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经过千百年发展,如今成了哪个民族?

心愿种子 2023-06-07

“契丹族”是一个骁勇善战的“游牧民族”,作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部落里每一个男儿都身材魁梧、英勇善斗,在中国大宋朝的历史上,契丹一直是一个令其头疼不已的存在,两者之间的爱恨情仇纠葛长达百年,从建朝之初便已存在。

所谓的“花无百日红”,再厉害的部族也会有衰落的一天,契丹族也不例外,如今的中华56个民族中早就没有了“契丹族”三个字的存在,难道说契丹真的消失了吗?

契丹族最早便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一带,以游牧、捕渔为生,且每次打仗时都用“青牛白马”作为图腾,在其部落里“青牛白马”是吉祥的征兆,可以为他们带来庇佑。

关于契丹族,在《魏书》《旧唐书》《唐会要》等古书中都有过相关记载,总结后大概可以分为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是认为契丹族实际上是鲜卑族宇文氏的后代;第二种则认为契丹族是鲜卑和匈奴人融合后所生成的部落,契丹族并不是鲜卑族的直接后裔。


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依据,目前还无法证明契丹族到底是鲜卑族宇文氏的后代,又或是鲜卑族与匈奴人融合后所产生的一个新部落,如果契丹族是宇文氏的后代的话,那么契丹族就不仅仅是大宋时期“辽国”的建立者,同时也是“西魏”的建立者。

随着契丹族的建立,伴随而来的还有契丹族人日渐增长的统一中原的野心,作为一个游牧民族,自小在草原上长大,对骑马射箭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这也是契丹族最大的优势之一。

但游牧民族也有一个很大的弊端,就是从一生下来便注定无法过上安稳的日子,因为游牧民族靠的便是打猎为生,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草原吃草原”,往往便是一个地方的资源耗尽后,便搬离原先居住的地方,继续寻找下一个适合部落生存的居所。


居无定所的生活,日日饱受漂泊之苦让契丹族逐渐萌生了要建立自己的都城,王国,从此过上安稳的幸福生活的想法。

唐朝初期,契丹族形成了部落联盟,后来归附唐朝,成了唐朝的一个附属小国

但仅仅是一个附属小国显然无法满足契丹族的野心,到了武周时期,契丹族因不满朝廷对自己的压迫,第一次策动了谋反。

武则天见此大怒,迅速出兵镇压,但很不幸,镇压失败,契丹族人十分骁勇善战,武则天派去的军队被契丹族的“尽忠可汗”打得节节败退。

直到后来尽忠可汗病死,契丹族最后选择了与朝廷讲和,当时的唐玄宗为了两邦之间的友好,便将“永乐公主”送去与契丹族和亲。


虽然契丹族只是一个小小的部落,但经此一战,从大唐的态度便可看出,契丹族的实力绝不容小觑。

与大唐大战一场的契丹虽然打得十分漂亮,但毕竟只是一个小国,经此一战元气也是大伤,不得已最后只能选择了讲和,开始了韬光养晦,等待着厚积薄发的机会。

随着大唐的覆灭,宋朝的建立,休养了几百年的契丹族随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死后,迎来了等待已久的机会。

在中国历史上,宋朝带给我们的印象便是很发达,但也很软弱屈辱,发达是真的发达,商业发展得很好,宋朝发展得十分繁荣,但宋朝在打仗上就差得远,打谁也打不过,总是在赔款的路上。


而宋朝之所以在军事方面如此被动,这绝大部分的原因便是“轻武重文”,武将的地位要比文官低很多,朝野上轻视武将,对武将处处压迫压制,这便导致宋朝在军事方面的实力总是逊色几分。

说起契丹族的崛起,离不开两位人的贡献,这两位分别是“耶律阿保机”和宋太宗“赵光义”。

这两人一个是统一了契丹族,建立了大辽,另一个则是“神助攻”,建立起大辽的是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而这个神助攻便是宋太宗赵光义。

唐天祐四年,登上可汗之位的耶律阿保机对大唐的王位世袭制感到十分赞同,他决定也按照大唐的皇位传袭制度在自己的部落实行,从此可汗的位子便由耶律家族世代继承,但此举必然遭到了部落中其他几位首领的反对。


跟随反对而来的便是内战的爆发,部落中耶律阿保机的几个弟弟纷纷对他发动了反抗,这便是“诸弟之乱”,但他们很快便被耶律阿保机镇压,听说了这件事的契丹族的其他7个部落,也对耶律阿保机的改革产生异议,不满他的所作所为,纷纷对他进行攻打。

耶律阿保机在“述律平”的帮助下,效仿鸿门宴,将七个部落的首领诱骗到盐池赴宴,后将7人全部杀害,这便是辽史中的“盐池之变”。

七个部落的首领死后,耶律阿保机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新的部落首领,他将其余各个部落进行了合并统一,建立了辽,国号“大契丹国”,从此不再为可汗,而是辽太祖

而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从赵匡胤手中接过江山的他运气极好,因为那时的宋朝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打仗更是不在话下,不然也不会先后灭掉了荆南、武平、后蜀、南汉,最后完成了大一统。


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此时的辽都不是宋的对手,宋朝不仅在财力上要远远超过这个边陲小国,而且兵力上也远超辽数十倍。

赵光义即位后,决定继续乘胜追击收复燕云十六州,完成赵匡胤未完成的大业,但赵光义的军事领导能力明显比赵匡胤要差得远,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

他派遣了30万的兵马进攻大辽,当时的大辽兵力与之对抗的仅有3万,两国间的兵力相差巨大,当时大辽的贵族想的都是怎样退守草原,在他们眼里,燕云十六州是注定要落入宋朝的手里,他们根本保卫不住,还不如早做退路。

只有当时大辽的君王耶律休哥不放弃,力排众议,率领3万骑兵前去迎战。


30万对3万,在赵光义眼里此战必是胜利无疑,所以他压根没把耶律休哥放在眼里,耶律休哥亲自上阵,那我也亲自上阵,御驾亲征。

可耶律休哥早就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战场上不要命地厮杀,再反观赵光义,在决战的关键时刻竟然夺驴车落荒而逃,这对军心是一个多么严重的伤害

果不其然,将士们在看到皇帝都逃走了,军心大为受挫,最终大宋被辽打败,原本注定是死局的棋竟被耶律休哥下活了。

经此一战,大辽军心鼓舞,大宋却被彻底失去了信心,在此后的战争中更是节节败退,沦为势弱的一方。


大辽军心鼓舞离不开赵光义的贡献,此后大辽名声大噪,信心倍增,3万打30万都能赢,所向披靡,屡战屡胜,自此大辽迎来了鼎盛时期。

在宋朝时期的契丹族的确十分强盛,但没有哪个政权能一直强盛,大唐会覆灭,大宋也会覆灭,总会有新的政权出现替代旧的政权,契丹族也逃不开这个命运。

大辽后来被女真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带兵所灭,自此大辽便不复存在,而中原也迎来了一个新的政权——“元朝”。

大辽虽然覆灭了,但契丹族并没有消失,新政权替代旧政权时,旧政权的族人并不会全被剿杀,只是慢慢融入到一个新的部落中,成了另一个部落。


曾经的契丹族早已融入了另一个民族,便是如今在我国东北与俄罗斯交界处的达斡尔族,成为了中国56个民族之一,继续谱写历史的篇章。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1.印度的“七寸”在哪儿?掐断西里古里走廊,等于打着了印度的七寸
2.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3.宋江死前才恍然大悟,梁山真正的老大从来不是自己,也不是晁盖
4.诸葛亮首次北伐时,便损失11位大将,光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5.汉朝公主远嫁波斯,中途不幸怀孕,生子就地建国,此地已归属中国
6.为啥美国能搞掉米洛舍维奇、萨达姆,却拿朝鲜没辙
7.皇帝出征,皇后把假太监叫到宫中,皇帝临终时说:只让皇后陪葬!
8.唐太宗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天自觉回来,结果如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