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和2021年MIT“十大突破性技术”解读 || Fundamental Research 第6期发布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1年第6期正式在线出版,本期发表“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专题文章9篇,专题主编为江风益院士、刘明院士、杨德仁院士和沈波教授,文章作者包括唐宁、陈敬、刘建平、张兴旺、张保平、游天桂、龙世兵、黎大兵等众多优秀科学家,另外发表化学与化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健康与医学领域文章共10篇,以及2021年MIT“十大突破性技术”解读评述10篇。欢迎阅读并下载全文!查看更多期刊信息,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本期网址为: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journal/fundamental-research/vol/1/issue/6


Fundamental Research 2021年第6期封面


Wide Bandgap and Ultra-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s

导   读

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在现代科学和技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支撑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没有硅材料和集成电路,就没有微电子技术和产业;没有砷化镓和磷化铟等化合物半导体,就没有高速通信和信息网络技术。今天,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需求的推动下,半导体材料体系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时代。以GaN和SiC为代表的宽禁带半导体,以及以Ga2O3和金刚石为代表的超宽禁带半导体,已经成为现代半导体科技的主导研究领域。

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具有高频率、高功率、高耐压、高工作温度、高光效和全光谱等优点,可用于开发高性能的电力电子、射频和光电子器件。自上世纪90年代初氮化镓外延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以来,Ⅲ族氮化物半导体的研究和产业化在蓝白光发光二极管和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带动了半导体照明和大功率微波技术和产业的快速发展。

进入新世纪,科学技术的加速进步推动了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向大功率、低能耗、多频段、超快速响应、小型化和高集成度方向发展。信息、能源、交通等领域的高科技产业,要求新一代半导体器件具有更好的性能、更高的可靠性和更低的成本。这些需求成为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更快速发展的新的强大推动力。

Editorial

Wide bandgap and ultra-wide bandgap semiconductors

Yue Hao, Fengyi Jiang 

郝  跃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新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微纳米半导体器件与高可靠集成电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在氮化镓∕碳化硅等宽禁带半导体功能材料和微波器件、半导体短波长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和推广、微纳米CMOS器件可靠性与失效机理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成果。

江风益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昌大学教授。从事半导体发光材料生长、芯片制造、器件物理和专用装备研究,带领团队率先研制成功高光效硅基氮化镓蓝光、绿光和黄光LED材料与芯片,并实现了产业化,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

Research Article 

Spin relaxation induced by interfacial effects in GaN/Al0.25Ga0.75heterostructures

Shixiong Zhang, Ning Tang, Xiaoyue Zhang, Xingchen Liu, Lei Fu, Yunfan Zhang, Teng Fan, Zhenhao Sun, Fentao Wang, Weikun Ge, Bo Shen 

唐  宁  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博雅青年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负责人。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物理和器件研究,迄今在Science Advances、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no Letters、ACS Nano、Advanced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Physical Review B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

张仕雄  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宽禁带半导体自旋电子学及深紫外光谱研究。

Research Article

On the operating speed and energy efficiency of GaN-based monolithic complementary logic circuits for integrated power conversion systems 

Zheyang Zheng, Han Xu, Li Zhang, Kevin J. Chen 

陈  敬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讲席教授,IEEE Fellow。曾任日本NTT LSI实验室任研究工程师、香港城市大学助理教授,加入美国Agilent 科技的无线半导体部门。目前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高频微波电子器件,功率电力电子器件及高温电子器件的研究,特别是GaN基增强型异质结器件以及增强型/耗尽型HEMT 集成技术和电路的研究。近年来关注商用p-GaN gate HEMT的器件物理、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以及全GaN集成技术,揭示了器件本征的动态阈值变化机理、研发了p-GaN栅与AlGaN连通区表面(Al)GaON加固技术、开发了GaN基CMOS技术。

郑柘炀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后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宽禁带半导体GaN与SiC电子器件、电路及其在电能转换以及射频功放的应用;包括器件物理研究,新型器件设计、制备、表征、建模,以及电路设计。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其中一作/通讯论文9篇,发表于Nature ElectronicsFundamental ResearchIEDMISPSD 等。

Research Article

Epitaxial growth of 2.5-𝜇m quaternary AlInGaN for n-cladding layer in GaN-based green laser diodes 

Lingrong Jiang, Jianping Liu, Aiqin Tian, Masao Ikeda, Liqun Zhang, Peng Wu, Wei Zhou, Hui Yang 

刘建平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氮化镓基激光器的研究,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研制出国内第一只室温连续工作的GaN绿光激光器和大功率蓝光激光器。以通讯作者、第一作者身份在 Science China Materials、Photonics Research、Applied Physics Letters、Optical Expres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江灵荣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氮化镓基材料外延、绿色激光器光学仿真与器件设计。

Research Article

Direct growth of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films on dielectric sapphire substrates by pulsed laser deposition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Gaokai Wang, Jingren Chen, Junhua Meng, Zhigang Yin, Ji Jiang, Yan Tian, Jingzhen Li, Jinliang Wu, Peng Jin, Xingwang Zhang

张兴旺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分别于1994年和1999年,在兰州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此后在香港中文大学、德国乌尔姆大学任博士后及洪堡学者,2004年加入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目前主要从事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二维材料、光伏材料和器件研究。


王高凯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博士研究生。2018年,在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在张兴旺研究员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紫外探测器研究。


Research Article

Low-threshold wavelength-tunable ultraviolet vertical-cavity surface-emitting lasers from 376 to 409 nm

Yang Mei, Tianrui Yang, Wei Ou, Zhongming Zheng, Hao Long, Leiying Ying, Baoping Zhang

张保平  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闽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进行第三代半导体GaN材料与器件研究。在大陆率先实现了GaN半导体VCSEL激射,提出了两种制作绿光VCSEL的方案。入选爱思唯尔(Elsevier)社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梅  洋  厦门大学助理教授。主要从事GaN基微腔激光器、面发射激光器、LED、激子极化激元器件等方面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Light:Science & ApplicationsApplied Physics Letter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Research Article

Efficient thermal dissipation in wafer-scale heterogeneous integration of single-crystalline 𝛽-Ga2O3 thin film on SiC

Wenhui Xu, Tiangui You, Yibo Wang, Zhenghao Shen, Kang Liu, Lianghui Zhang,Huarui Sun, Ruijie Qian, Zhenghua An, Fengwen Mu, Tadatomo Suga, Genquan Han,Xin Ou, Yue Hao, Xi Wang 

游天桂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宽禁带半导体异质集成材料与器件研究,已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申请66项发明专利,授权33项(含两项美国专利和两项欧洲专利),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研究任务。

徐文慧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异质集成高导热衬底氧化镓材料与器件。

Review

Toward emerging gallium oxide semiconductors: A road

Yuan Yuan, Weibing Hao, Wenxiang Mu, Zhengpeng Wang, Xuanhu Chen, Qi Liu, Guangwei Xu, Chenlu Wang, Hong Zhou, Yanni Zou, Xiaolong Zhao, Zhitai Jia, Jiandong Ye, Jincheng Zhang, Shibing Long, Xutang Tao, Rong Zhang, Yue Hao

龙世兵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IEEE高级会员。在IEEE EDLAdvanced MaterialsNature Communications 等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申请专利10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中科院、广东省等资助科研项目20多项。参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研究方向为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包括功率电子器件和光电探测器。

袁  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目前在龙世兵教授课题组从事氧化镓深紫外日盲探测器的研究。


Review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AlGaN-based ultraviolet light-emitting diodes

Yuxuan Chen, Jianwei Ben, Fujun Xu, Jinchai Li, Yang Chen, Xiaojuan Sun, Dabing Li

黎大兵  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氮化物紫外光电子理论、材料及光电器件研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等,荣获吉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在Advanced Materials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 等期刊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陈雨轩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AlGaN基紫外光电器件及其集成。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Article

In situ role of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 in microbial electron transfer by Methylomonas sp. LW13

Huan Wang, Yue Zheng, Baoli Zhu, Feng Zhao

赵  峰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从事环境生物电化学、废水资源化领域的研究工作。


汪  欢  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是揭示滨海微生物碳氮耦合过程。

Research Article

Photoinduced transition-metal and external photosensitizer free phosphonation of unactivated C(sp2)–F bond via SET process under mild conditions

Qian Dou, Yatao Lang, Huiying Zeng, Chaojun Li

曾会应  兰州大学“萃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青年项目,甘肃省领军人才;获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加拿大优秀博士后奖学金;任 Green Synthesis and Catalysi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杂志青年编委。研究领域:绿色化学、可再生资源木质素降解和无光敏剂光化学有机合成。

窦  谦  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和兰州大学进行联合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从事无金属无光敏剂参与的绿色光化学反应及其在活性药物分子后期修饰的应用。

Life Sciences

Research Article

Programming cell entry of molecules via reversible synthetic DNA circuits on cell membrane

Jiangbo Liu, Yirong Chen, Fan Li, Xiuhai Mao, Min Li, Xiaolei Zuo, Chunhai Fan

左小磊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核酸化学与纳米医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从事框架核酸、DNA存储、临床检验诊断新技术等领域的研究。

刘江波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201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2019年)。主要研究方向为DNA纳米技术和生物成像。

Research Article

Targeting cytokinesis bridge proteins to kill high-CIN type tumors

Bingteng Xie, Xiaoling Liang, Wei Yue, Jihong Ma, Xinyu Li, Na Zhang, Pan Wang, Chang Liu, Xiaomeng Shi, Jie Qiao, Peng Zou, Mo Li

李  默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博士生导师,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卵巢癌的发生与治疗新策略。论文发表在Cancer CellCell ResearchNature Chemical BiologyGenes & DevelopmentNature CommunicationScience AdvancesPNAS 等期刊。

解炳腾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6—2020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北京大学优秀博士后;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研究方向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免疫治疗。

Review

Recent progress in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oilseeds and oil oxidative stability: A review

Zizhe Cai, Keyao Li, Wan Jun Lee, Martin T J Reaney, Ning Zhang, Yong Wang

汪  勇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油脂生物加工与功能油脂、油脂副产物绿色萃取与增值加工、食品乳液体系与高效递送系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至今,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发明专利38件(3件PCT国际专利),授权21项(美国专利3件)。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获批广东省油料生物炼制与营养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科技平台。

蔡子哲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副研究员、硕导,《中国油脂》杂志社青年编委。2012年本科毕业于暨南大学国际学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全英),2018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药学院生药学,萨斯喀彻温大学农学院访问学者。目前从事油料作物及其副产物的高值化加工和营养因子的制备分离研究。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文章9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各一项。

Earth Sciences

Research Article

Quantifying and adjusting the impact of urbanization on the observed surface wind speed over China from 1985 to 2017

Zhengtai Zhang, Kaicun Wang

王开存  北京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表能量平衡与气候变化。

张政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青年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地表风速变化。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

A novel adaptive heuristic dynamic programming-based algorithm for aircraft confrontation games

Yi Mao, Zhijie Chen, Yi Yang, Yuxin Hu

杨  毅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一直从事多飞行器协同对抗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飞行器轨迹优化、多飞行器协同与对抗制导律设计、战术空域控制与动态调配等。

毛  亿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从事空域管理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主要包括空域数据融合处理、空域运行效能评估和有人/无人空域协同运行方法,及其在国家航空系统中的应用。

Research Article

Photothermally induced liquid gate with navigation control of the fluid transport

Yuhang Han, Yunmao Zhang, Mengchuang Zhang, Baiyi Chen, Xinyu Chen, Xu Hou

侯  旭  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方向有液体门控技术、仿生纳流离子学、膜科学与技术、胶体与界面化学、水资源综合利用、空气净化等。引领的原创研究“液体门控技术”被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评为2020年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韩雨航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化学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


Review

Doping engineering on carbons as electrocatalysts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Ruopeng Zhao, Ying Chen, Shaoming Huang

黄少铭  广东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低维材料和器件应用研究。1999年以来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70余篇,论文被SCI引用1.9万余次。入选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


赵若鹏  博士,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纳米电化学。

Health and Medical Sciences

Research Article

The prognostic factors and nomogram for patients with high-grade gliomas

Shanqiang Qu, Ouwen Qiu, Zhicheng Hu

胡志成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5篇,副主编2本专著,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申请发明专利7项,软件著作权2项,入选中山一院柯麟新星人才计划,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中华医学奖三等奖。Military Medical Research 科学编辑,The Open Biomarkers Journal 客座学术编委。


屈善强  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院博士后,BIO Integration期刊学术编辑,《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版)》第一届青年编委,Journal of Neuroscience and Neurological Surgery 编委。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Frontiers in Immunology、Genomics 等期刊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共12篇,主持国家级及省级课题共2项,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一直聚焦于“人脑胶质瘤的分子诊断及基因治疗”的研究,并致力于神经系统人脑胶质瘤的早期预警和精准治疗。

Features: Commentaries to MIT Technology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Messenger RNA vaccines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Hai Qi

祁  海  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学者。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获美国免疫学会研究者奖、树兰医学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等奖项。长期研究抗体免疫应答调控,开创性成果包括发现抗体亲和力成熟的细胞间正反馈机制、鉴定了记忆B细胞前体、揭示抗体应答雌雄二态性的细胞学基础、以及定义了第一条调控获得性免疫应答的脑—脾轴神经通路。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GPT-3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Min Zhang, Juntao Li 

张  民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为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和人工智能。

李俊涛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2020年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文本生成和对话系统。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Data trusts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Xiaosong Zhang

张小松  电子科技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分会副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与系统安全技术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另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发明奖2项。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Lithium-metal batteries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Qiang Zhang

张  强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长期从事能源化学与能源材料的研究,致力于将国家重大需求与基础研究相结合,面向能源存储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重点研究锂硫电池的原理和关键能源材料。提出了锂硫电池中的锂键化学、离子溶剂复合结构概念,并根据高能电池需求,研制出复合金属锂负极、碳硫复合正极等多种高性能能源材料,构筑了锂硫软包电池器件。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青年科学奖、英国皇家学会Newton Advanced Fellowship、国际电化学会议Tian Zhaowu奖。2017—2020年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在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ngewandte Chemie 等发表SCI收录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Digital contact tracing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Xueqi Cheng

程学旗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数据科学基础理论,大数据分析技术与系统,网络与社会治理大数据应用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与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谷歌学术引用19 000余次。在网络大数据表征学习、异构大数据广谱关联、信息检索与排序、群体分析与群智众包系统等方面取得突出研究成果,五次获得本领域国际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SIGIR、CIKM、PKDD等),多次担任本领域学术会议主席或副主席(ACM WSDM、ACM SIGIR、ACM CIKM、CCIR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3次、技术发明二等奖1次。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Hyper-accurate position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Xia Ren, Yuanxi Yang

杨元喜  西安测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美国导航协会会士。长期从事大地测量与卫星导航技术研究,发表论文400余篇,SCI论文60余篇。曾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以上7项。

任  夏  西安测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导航卫星自主定轨技术研究。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Remote everything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Yang Cong

丛  杨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机器人视觉、机器学习、医学影像分析等研究。获得国家优青,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担任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重点项目多项。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1),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1)、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辽宁省青年科技奖。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Multi-skilled AI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Rongrong Ji

纪荣嵘  厦门大学南强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近年来发表TPAMI、IJCV、ACM汇刊、IEEE汇刊等论文百余篇。曾获2016年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8年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9年福建省青年科技奖。任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国际会议CVPR和ACM Multimedia领域主席、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学术工委副主任、教育部电子信息类教指委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咨询委员会委员。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TikTok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s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Min Zhang, Yiqun Liu

刘奕群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党委书记。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信息检索、互联网搜索技术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研究方面。担任信息检索领域知名国际期刊Foundations and Trends in IR 主编、信息检索领域重要会议ACM SIGIR2018(CCF A)程序委员会主席等学术职务。获得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智源学者、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钱伟长中文信息处理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奖励,并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重点基金支持。

张  敏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特别研究员,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互联网搜索、个性化推荐、用户建模及机器学习应用。担任顶级国际期刊ACM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Systems (TOIS) 主编、信息检索重要学术组织ACM SIGIR 执行委员会成员。发表的学术论文引用累计6 000余次。

Commentary

A commentary of green hydrogen in MIT Technology Review 2021

Jinlong Gong

巩金龙  天津大学北洋讲席教授。国家首批“万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英国皇家化学学会Fellow。主要从事能源化工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0余项。在Science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申请美国、中国发明专利10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首届科学探索奖、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三项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等奖励。

请识别二维码下载整期PDF原文

欢迎投稿

       我们诚挚地邀请相关领域的学者积极投稿,所有文章将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一经收录将全文发表在ScienceDirect平台,供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   

       投稿链接如下:

www.editorialmanager.com/fmre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