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养殖水体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溶氧变化的因素

养鱼第一线公众号 养鱼第一线 2023-11-22

专注水产适用技术

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任何时候,水中都同时存在着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过程,这些相互联系的过程决定着水体增氧与耗氧的动态平衡,使水中溶氧的分布与变化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态势,具有相对的规律性。

一、水体溶氧量的三个变化规律


1 昼夜变化


在没有人工增氧作用的养殖池塘中,上层水的溶氧昼夜变化十分明显。通常情况下,下午高于早晨,白天高于夜间。白天随着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溶氧逐渐上升,至下午日落前达到最大值,夜间由于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各种耗氧作用依然进行,因此水体溶氧会持续下降,至清晨日出前达到最低水平。但随着水层深度的增加,特别是在补偿深度以下,溶氧的这种昼夜变化也趋于减弱甚至停滞。

2 季节变化


池塘水体溶氧的季节变化也比较明显。一般而言,冬春两季温度较低,藻类生长受到抑制,光合作用弱,产生的氧气少,而此时水中生物量低,呼吸作用和化学耗氧下降,因此溶氧相对较低且变化较小。

夏秋两季水温高、光照强烈,藻类生长快,光合作用旺盛,释放大量氧气,水体增氧作用明显;但夏秋两季也是水体生物量、粪便、残饵、死亡的动植物尸体等各种有机废物含量最高、耗氧最强烈的季节,因而此时水体溶氧变化大,并会经常出现溶氧过饱和水区,低氧甚至无氧水区等极端溶氧水平,是水产养殖最容易出现溶氧问题的季节

3 垂直变化


溶解氧与盐类溶于水后均匀分散不同,溶氧在水中的分布呈现出从上到下垂直递减状态,这主要与不同水层所接收到的光照和温度差异有关。

由于水体以及其中的藻类等物质的吸收,光线进入水中后会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得越来越弱,到达一定深度后完全变成无光的黑暗水区。藻类只能在有光线的水层中生长并进行光合放氧,而耗氧作用却在每一个深度都不停地进行,从而使水体溶氧形成上层高、下层低、非均匀递减的垂直分布,这种现象常见于高温季节的深水池塘

二、影响溶解氧变化的因素


养殖水体溶解氧的变化,主要受光线强度和气压两个方面的影响。


1.水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水生物的光合转换作用,其次才是对空气的溶氧。


天气突变常导致气温、光照、气压的突变。水温相对气温的恒定性较好,因此气温的突变并不是水中溶氧变化的主要原因。但光照的突变将严重影响水生物的光合转换过程,导致产氧量下降。


2.气压的降低,造成水体对氧的溶解度降低,导致水体缺氧。


3.在气压低的情况下,常可见水体底部污染物泛起,这就是所谓“泛塘"现象。


“泛塘”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气压对水体的影响力,“泛塘”的结果造成水底因缺氧而抑制的好氧菌重新得到获取氧气的机会,由此急剧消耗水体溶氧。


4.环境气压低对养殖动物体内的溶氧能力同样产生了负面作用,导致血液携氧量的降低,因此动物需要通过更多的呼吸来增加氧的摄入。


5.一般在气压低的时候比如下雨之前,尤其是夏季暴雨来临之前溶解氧非常低,还有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夜里要进行有氧呼吸释放二氧化碳,也容易造成溶解氧偏低。


因此,天气突变时水体缺氧并且养殖动物很容易浮头甚至生病,其原因主要是光照和气压影响的结果,而这个影响主要通过降低产氧、降低溶氧、增加耗氧综合形成的。

三、水体富营养化或偏肥对于溶解氧的影响


现在水产养殖的水体大多富营养化或偏肥,甚者还施用一定的肥料来促使水体生产力提高,如果过量施肥,任何季节任何时候都会造成一定的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导致溶解氧降低。


因此,水体容易富营养化的池塘应该多投放一些鲢鳙鱼等依靠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如果遭遇雷电大风暴雨天气,应尽量开启增氧机加氧。

(备注:本文内容仅供交流,本文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如有异见告之即删)

本文内容仅供交流,如有异见告之即删!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或者投稿或者咨询或者进群交流,请加yc6318为微信好友!欢迎转发分享!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养鱼第一线更多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www.yc6318.cn。本文内容原创如需转载可申请白名单授权,务请注明出处,

本文内容可能有修改,请点击右下角"阅读原文",如果认为本文内容尚好有用,敬请在左下角留下你珍贵的"称赞"和表示你已"在看",以资鼓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