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宏观孱弱,螺纹钢会否重蹈覆辙?

老盛论大宗商品 大盛评大宗商品 2023-08-26

这是5月份,老盛对螺纹钢的梳理思考,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市场是一片恐慌。今天,作为新开微信号,老盛将文章公布出来。

如果是与有些人群投资布局策略相冲的,也请勿见怪,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而已,市场还是有理性的。如果恰好是前文已阅的人群,那就祝贺你阶段性的胜利,记得适当盈利就好。

当然了,已经付费阅读此文的朋友们,也请不要介意老盛公开此文。也还是继续感谢各位朋友,又双叒叕一次,帮老盛传播建立这个新的微信号。

关于文章的逻辑基础

为了让报告看起来尽量不枯燥,依旧循着“产业围绕几个关键维度,为了让研究报说清楚,老盛今天的文章顺逻辑的展开,但尽量叙事。

新受众不少,有必要大致介绍老盛的分析逻辑体系。老盛的逻辑体系里,螺纹钢的供给一侧,主要是跟踪研判钢厂产量的趋势,结合历史数据、季节性因素等,研判螺纹钢产量供给的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之上,以建筑安装工程、房地产、基础设施建设、新增融资等数据为需求代表指标,同样也会结合多方历史数据、季节性因素等,研判螺纹钢需求量的演变趋势。

结合着供需基本面要素,再辅助资金面,产业链环境现状等因素,对价格趋势加以判断。依旧需要强调的是,各位可以只参考基本面的梳理,参考数据和思考逻辑,长期来看,结论和投资决策,还是自行决定更为合理。

报告的简要结论

今天研报的分析主体部分意思的维度,据体系的梳理以及判断依据老盛选取几个有,而后是个人数分析和结论供各位参考。

围观甚至付费的人群,无非是关注老盛前文关于螺纹钢过万之言的后续,不耐烦看完繁琐的数据分析是正常的,此处简要的概括结论,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之上,以供简约派所需与。

综合全文得到的结论是:螺纹钢价格,在 2023 年走高不易。

期货投资选择上,此时做多会面临短期需求下行、中间需求信心不足、终端需求择机而动等多重问题,导致上行空间有限。老盛自己的预估是,螺纹钢价格,3600 往上,最理想的情况,能有 10 %的价格反弹,已经是极端。因此对期货布局的建议是,不如选择反弹动能不足后的空单布局。

因 2023 年震荡下行的大格局下,现货的选择,库存上,建议依旧遵从大环境,选择低库存,贸易商可以选择在螺纹钢期货反弹过程中,抓住下游买涨心态,相对高位价格签订供货合约,在价格重回下跌通道时,再行现货采购。

具体几个维度的因素分析如下:

1 )螺纹钢自身产量供给居高不下。这个行业,并没有类似养猪产业中行政乱干预,由此引发供给快速减少的背景基础。且从同业竞争,以及各个地方对钢铁产业的财税、 GDP 、就业贡献需求来看,亏损竞争也一直常态,由此判断, 2023 年有效减产难度大,螺纹钢月产量,大概率维持在月均 2000 万吨附近的高产区。

2 )螺纹钢需求角度来看,绝对终端的需求下滑有限,且作为政策发力的抓手(投资项目拉动),需求甚至有一些增幅。但是有两个问题:

一是“中间需求”同比萎缩严重。绝大部分的贸易流通商,都选择低库存模式运转。5 万家贸易商,每家多 100 吨库存,就会多出 500 万吨中间需求。同样,“买涨不买跌”求避险心态下,终端需求同样采取较低库存模式, 10 万个工地,每个工地常规备货降低 100 吨,就会减少 1000 万吨备货需求,这就是 2023 年的现状。

二是螺纹钢主要需求,依赖基础设施建设发力。房产连续 14 个月同比投资下滑,已然进入衰退周期,且从实际需求现状判断,地产投资不可能再恢复顶峰规模。这一变化,会使得一部分厂商,面临需求萎缩的境况。

综合上述的局面,就造成了 2023 年市场一直有反馈:需求不佳。这一“似是而非”的特点,也进一步催化了市场悲观情绪,使之容易蔓延开来,从而导致螺纹钢市场价格的易跌难涨。

短期需要提示的是,时间节点来到农历四月初二,螺纹钢需求所谓的“金三银四”、“金九银十”,需求面临一定程度季节性下滑(农历日期销量这个概念,是老盛 2006 年前后,还在卖铁的时候提出来的,因为农历年月份更符合中国的时令、季节、节日等因素),主要原因是,农历四月至五月,各地逐渐进入雨季(梅雨季),而后的农历六月至七月,全国普遍进入高温季,雨季会影响新开工的择时,而高温季则会影响施工的进度,因此螺纹钢需求在此期间,会有少则 10 % ,多至 30 %的削减。 

3 )资金维度的局面较为复杂。一边是看似宽松的货币供给,另一边却又有复杂的融资需求,如此庞大的新增融资规模,却面临 CPI 转负增长,已经说明现实的复杂。 

2023 年前四个月,总体新增融资,看似强劲的背后隐含信息量颇多:一是新增融资,过度依赖银行货款新增;二是各地的债券发行,同样主要依赖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三是企业直接发债融资,也面临过分萎缩,统计数据显示, 2022 年至 4 月, 16 个月份中,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有 11 个月是同比萎缩的。

综合上述信息,巨量的新增融资背后,既没有推涨房价,也没有拉升商品价格,更没有带来官方希望中的股市牛市,反而面对着越来越多的通缩质疑。负债增长、以及迫切的偿债,不仅仅是个体和企业的选择,也是一部分实力较强、且管理理性官方主体的选择。

那么问题就来了,一部分有实力的个体和机构在偿债缩表,但是总体的新增融资却在不断扩张加杠杆,新举债的会是哪些人和主体呢?这会不会是下一个危机的伏笔呢?

几个维度的梳理和思考

到此处,文章已超 2000 字,以下是围绕各个维度展开的具体数据分析,以及逻辑梳理,有兴趣的可以选择继续阅读。

其一、螺纹钢的供给面

数据先从大的全行业面展开。2023 年 1-4 月份,全行业生铁产量累计 30017 万吨,同比增幅为 7 . 01 % ,其中 4 月份当月产量 7 7 84 万吨,同比增幅 1 . 38 % ,环比减产 23 万吨。

2023 年 1-4 月,螺纹钢累计产量 7825 万吨,司比增加 3 . 28 % ,其中 4 月份当月产量 2110 万吨,同比增加 2 . 68 % ,环比减产 218 万吨。

2023 年 1-4 月,热卷累计产量 6736 . 8 万吨,同比增加 9 . 83 % ,其中 4 月份当月产量 1825 万吨,同比增加 10 . 28 % ,环比增产 89 . 5 万吨。

这里的数据,建议留下两点印象:一是、螺纹钢总体产量增幅是 3 . 28%;二是产量供给维持高位的同时,较之热卷等品种,还是相对克制。

其二、螺纹钢需求面现状及趋势

1)季节性的现状

这一维度的观察,首先是要定性了解到,目前所处的时令季节,农历的四月初二( 2023 年闰二月)。短期内的下游需求,将要面临雨季(农历四月、五月)、高温季(农历五月、六月)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会出现 10 % 至 30 %的萎缩。

2 )终端需求维度观察

季节性因素之后,统计数据可以观察到, 2023 年 1-4 月份,建筑安装工程投资,累计 141258 亿元,同比增长 3 . 7% 。就需求的表征数据而言,这一指标不算强劲,但是的确维持了真实需求,只是在中间需求不足因素之下,总体需求显得疲弱,进而影响了市场业者的信心。

为了佐证上述需求数据的可信度,老盛特意选取了与钢筋关联绑定的水泥行业数据。需要提示的是,水泥因保存周期问题,其产量可以表征下游实际需求的趋势。

数据可见, 2023 年 1-4 月份,国内水泥累计产量 59827 万吨,同比增加 3 . 05% ,其中 4 月份当月产量 19392 万吨,同比减少 0 . 41%。

这里重复一下以上信息:终端需求表征数据(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同比增幅是 3 . 7 % ;关联的水泥产量,增幅是 3 . 05 % ;螺纹钢的产量增幅,是 3 . 28 %。

有两点需要进一步提示:一是提醒各位看到,实际的供需之间,并没有体现出市场感触、反馈的巨大矛盾。二是需要关注水泥 4 月的减产,雨季的来临,也是主因之一,短期季节’}生需求不足导致行业承压的,不仅只有螺纹钢。 

3 )信心受创的源动力

老盛在这里阐释两个现象的源头,一是备货需求的变化及其影响,二是终端地产的尴尬现状。

备货需求,既包括中间钢材贸易商,也包括下游的终端常规备货。

以前统计数据显示,全国钢贸商有 20 万家,现在估算姑且以 5 万家计算,每家减少 100 吨常规库存,这一环节的中间需求就会减少 500 万吨。同样,以全国 10 万个工地计算,在买涨不买跌的考量驱动下, 2023 年同样采取低存量模式,每个工地备货需求减少 100 肺计登_ 1000 万肺各华需隶就减少了。

这里提醒各位,可以对比一下,目前能看到的所谓库存量数据,能有多大规模。每个月上亿吨的全行业产量,只有模糊的 10 %一 20 % 数量在统计范围,并不足以表征全行业真实的供需状况。

老盛的观点明确,全行业目前披露的库存数据,就是典型的盲人摸象,不要拿来作为参考数据。尤其是数据的披露方,如果也是市场现货买卖、期货多空的参与方,那么参考就更需要谨慎。

回到需求数据本身,中间需求的承压,就是市场所谓需求不足的感受来源,就 2023 年而言,这一趋势还会继续下去。

来自终端地产需求的尴尬。这个尴尬在于,尽管对应的是低基数的 2022 年 4 月(疫情最严重的阶段),但是地产投资规模,在 2023 年 4 月,依旧出现了同比 16 . 23 %的降幅。数据上,这也是房地产投资数据,连续 14 个月同比萎缩。

房地产行业的数据萎靡,当然不仅仅局限在投资一端,其下游的消费数据, 4 月份同样是再度转入颓势。

老盛也发布过一段视频,佐证买房人的不易,就大格局而言,这是与提前还货结果类似的,都是遭遇了资产负债表的萎缩,只不过一个是主动,一个是被动。

历史上,整个日本失去的 30 年,不就是这样开始的么?

其三、钢铁行业自身的现状

钢铁行业的盈亏,处于历史最糟糕的阶段,截至 2023 年 3 月份,过去的 9 个月份中,全行业录得 8 个月净亏损。

但是,结合历史关联数据对比,老盛觉得需要再度强调一次,由于亏损引发的减产,过程是漫长的,幅度是有限的。

上述生铁的产量数据趋势,其实已经表明了这一点。

其四、资金维度的现状及趋势

资金层面的数据, 2023 年以来,是令人最迷茫的指标,老盛的体会是:不以高增融资规模喜,不以低增速悲。

因为,到目前为止,并不清楚所有的融资渠道中,多少比例是用来新增了消费,多少比例又是用来偿还旧债,只是为了不将风险爆在当下,不将风险爆在自己任内。当然,也有好的一面是,为了让一部分企业、机会运转下去,维持住基本的就业,不要让消费形势恶化。

很明显,这都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做法,能否成功周转下去,不确定性依旧很高。以下只作数据陈述,各位自行对比、判断。 

2023 年 1-4 月,新增融资累计 157500 亿元,同比增加 21 . 87 %。其中,人民币货款新增 111431 亿元,同比增加 28 . 09 % ;企业债券融资新增 11323 亿元,同比减少 30 . 23 %。

除开上述主要融资途径外, 2023 年意外增长的票据融资项,约 3336 亿元。当然,与股票融资一样,这是少数企业的可选项,不同的是,票据这个变量,有银行自身调节货款规模的干扰因素。

而对于地方债专项债券融资规模一项,财政部的数据披露,依旧停留在 2 月份,应该是要等梳理清晰(粉饰合适了)之后,才会公布出来。

说到财政问题,需要顺带提一句, 2023 年 4 月份的收入增量,可能的确会是延缓矛盾爆发的有利因素,毕竟当月财政收入同比增加了69.96%。

其五、关联行业及衍生数据维度的解剖 

1 、衍生的数据趋势对比

这个数据的对比,老盛最简单的思考是,全社会每增加 1 块钱新增的融资,会带来多少建筑安装工程的投资。

过去十余年的统计数据表明, 2023 年,全社会新增 1 块钱融资,能带来的建筑安装工程投资,是 9 毛钱,低于过去两年的 1 . 05 、 1 . 04 元,但是好于 2020 年的 7 毛钱。

新增融资规模,高于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规模说明:一是有可能,资金流入其他非钢筋水消费行业;二是印证了,民间跟随投资,有得到激发是救火状态;三是危机之年无疑,一切都是救火状态,目的是不爆在当下。

2 、通缩之争

过去超 22 年的跟踪数据显示, CPI进入负增长周期,是不常见的, 2023 年 4 月份的 CPI 增幅降到 0 . 1 ,即将面临负增长。

无论是小环境宏观大趋势,抑或是个体感受的微观 , CPI 继续创更低记录、增长区间几段负增,也是大概率事件。长历史:也就是进入负回顾一下 CPI那几段负增长历史:

2001 年是 10 月前后,进入同比负增长区间,直到 2003 年 1 月份,才回到正增长,历史约 14 个月。

2009 年是 2 月,是直接同比负增长 1 . 6 % ,直到 2009 年 11 月恢复到正增长,历史 9 个月。

2020 一 2021 年的负增长谈不上区间,仅有 2020 年 11 月及 2021 年的 1、2 月份短暂小幅度负增长。这也是目前的尴尬:宽货币,谨慎信货,刺激信货,低增长,弱预期,不胀反缩。

说起来,老盛也是较早提出通缩担忧的研究者,核心的一点,就是跟踪的需求数据。 

3 、出口数据的隐藏信息

关于出口数据的跟踪,老盛的初心,是想要为螺纹钢找到价格利多的因素,因为,毕竟同比超 54 %的出口增幅,处在历史增量记录的最高位。

但是数据摆在这里之后,老盛的思考,却不自觉联想到 2016 年前后,钢材价格的历史低点。

彼时的钢材出口,同样是同比大增、绝对量历史高位,但是细究之下不难发现,核心的要素无非是钢材价格足够便宜,低价带来的国外订单。

相信网络上很多人,也是在 2015 年-2016 年前后认识老盛的,因为彼时老盛还在使用微博,也是微博上唯一一个坚持预测, " 1 字头钢坯”的曾经的卖铁人。

联想到此时的文章,想要解释不是对螺纹钢价格探底后,低点的位置预期,怕也是说不清楚。老盛不能确定历史会重演,也不希望重演,毕竟这个样的过程,会消灭大部分人,无论是现货经营,还是期货投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