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华平中国大震荡,魏臻即将卸任

暗涌 暗涌Waves 2024-01-24


 | 任倩、陈之琰、刘旌

编辑 | 刘旌



「暗涌Waves」从多位接近人士处获悉,华平中国正在进行一轮人事变动:魏臻(Frank Wei)即将卸任华平投资中国区总裁,但他将继续担任华平投资董事总经理直至 2024 年底,以确保顺利过渡。未来,华平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将由方敏和周朗担任联席负责人。与此同时,还有大约5名投资人(主要是消费团队)也将于近期离开华平。
方敏目前的头衔是董事总经理,中国医疗健康、消费及互联网投资负责人;周朗则是董事总经理,中国金融及企业服务、工业科技投资负责人。他们分别于2007年和2005年加入华平投资。
华平投资新闻发言人向我们回应称,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新机遇,我们近期对团队和组织架构进行了局部调整和完善。中国是华平投资亚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将持续在中国市场投资,并与我们被投企业的管理团队紧密合作 ,助力公司发展壮大。”
在美元基金的萧条年代里,人事调整并不算什么新闻。但这则信息不同寻常的部分是:作为第一批入华的美元基金,某种程度上,华平的人事变动也被赋予了更强的信号意义。
据「暗涌Waves」了解,除去地产团队,顶峰时期的华平中国投前团队就达40多人,已然超越了一般PE的人员数量。近几个月来, 以消费组为代表的团队的确出现了人事浮动。比如其消费组合伙人张磊,也于不久前离职。
去年9月,华平中国刚刚完成了一次顶层调整:程章伦宣布退休设立家族办公室,魏臻成为中国区的独立head。
魏臻于2002年加入华平。此后中国本土PE经历从无到有,从寂寥到火爆,从全民PE又到重新洗牌。主要关注消费、医疗等领域的魏臻先后主导了对国美电器、银泰百货、孩子王、中通快递等公司的投资。
华平一直以来的DNA是“寻找并投资高增长性企业”,格外推崇创业情怀和专业精神。魏臻亦是如此。曾有接近魏臻人士评价他:为人幽默风趣,投资理念稳健。
华平几乎是中国最早的外资PE。从1994年至今,其经历了三代中国掌门人的更迭:孙强是华平中国业务的缔造者,2017年他回归PE界后,开始掌管另类资产管理公司TPG的中国业务;第二代掌门人黎辉于2016年辞职,创立了大钲资本;而在黎辉离开后,程章伦和魏臻接棒,自此开启了共同领导的6年。
入华这些年,中国和东南亚市场一直是华平投资的关键之地。截至目前,华平在全球管理超过830亿美元的资产,其中中国和东南亚占比1/3。 
2019年1月底,华平投资为庆祝入华25周年,首次在中国召开全球合伙人会议。当时魏臻与程章伦在上海办公室迎来了全球70多位合伙人,场面盛大。短短五个月后,华平中国二号基金宣布成功募集45亿美元,堪称“PE史上最快募资事件”。
这也是华平在华实现退出金额创纪录的一年。“华平2019年为投资人返回了超过20亿美元的回报,之前五年我们平均每年退出约15亿美元,2019年的退出成绩史上最好。”魏臻在当时表示,优异的回报让LP更加坚决地把钱投入到华平中国二号基金中。
“一家PE机构如果没有非常突出的中国业务,不能称其为全球领先的PE。就像30年前全球领先的PE都需要有非常成功的美国业务一样。”魏臻曾经说道。
客观地说,在外资PE基金中,华平在中国的本土化已经相当出众。从其自身的组织体量和对新经济行业(这是多数老牌PE保持谨慎的行业)的参与程度来看,华平也不输于许多中国的本土PE。
自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华平投资已对中国多个行业的近170家企业累计投资164亿美元。2023年仅前三个季度,华平投资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超过6亿美元。华平中国的代表案例包括:美中宜和、锦欣生殖、海吉亚医疗、ESR,近年来新投资项目包括微领地、中欧基金、和睦家、珍视明等。
但作为一个外资基金公司,中国团队的独立自主问题终究是一个难以根本解决的问题。相传在黎辉时代,华平中国曾有一段时间拥有类似独立决策的空间,这也被很多行业中人传为佳话。
华平还在进一步本土化。今年不久前,华平中国与宜兴市筹建第一支人民币基金,总规模为30亿元,专注于中国市场泛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可以预见华平中国对医疗行业的倚重。
在官方通稿里,魏臻也有表态:“未来,我们还将继续凭借全球资源和深厚经验,支持中国最优秀的创新型企业”。
对于华平全球来说,一个历史性的时刻刚刚划过。10月10日,华平投资宣布完成173亿美元新的全球旗舰基金“华平全球成长十四号基金”,这笔募资创下了其近60年历史上的最大募资纪录。


图片来源 |IC photo

排版|郭允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独家|华平中国大震荡,魏臻即将卸任

暗涌 暗涌Waves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