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开始学习怎么逛动物园!

云宇say 云宇的异想国 2024-03-29

大家好,我是云宇。

今天想探讨一个问题:我们真的会逛动物园吗?

可能很多人会嗤之以鼻:从小逛到大的地方,有什么会不会的?

在此之前,我也这么想。甚至随着年龄增长和对世界的认识,我对动物园的看法渐渐变得负面。认为这就是个大型、合法的动物牢笼,是人类自大的展现,是对自然的蔑视。

直到最近,我打开一本买来后久未展开的书,开始对动物园有了重新的认识——《逛动物园是件正经事》

1

这本书的作者花蚀是一名独立撰稿人和动物园爱好者,还曾经研究过鸟类的方言现象。

5年前,他用4个月时间跑遍中国41个城市的56座动物园,探访200多种动物,并撰写了这本书《逛动物园时间正经事》。

很多时候,游客评判一个动物园好坏,是通过它的动物多少、面积大小、活动丰富性等,但其实并非如此。

据书里介绍,一个好的动物园其实有三大使命:

1、保护珍稀动物,通过人工繁殖增加它们的数量;

2、增进民众对动物的认识,尤其是行为学上的认识;

3、为公众提供自然教育。

在我看来,国内大部分动物园,并没有以这三个使命为目标。

书里介绍了4个好动物园代表和1个后来居上的例子,中国动物园也确实毫无意外地榜上无名。在做动物园这件事上,中国和发达国家实在是有着不小的差距。

2

比如号称亚洲第一动物园的新加坡动物园群

他们在脆弱森林展区重现了热带雨林的环境,将东南亚热带雨林环境中的鸟类、兽类、虫类,以及一些非洲、南美的物种组合在一起,用环境匹配合适的动物,让动物和环境有良性互动。

在红毛猩猩活动区,有高度十米以上的大树,让猩猩们自由玩耍。

还有最出名的夜间动物园,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动物们的夜间行为。

而最让我动容的,是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

据说新加坡动物园曾有一头名叫伊努卡的北极熊,它拥有大水池、小瀑布,但露天部分却因为当地气候原因,始终无法让怕热的北极熊适应。

2018年4月25日早上,伊努卡离开了世界,享年27岁。

这其实是一头长寿的北极熊,但新加坡动物园自认为养不好北极熊,决定再也不养了。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心,让我看到了一个动物园对动物的尊重。

莫斯科动物园则是最值得中国借鉴学习的动物园。原因在于,1949年中国动物园大量出现时,本就是以老大哥苏联为参考。当时动物园以收集更多物种为目标,并不重视动物福利。

近几十年,俄罗斯抛弃了苏联的思路,转向基于自然教育、重视动物福利的现代动物园形态。如果中国动物园想要向更好的目标努力,那么俄罗斯动物园仍是最有参考价值的。

3

值得欣慰的是,国内也不乏一些有上进心的动物园,其中就包括全国最好的公立动物园之一——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

这是一座没有动物表演的动物园,它用原生环境展示原生动物,甚至会根据动物的数量、性别比例、性格等因素量身定制适合的生存环境。

仅这一点,国内就鲜少有动物园能做到。

红山动物园园长曾说:“动物园不能只是迎合游客,迎合会让动物园越来越差劲;动物园应该引导游客,让游客了解更多、变得更好。”

就我所知,红山森林动物园一直在不断改善动物的生活环境,每隔一段时间去参观都会发现新的变化。希望这样的动物园,能成为国内动物园的行业引领者,而非孤本。

(经常因为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热搜)

4

除此之外,书中还介绍了如何更好地参观动物园,以及他对国内56座动物园的参观感受。

参观动物园,是我们从幼儿园甚至更早就开始做的事。但因为国内动物园的“教育”,我们对动物园的误解也逐渐加深。

似乎动物就该在牢笼里供人参观,就该在台上表演取乐观众。即便有了以长隆为代表的野生动物园、海洋公园,但其目的只是提升游客体验以更好地赚钱,并非照顾动物感受。

我们评判一个动物园好坏的标准,也仍停留在动物多不多、动物表演精不精彩等过时理念中。

是时候改变这样的观念了!

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动物园、了解动物园,学会怎么逛动物园。

就像书里所说:“我们应该尊重动物,无论是饲养动物的动物园,还是作为游客的我们,因为它们会教给我们太多东西。”

以上。

往期精彩内容:

真的不建议女生带男朋友去电影院看《芭比》

25句让人心动的夏日多巴胺文案,挑一句发朋友圈

从gap day到citywalk,有些cityworker别太离谱

作者介绍:

云宇,努力靠码字养活自己的自媒体人,用文字分享成长与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