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情绪价值的尽头,是狗血八点档

云宇say 云宇的异想国 2024-03-29
💛

大家好,我是云宇。

这两天网上冲浪,突然发现律师行业成了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

女观众看龙飞律师,一看一个不敢结婚。

“领证前发现对象欠钱没和我说该怎么办?”

“领证前发现对象出轨PC,现在签了协议该怎么办?”

“老公借钱去外面聊骚该不该离婚?”

......

随便截一个首页图,光看标题就足以让人燃起八卦欲,再狠狠抖一抖被惊吓出的一身鸡皮疙瘩。

凭借一个个离奇的感情故事,龙飞律师已拥有千万粉丝。有网友笑称“关注龙飞律师,比看动物世界都开眼界”。

男观众则看律师老韩,解决生活中的“疑难杂症”,顺便治好女观众的恋爱脑:

“把女朋友打成轻伤可以不负刑事责任吗?”

“怕女方图我房子,可不可以婚前还完贷款,婚后再把房子抵押让女方一起还贷?”

“爱赌博的前男友以经常吐血为由向我借钱,能不能起诉他?”

如果说在龙飞律师那里看到的只是婚姻和情感关系中的鸡飞狗跳,那么在韩律师这里看到的就是现实版《消失的她》。

一个个惊悚的奇葩故事,让律师老韩仅用半年时间就积累粉丝200多万。

这让我想到2023年最成功的商业变现案例——付费短剧。

它曾创造三集破亿、日充千万的商业奇迹,就连湖南卫视主持人齐思钧也在综艺里表示,自己花钱看短剧看到上头。

这些短剧的剧情大同小异,前期受尽委屈,后期霸气复仇,主打一个“爽”字。

从偶像剧撒糖造梦,到付费短剧复仇反击,不变的是观众对现实失望后的情绪寄托。

一边是律师直播间“血淋淋”的人间真实,一边是暗黑中又冒着粉红泡泡的爽文故事,看似天差地别,实则都能被归结为四个字——“情绪价值”

这也并不是短视频平台的专属,曾经的霸总偶像剧,电视上播出的《非诚勿扰》、《金牌调解》、《再见爱人》,都出自同一个底层逻辑。

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曾提出一个理论,他认为现代技术是一种“去蔽之术”。大众媒介提供公共平台的同时,也使得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私密、暧昧的情感得以被曝光在阳光之下,供大众窥探。

作为观众,它通过展示个人遭遇来满足大众对不同情感体验的好奇,不管是感同身受也好,引以为戒也罢,观众都从这些视频里获得了或多或少的心理满足。

《2020大众心理健康报告洞察》中有一个很客观的数据:近四成中国人遭遇过婚恋带来的心理问题,但能够为她们提供疏解的心理咨询师和职业精神科医师总数不足7万人。

于是当一名专业的律师出现,且成了轻易就能获得专业咨询的“法律资源”后,她便成了很多人眼里的情感专家,有人把她的忠告刻烟吸肺,有人把她的择偶观奉为圭臬。

但要认清的是,不管是龙飞律师还是律师老韩,亦或是更多活跃在短视频平台的所谓律师和专家,他们都是在扮演专业律师头衔之下的情感专家。

《没考到律师执照,这群年轻人转身在直播间成为“资深律师”》一文里也曾提到,某律所直播间背后在职员工近百人,但实际通过司法考试、持证上岗的律师不超过5人。这些没有通过考试,甚至没有法律知识背景的“资深律师”,在线解答每个连线粉丝的疑问。

而不管是短剧还是律师直播间,其背后的真相仍是生意。

有数据显示,龙飞律师近一个月进行带货直播38场,总销售额达百万元,其新书《把日子过明白》也在抖音销售超过10万单。

而据直播间剧本行业内人士透露,他们会给直播间提供定制化的剧本,包括故事剧本和口播话术等。

于是,情感专家变成了低门槛劳动力,三观炸裂的情感故事成了自媒体时代的流量密码。

有人说,自媒体的尽头是情绪价值,那么在情绪价值的尽头,或许是狗血八点档情感故事。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你不是文笔差,只是没人告诉你写作的小心机(三)

你不是文笔差,只是没人告诉你写作小心机(二)

你不是文笔差,只是没人告诉你写作的小心机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