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超睿科技」获近亿融资,专注研发RISC-V架构高性能CPU|智涌首发

杨逍 智能涌现 2024-04-01

文|杨逍

编辑|苏建勋

封面来源|IC photo

近日,36氪获悉,基于RISC-V架构的高性能CPU公司超睿科技获得近亿元投资,本轮融资由中国信科、深创投联合投资,深蓝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芯片产品的研发、流片,和团队扩展。

超睿科技成立于2021年 ,是一家基于RISC-V架构研发高性能CPU芯片的公司,主要研发高性能、高能效、智能化的RISC-V处理器核IP和多核CPU芯片。

RISC-V诞生于2010年,目标是成为开放的(Open)指令集架构(ISA)工业标准,能够覆盖从边缘计算到数据中心的广泛应用场景。通过十余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和X86架构以及ARM架构并列的三大架构之一。2022年,采用RISC-V指令集的芯片的出货量已超100亿颗,在中低端应用场景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

如今,RISC-V架构正朝着中高端的桌面、服务器等通用场景,以及汽车等新兴应用场景飞速拓展。12月22日,高通、恩智浦、博世、英飞凌、北欧半导体联合投资的RISC-V架构芯片公司正式获批,名为Quintauris,这将近一步推动RISC-V开放架构的发展。

据超睿科技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兼CTO蒋江博士介绍,RISC-V架构的软件生态依托于Open Source的国际化社区,发展势头迅猛。目前,在与指令集架构强相关的指令模拟器、编译器、操作系统、虚拟化等方面已经具备良好的基础,总体生态正处于从“可用”到“好用”发展的阶段,潜力巨大。

与英特尔控制的X86架构和ARM控制的ARM架构不同,RISC-V作为基于开放标准的全新架构,在产业长远发展的安全性上更具优势。而在RISC-V的4000多名注册会员中,中国存在较多的顶级会员,具有相当的话语权。

据蒋江介绍,超睿科技的核心产品是基于RISC-V架构的处理器核。目前,公司规划了A系列(高性能)、AE(高可靠性)、E系列(高能效)三个系列。A系列着重考虑性能,适用于桌面、服务器等应用场景,可落地于云计算、HPC、AI以及智能座舱等领域。AE系列强调高安全可靠,适用于自动驾驶、航空航天等专业应用场景。E系列侧重功耗优化,适用于嵌入式、IoT等边缘计算场景。目前,A系列的第一代处理器核UR-A1已经完成研发,第二代核UR-A2预计明年6月完成研发。

超睿科技正基于UR-A1处理器核研发两款SOC级CPU芯片产品。其中,UR-A1000主要用于桌面场景,目前已经完成后端设计。在SPEC06和Coremark等基准性能仿真测试中,UR-A1000都跑出了处于行业前沿的性能分值。UR-A100主要用于边缘计算场景,正处于研发过程中。

蒋江表示,CPU产品必须同时考虑芯片PPA(性能、功耗和面积)和产品质量。超睿团队在CPU领域拥有丰富的技术积累,有能力设计出在PPA上更具竞争力的CPU芯片产品。

超睿科技将同时支持两类商业模式:一类是处理器核IP授权或IP深度合作/定制开发模式,在加速指令提取、功能部件裁剪和处理器接口适配方面,为客户提供最大程度适配其需求的处理能力,提高芯片的计算效率和利用率。另一类,面向通用高性能市场,如桌面和服务器领域,公司会研发自主品牌的多核CPU产品。

在创始团队方面,超睿科技的核心创始团队都拥有超过20年的产业经验,具有丰富的技术积累和深厚的产业化背景。目前,公司共有90多名员工,研发人员占比超90%。

投资人说

信科资本:看好RISC-V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信科资本也将利用产业基金的优势,积极推进超睿科技开发的高性能、高能效、智能化计算芯片与中国信科集团相关产业的协同。

深创投:RISC-V对于中国IT产业的发展是一次不可错失的机遇,不仅能满足自主可控需求,同时也可以实现与全球主流生态对接。超睿科技拥有一流的高性能处理器研发团队,核心成员在相关领域长期从事国家级重大项目研发,同时又具备行业头部公司关键产品开发交付的丰富经验。

深蓝资本合伙人张志远:面对中国获取X86和ARM内核的先进服务器CPU IP受限的情况,中国在高端服务器CPU上与海外的性能差距持续拉大;RISC-V之于高性能CPU强自主可控是一次必须要把握住的方向;超睿科技在此领域拥有深厚的积淀,核心成员长期扎根领域国家级研究,公司已开启商业化路径。深蓝资本深度看好超睿科技发展,并长期助力超睿科技资本化路径。

👇🏻 扫码加入「智涌AI交流群」👇🏻

36氪旗下AI公众号

👇🏻 真诚推荐你关注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