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员录取名校博士 | 这个“三兄妹”组合 搏出友谊 共赴前程

东方语学院 上外东方语学院 2023-01-01

“恭喜恭喜!” “终于!” “我可太开心了~”

11月26日深夜,三个人的小群里突然活跃起来,孙萌菲收到了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国语国文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拟录取通知。其实早在国庆节假期的第一天,孙萌菲已经收到了面试合格、预备录取的通知。不过,稳妥起见,大家都依然保持低调,等待拟录取通知的到来。于是,这三位同专业、同班、同导师的挚友,终于在上外东院硕士毕业后,一同开启了读博之路



群里的三个人便是被大家习惯性“捆绑式”称呼的“韩语三兄妹”李佳朋、卢锦仪、孙萌菲。他们是上外2018级亚非语言文学(朝鲜语)的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均师从赵新建老师,在朝鲜语语言学方面共同探索。本科毕业后,三人分别有着不同的经历,以这样一种奇妙的缘分一同度过了同窗、同门的三年,结交了深厚的、胜似亲人的友谊


孙萌菲(左)卢锦仪(中)李佳朋(右)

一同前往复旦大学听学术讲座


硕士毕业后,三人又都决定继续在学术方面深造。如开头所提,孙萌菲不久前收到了首尔大学国语国文专业博士录取通知书李佳朋目前是复旦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卢锦仪目前继续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跟随赵新建导师攻读亚非语言文学博士学位。

“三兄妹”,三个学校,三个相关又不完全相同的研究方向,但友情依然坚固,联系依旧频繁,专属于三个人的小群依旧每天活跃,或分享身边趣事,或分享讲座信息,也互相讨论学术,也互相安慰勉励。也少不了相互转发锦鲤,用一首神曲《好运来》期待各自的好消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密他们的日常,去了解三位踏入博士阶段的学友”的过


01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硕士阶段开始,身边会出现很多和自己经历完全不同的人,但他们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并经过重重考验,汇聚到一起。今天的三位主角也是如此。


“大哥”李佳朋

李佳朋目前就读于复旦大学外文学院,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博士生。他本科就读于一所军校,2014年本科毕业后,由于考研失利,便服从分配到军队某单位就职。三年的工作经历,可他对朝鲜语的热爱丝毫不减。于是,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重返校园,在自己更加喜欢的语言研究领域继续深造。得益于家人的支持、师长的鼓励,2018年9月,李佳朋终于成为上外东院的一员,开启了新的学海之路。当然,在班里,他自然比其他同学也更大一些,于是被大家称呼为“大哥”。


“大姐”卢锦仪

卢锦仪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亚非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主攻朝汉语言对比、语言类型学方向。与李佳朋经历类似,她也是工作三年后,从单位辞职考研;但不同的是,卢锦仪本科是英语专业学生,但凭着自己的兴趣和惊人的毅力,自学韩国语,不仅通过了TOPIK六级考试,还在工作三年之后,跨考到上外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由于她在班里年龄排名也比较靠前,有时便被班里同学称为“大姐”。值得一提的是,卢锦仪的高中同学还是李佳朋大学期间的同窗挚友。


“忙内”——孙萌菲

“忙内”是韩国语中“老小”的音译。孙萌菲确实在三个人中年龄排行最小,于是便偶尔被称呼为“忙内”。与上面两个人的经历相比,孙萌菲算是“中规中矩”的应届考研生。2018年,于青岛大学韩国语专业毕业后,她顺利考取上外亚非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尽管一直在校园环境中,可李佳朋和卢锦仪却都说“萌菲是三个人中最沉稳、最沉得住气的”。


在硕士第一学期期末时,三人都选择了语言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并荣幸成为赵新建老师的弟子踏上科研之路。他们都说,得益于赵老师的启蒙,他们对语言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还在硕士二年级时,三个人就纷纷萌生了继续在学术方面深造的想法,并为着这个共同的目标努力。于是,如前文所提,“三兄妹”终于如愿以偿,收获了来自三个学校的录取通知,并在三个相关又不完全相同的研究方向继续探索。


02

“各自发光”的硕士生活


“在上外,硕士生活绝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可以很有意义、很精彩”,李佳朋如是说。在上外,他们三人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在上外的三年也见证了他们从初入学术研究的迷茫到现在目标的明确。 

学习、科研是研究生的本职工作,从入学开始,他们就深知这一点,并努力向着“标准”靠拢。“朝鲜语专业的硕士课堂是十分活跃的,老师们把硕士看作半个学者,抛出问题和我们‘切磋’,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们尽快踏入科研门槛。”

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李佳朋、卢锦仪、孙萌菲三人也不自觉地受到熏陶,纷纷确定了考博的目标


为什么读博?


李佳朋和卢锦仪都表示,可能是因为自己有过不短的工作经历,所以并不那么迫切地想在硕士毕业之后再次回归职场生活,反而更想让自己能够多学一些,多沉淀积累一些。对于李佳朋来说,在辞掉体制内工作时,就基本下定决心要继续读博深造了。他说,“可能工作之后读研有一点好处,就是目标更明确,明确知道自己当初为什么做出选择,为什么选择回到校园深造。”于是,带着这份“明确”,自己的目标也变得更长远,从个人整体规划考虑,确立了长期的学习目标,并谨慎地做出每一步的选择。

在面临考博方向时,他也把目光锁定到综合类院校,“想多去接触一下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最后他被复旦大学录取为博士生,师从毕玉德教授。


李佳朋于复旦大学


对于卢锦仪来说,跨专业读研本就出于对兴趣的热爱,把兴趣变成专业对她来说也是件很有意义的事。她说,“当初辞职考研,家里其实并不百分百支持的。但自己的想法还是比较明确的,想多给自己一些‘挑战’吧。”于是,她努力说服家里人,也终于收获了到上外读研究生的宝贵机会。

卢锦仪总提到“珍惜”,珍惜学习机会,珍惜身边的朋友,珍惜在上外的点点滴滴。面临毕业规划,她毅然选择继续跟随赵新建老师走学术道路。“赵老师治学严谨、谦虚低调,并且是真切地热爱学术,也希望自己可以像老师那样专注,扎实自己的理论功底。”


卢锦仪在毕业时于东院留影


与李佳朋、卢锦仪不同,孙萌菲选择了去语言对象国读博。她表示,起初是受到一位从首尔大学交换归来的学姐的感染,“首尔大的学风很不错,坐在首尔大的图书馆里学习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同时,对象国会有更好的语言环境和相关学术资源,作为朝鲜语专业学生,孙萌菲也自然希望能在对象国继续深造。于是,她也开始为了出国读博做出努力。

一次,首尔大学的朴镇浩老师受到赵新建老师邀请,来到上外做了一场讲座。朴老师的知识储备、言辞谈吐、学术之风吸引了很多人。“朴老师和赵老师都是博学多识、热爱学术之人。”于是,得益于偶然的机会,孙萌菲也决心报考朴老师的博士生。“实际上每个阶段我对于未来的设想都不同,我一般不会给未来设定各种框框去局限。因为人的未来本就有各种可能,也存在很多因素会对人生产生影响,现在能做的便是尽最大努力去打磨自己。”


孙萌菲的博士学位拟录取通知


当然,攻读博士学位也是他们三个人职业规划的一环。去高校当老师也是他们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因此提升学历、拓展学术视野也是他们必须要付出的努力。而硕士阶段,他们也深刻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作用和乐趣。硕士阶段,三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教授别人朝鲜语的体验。这样的经历,一方面让他们不断反思和整理自己的知识储备,也同时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立志成为一名老师。“教和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体验,如果没有对语言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吸收,是教不好学生的。”于是,这样的共同目标也成为三个人考博的动力之一


三人与赵新建老师


当然,在上外,他们也不仅仅低头钻研,也会关注周边,积极参与一些志愿活动

作为班里“大哥”的李佳朋总给人比较靠谱的感觉,遇到事情也相对冷静沉着,院里、系里、班里的很多事情都有他的身影。

李佳朋在硕士研究生二年级时正逢新冠疫情全球肆虐,他毅然决然地报名成为12345热线的翻译志愿者,帮助来华的外国友人做好疫情翻译、排查工作,其事迹更受到学习强国、共青团中央和《青年报》等媒体报导,“这是外语人应有的一种姿态和仪式感,如果自己的专业能够为抗击疫情出一份力,这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此外,他还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邀请录制了为韩国加油的视频


李佳朋成为12345热线的翻译志愿者


卢锦仪在硕士研究生期间,曾参与策划赵新建老师慕课项目,收获了宝贵的科研训练机会。“通过参与慕课项目,我知道了什么是严格的学术写作,如何进行文献综述,如何从前人研究中发掘问题,怎么寻找合适角度及理论去解释问题,归纳总结相关规律。”作为每期幕课背后的“主力军”,她还学习到了一些附加技能,包括财务工作、视频剪辑、公众号宣传等。

在赵新建老师举办讲座时,卢锦仪还帮忙办理了OA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上的各项事务申请,跑OA的过程较为复杂,在初期她基本上打遍了每个相关部门的电话,抱着“勤于问”的决心,相关的问题最终也得以解决。


卢锦仪与赵新建老师


孙萌菲在一次东院举办学术讲座中,负责了与主讲人进行联系、对接各项讲座细则的工作,而那次讲座的主讲人正是首尔大学的朴镇浩教授,也是她现在的博导。

孙萌菲曾担任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翻译志愿者,以及CATTI考试的高校志愿者她在硕士研究生阶段更加入了东院的“萤光支教队”,在暑假期间前往旌德县进行支教。“这是一个特别有爱又有活力的团队。我们白天外出走访贫困家庭,晚间在教育机构二楼上课,偶尔一起送孩子回家。”最后一晚举办的典礼令孙萌菲尤为难忘,她在那天收获了很多来自小朋友的“爱的抱抱”,当时有个女孩对她说:“老师,以后我也想考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她而言,那份感动与满足成为了最好的礼物。



萤光支教队成员与孩子们一起做科学小实验


03

友谊地久天长


其实,不仅仅是这三位的友谊,他们所在的班级也是十分团结。采访中,三位也不止一次提到,“我们班同学之间的友情是靠日常来维系的”。他们三个人所在的班级可以成为很多人羡慕的集体,每隔一段时间就有的班级聚餐、中秋节情人坡上的野餐赏月、共同承担翻译工作的志愿者活动、一起为准备参加学术会议练习“发表”、班级群里日常的资源共享…… 图书馆可以是班级的根据地,大家会自觉分散到各个角落,但每到饭点时,总有人在群里吆喝一声,于是班里三三两两又聚到了食堂。


学校情人坡聚餐


除了有着让其他班级万般羡慕的“日常团建”外,朝鲜语系师生间的关系也融洽万分。李春虎老师、高陆洋老师等在学期结课后组织的“终讲聚餐”已成为传统;金忠实老师在每次下课后还会请同学去食堂吃饭,继续课上的讨论。

谈起班级趣事时,三个人都露出溢于言表的笑容,孙萌菲说:“已经在期待下一次班级相聚的时刻了。”


毕业前的班聚


提到班级的良好氛围,三个人都一同提到了一个流行语——“不内卷”。了解这个班级的同学也深有体会,班里不仅有这个“考博三人组”,还有“考公三人组”、“实习三人组”等。大家会为了共同的目标而相互鼓励,所有资讯会第一时间共享给其他人。比如这个“考博三人组”会相互提醒时间节点,一起准备可能出的题目,相互考试,相互提出观点上的建议;“考公三人组”除了会分享各类考试的资讯外,还在准备复试的过程中,由张坤同学牵头,成立了面试互助小组,每晚在东院的空教室里相互当面试官、相互辅助。班里其他同学也都为各自的目标努力着,每个人都知道其他人的志趣和选择,或探讨对策方案,或默默祝福。这样的班级氛围,也当然成就了这三位采访主角的深厚情谊。


班级同学参与翻译实践


提到三个人的友谊,卢锦仪则轻描淡写地说,“我们仨,同班,同导师,一起上课,一起吃喝,关系自然不会差。”作为赵新建老师手下同一届的硕士生,在疫情之前,三人会经常为了听一场学术讲座而跑了半个上海;日常吃饭、聊天,也总离不开讨论学术观点;三个人一同旁听博士课堂,与几位博士学姐也结下深厚友谊;赵新建老师的慕课项目,三个人也共同参与、相互交接……由于三个人的日常接触十分频繁,甚至可以说是“捆绑式接触”,李佳朋笑称,“有时我们三人会约定最近两天,取消见面,要不该烦了。”


三人一同庆祝孙萌菲收到博士学位的拟录取通知


“所有真挚的关系都难以去下定义”,卢锦仪说道,三人虽是同一导师的学生,但三个人的研究志趣和研究方向其实并不相同。李佳朋表示,“虽然研究方向不尽相同,但这恰恰促成了我们仨相互成就!”每个人都了解其他两个人在研究什么,有新出的相关学术专著或讲座信息会第一时间分享给有需要的人;有疑惑的时候,会凑在一起讨论。“讨论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观点上的碰撞,但这种碰撞不仅无伤大雅,反而有时会让对方突然灵光一闪,能让研究更好地进行下去”,孙萌菲如是说。

撰写毕业论文期间,三个人除了定期和导师汇报论文进展外,也会不定期碰头讨论,一方面以这种形式督促对方不要犯“拖延症”,一方面也期待对方能够给自己提供一些灵感。于是,原本枯燥的毕业论文创作也有了星星点点的乐趣。有时,遇到瓶颈期,三个人也会相约出去散散心,开解开解。考博期间,三个人一起去KTV唱《好运来》祈求考试运,群聊也成了祈求“好运来”的“锦鲤池”。


三人微信群的聊天日常


 三人几载光阴

在上外,在东院

有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分

有失落无以言表的瞬间

有很多选择是义无反顾

有很多温暖是常伴心间

不悔是前行的决绝

无憾是心灵的成长

他们都称:

“我在上外大抵是没有遗憾的。”

三人与赵新建老师于毕业典礼上


他们在上外读研的故事或许已步入尾声

渐行渐远的身影却改不了三颗初心

奋斗的路上永不缺失落和迷茫

但携手共进终能望到顶峰相见的未来!



策划 | 青年宣传中心

文编 | 王金晶 彭程皓 李健峰

美编 | 王金晶

责编 | 戴思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