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点乐子怎么了?

云宇say 云宇的异想国 2024-03-29
💛

大家好,我是云宇。

万圣节那几天的上海巨鹿路,成了年轻人最向往的聚集地。他们cos成任何想cos的人,打扮成任何想打扮的模样。

有人想做明星,变成了那英、向太、吴京、李佳琦......

有人想做演员,扮演拿下四郎的安小鸟、手捧“软绵绵”的温太医、新郎零号许光汉;

还有人把阴阳怪气发挥到极致,成了被保镖重重包围的“糊咖”、身穿格子衫头顶黑眼圈的乙方,以及被双十一折磨到死的电商人;

你以为那些走在路边的是普通人?不,他们cos的是普通又卑微的穷鬼啊!!

虽然没有参与其中,已经能从现场照片和视频感受到最鲜活的生命力。这是最真实的中国青年,他们关注时事、紧跟热点,热爱生活、嘲讽现实,用cos表达自我。

有句话说得好:不是精神病院住不起,只是万圣节更有性价比。

但,总有那么一群人,热衷于泼冷水。

他们说,新一代年轻人的意识形态毁了;

他们说,西方文化的渗透无处不在,多发扬传统文化吧。

言下之意很明显,年轻人不准这么开心地过洋节。

其实上海万圣节和西方传统万圣节关系并不大,南瓜、trick or treat(不给糖就捣蛋)等元素几乎不见,鬼怪元素也被淡化,更多的是对当下流行话题的玩梗和讽刺。

巧的是,万圣节当天我刚好在数字游民社区,这里也举办了一场万圣节party。大家脑洞大开,打扮成自己想变成的样子,蹦迪、烤火、高歌,彻夜狂欢。

而这样的party,其实可以套用到任何一个洋节日,万圣节、圣诞节、复活节、愚人节......

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家都只是借用了万圣节的名头找点乐子,来发一次名为“带上面具做自己”的疯。

是的,洋节从来不是目的,找乐子才是目的。

没有传统节日的忌讳和规矩,摆脱亲戚家人的压力和说教,戴上角色的面罩,卸下被社会身份束缚的面具。

纯粹的,找点乐子。

但就是这样一点卑微的需求,也受到质疑。那些从小深受苦难文化影响的孩子,长大后也成了苦难的传播大使。

他们说,过传统节日不能说快乐,要说安康。

但事实上,古人在端午节赛龙舟、斗百草、争骑射,比现代人快乐多了。就连敦煌出土的文书《端午相迎书》里也说道:“喜逢嘉节,端午良辰,相续同欢。”

他们说,别的国家还在饿肚子,我们要反思。

可是我们国家也才实现全民温饱没几年,吃点好的怎么了?

他们说,生日就是母难日,应该哭着感恩母亲,不该自己开心享乐。

笑死,我和我妈一起开心地吃蛋糕,碍着谁了?

中国人对于快乐,总有深深的不配得感。似乎必须牺牲点什么,才有资格获得快乐。并且在快乐的同时,还必须心怀愧疚。

他们自己不快乐,也不允许别人快乐。

“你赚这么点钱还一天天傻乐啥?”

“作业做完了吗就嘻嘻哈哈?”

“你连对象都没有开心什么?”

“爸妈这么辛苦你整天嘻嘻哈哈不愧疚吗?”

......

在他们的概念里,快乐是要有代价的,开心是必须有原因的。

我有一个特别爱笑的朋友,看个网络段子都能傻笑半天,于是某一天,那个问题还是如预想中地来了:“你到底有什么喜事可以每天这么开心啊?”

我:?

朋友:???

或许他们真的不知道,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莫名其妙且纯粹的快乐吧。

写到这里,我其实已经想好了明年万圣节的装扮——一个不敢放声大笑的打工人。

张爱玲说:“其实,我快乐,又碍着你什么了。”

想把这句话送给每一个扫兴的人。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带85岁外婆去泉州玩啦~(老人出游经验分享)

29岁那年,我明白了职场的真相

卸载小红书,终于治好了我的人生焦虑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