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年亏超9亿,公交拖欠工资就算了,特大城市的地铁也发不起了?

闲聊天地 闲聊天地 2023-10-08
最近,昆明地铁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事件,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作为西南中心城市,人口超过800万的特大城市,昆明的地铁竟然发不出工资,这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事件起因似乎很简单,就是公司运营不善,亏损严重。但其实背后反映了地铁行业的困境与公共财政的拮据。

一、事件始末
今年年初,有昆明地铁员工先是在网上爆料称工资被拖欠,但没引起重视。直到近期,越来越多员工集体爆料,称有的已经欠薪4个月了,公司对此闭口不言。在舆论压力下,有关部门被迫回应称,拖欠工资确有其事,但具体情况还需核实。
其实,昆明地铁的钱袋子早在去年就已经空了。2022年,昆明地铁营业收入暴跌26%,仅6.29亿元,同时政府补贴反而增加了94%,达9.75亿元。可即便如此,扣除补贴,公司去年仍亏损高达9.3亿元。更要命的是,公司现金流出现断裂,手头现金从2021年底的31亿元,骤减至2022年末的1亿元,已经陷入流动性危机。
二、亏损原因分析
地铁亏损的原因,一是运营成本高。地铁建设成本就非常高,每公里需要投入数亿元。运营成本也不菲,包括能源、人力、设备维护等费用。昆明地铁运营6条线路,长达258公里,光靠票务收入根本不够花。
二是客流不足。据数据,昆明地铁日均客运量为每公里0.54万人次,低于国家要求的0.7万人次,无法形成规模效应。疫情期间更是雪上加霜,大幅压缩客流。
三是政府补贴下滑。地铁靠政府补贴过日子,但随着土地财政收入减少,昆明市财力受限,补贴力度也随之下降。
三、昆明地铁困局的启示
可以说,昆明地铁的困局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许多城市在土地财政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也面临公共服务投入缩减的困难选择。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盲目建设地铁往往会给城市财政增加难以承受的负担。
第一、要避免“抢建热”。地铁对城市发展有积极作用,但并非人口超过300万的城市就一定需要。如果客流市场不足,建了反而是浪费。
第二、科学规划线路。线路设计要因地制宜,不能画饼充饥。也要注意不同线路功能定位,规划部分小容量线路。
第三、控制建设成本。合理设置车站间距、规划设计标准等,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同时,也要压缩运营成本,提升效率。
第四、创新投融资模式。可以通过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降低政府财政压力。同时,提高车票价格合理回收成本。
当下,地铁建设需要理性看待,适度降温。要立足城市实际,避免“一阵风”式盲目跟风。同时,提升运营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地铁真正成为城市发展“助力器”。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