜湖来说,要真正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就必须从源头上下功夫。

从执法部门入手,加强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确保执法行为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同时,也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执法行为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制约,防止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问题的发生。

总之,执法不能成为“执罚”,更不能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

只有真正做到公正执法、依法办事,才能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才能打造真正一流的营商环境。



热点导读同是86岁老翁的婚礼,差别咋就怎么大?
范曾再婚事件:一场关于人性与情感的多维解读
如何应对教师退出机制:稳中求进,笑对变革,教育者的自我修炼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