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害死了“高圆圆们”?

后浪电影 后浪电影 2023-04-09

无名》 

阴间新闻!

 

网友“鸡蛋姬”,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

 

在这之前,她已经因为染着粉色头发、拿着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去探望爷爷的照片,被网络暴力长达半年之久。

 

相信很多人,都已经在各种渠道,了解到这则消息。

 

具体过程和细节,这里不再赘述。

 

澎湃新闻较早证实了这一悲剧

 

知道这则消息后,内心里交杂着愤懑、无奈和惋惜的情绪。

 

既痛恨那些躲在网络后敲键盘的平庸恶人,又惋惜一个鲜活生命的离开。

 

作为普通影迷,就想借电影,来说说网络暴力这个事。

 

这部电影,就是陈凯歌导演的《搜索》。

 

 

 

源于《无极》

POST WAVE FILM

 

再没有一个导演,比陈凯歌更适合讲述网络暴力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原因就出在2005年12月15日公映的《无极》上。

 

陈凯歌很重视这部电影。

 

以至于即便过去十多年,他还是用“孩子”来形容它。

 

 

但就是这个视若珍宝的电影,因为网友胡戈的二创,以及互联网的加持,被戏谑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在胡戈的二创里,他用当时中国互联网少见的恶搞口吻,对《无极》进行了荒诞解读。

 

他用《法治在线》的形式,把电影里的王城说成是“圆环套圆环娱乐城”,把张柏芝扮演的倾城说成是“爱脱衣服的女人”,说谢霆锋扮演的无欢在小时候偷了倾城的馒头,这才有了后来俩人的恩怨情仇。

 

 

在这条二创视频里,胡戈的素材是在电影院录屏的。

 

网络恶搞+影院录屏,让陈凯歌很生气,他甚至要控告胡戈侵权。

 

最后,胡戈道歉,并下架了这则短片。

 

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紧接着,也就是2006年1月的柏林电影节上,有记者在采访环节,提到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陈凯歌当时就激动了,说了一句当年的互联网名言——

 

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

 

这句话迅速疯传,在各种场合被套用,反而促成了《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的二次发酵,甚至比第一次更加疯狂。

 

 

心水之作沦为互联网上人人可以嘲弄的“馒头”,让被嘲笑“气量狭窄”的陈凯歌,第一次感受到了网络暴力的攻击性。

 

这次互联网造成的伤害,促使陈凯歌拍摄了《搜索》。

 

他要在这部电影里,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告诉人们:网络既可以是娱乐大众的利器,也可以成为一种杀人于无形的工具。

 

 

止于《搜索》

POST WAVE FILM 


网络暴力到底能给一个人造成多么大的伤害?!

 

这就是陈凯歌的《搜索》,所要讲述的重点。

 

 

他把矛头对准了两拨人:媒体和网友。

 

在电影里,高圆圆扮演的女主角叶蓝秋刚被诊断为淋巴癌晚期,因为在公交车上没给一位老人让座,就被检票员和其他乘客,攻击说没有素质。

 

情绪差到极点的她,说了一句虽然失控但完全符合她坏情绪的挑衅话——她没好气地拍着大腿说:“要坐坐这儿。”

 

 

这一幕,被王珞丹扮演的媒体实习记者杨佳琪拍到,并由姚晨扮演的另一个记者陈若兮,借助电视和网络发酵扩大。

 

在陈若兮看来,叶蓝秋的美貌、高学历,以及她的工作背景,以及与她身份反差极大的倨傲,明显是一个具有10W+潜质的爆款内容。

 

她当然是对的,消息一经放出,迅速成了最具话题度的社会新闻。

 

 

她和那些不停借助网络人肉并攻击叶蓝秋的人一样,根本不关心这件事背后的起因和隐情:当时叶蓝秋刚看到淋巴癌晚期的诊断书,心觉天塌地陷的她,根本没情绪去让座。

 

尽管后来陈若兮有机会纠正这个错误,但面对吸睛度这么大的内容,她选择了隐而不发。

 

这让叶蓝秋失掉了被澄清、被接受的机会。

 

无法承受网络暴力的叶蓝秋,最后选择跳楼自尽。

 

 

这个结尾,一如既往地藏着陈凯歌的狠辣和决绝:既然没人能理解事情的真相,那不如抱着绝望,告别这个糟糕的世界。

 

 

谁都不干净

POST WAVE FILM


如果单纯从电影的角度看,《搜索》并不优秀。


它更像是一个老导演在撒娇,或者只是抒发胸中块垒,却没有对“网络暴力”做更深的剖析和透视。

 

如果记得电影里高圆圆跳楼前的事,就会明白:她之所以选择离开,更多是对赵又廷那个角色的失望——互联网只是基本盘,而那个角色的怯懦,却成了她放弃生命的关键。

 

 

这让整部电影的核心,从剖白网暴变成了常见的情感纠葛。

 

陈凯歌放弃对网络暴力的做更深层次的透视。

 

他只是浮皮潦草地勾勒出普通网民,如何借助互联网,对一个毫不相干的人实施言语上的凌辱,以及当事人遭受伤害后的反应。

 

他完全无视了网暴产生的根源,以及它能够产生伤害的过程

 说得更直白些就是——

 

那些躲在网络和键盘背后的普通人,他们的恶意究竟是怎样被激发的?

 

以及,这些普通人又是怎样在内在的害人之恶,与外在的道貌岸然之间,达成平衡的?

 

这才是网暴最值得关注的点,也是所有网暴事件中,最值得人们反省的点。

 

 

但很可惜,陈凯歌放弃了这个诉求,转而用正房斗小三、爱情败痴女的奇情桥段,代替了本该更有价值和意义的讨论。

 

就像《搜索》里的那个细节:叶蓝秋到家政服务公司找保姆,结果被老板娘领着众人围追堵截——他们凭什么指责叶蓝秋?

 

或者说,他们凭什么就觉得自己比叶蓝秋更有道德优势?

 

相比于让叶蓝秋去死,弄清楚这个问题显然更让人震撼。

 

 

就像是“鸡蛋姬”事件里,那个在各种网络平台对“鸡蛋姬”围追堵截的ID“杭州土匪”(TA后来有公开道歉)。

 

TA在微博上被“鸡蛋姬”拉黑后,转身到小红书继续辱骂她,又在知乎上嘲讽她的澄清是在“骗流量”,甚至在各种毫不相干的帖子下恶语相向,说她是“杭州第一骗子精”。

 

 

TA为什么这么做?

 

TA凭什么这么做?

 

有不少人从《乌合之众》里寻找答案,觉得“乌合之众”的特点就是拒绝理性、偏好盲从、情绪暴躁。

 

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越无知的人,攻击他人的时候就越自信满满。

 

这个说法被验证过,没有错。

 

但关键是,它不解决问题。

 

因为它只回答了“是什么”,却没说清楚“为什么”。

 

 

就像陈凯歌的《搜索》,只是告诉我们网络暴力压垮了叶蓝秋,却没说明白它为什么产生,以及凭什么逼死叶蓝秋。

 

就像是当下关于网友“鸡蛋姬”去世的讨论,太多人在呼吁“停止网络暴力”,却很少有人去反省“为什么会有网络暴力”一样。

 

呼吁停止当然是对的,但反省它产生的根源、探究它造成伤害的过程,同样值得讨论。

 

 

只不过,这里的看法可能很悲观,因为千百年来的人类文明一再证实——

 

人与人之间的暴力,根本不会停止。

 

毕竟,道貌岸然的正义使者,真的是比比皆是。

 

 

最后说一个西方经典里的故事,与看到这篇推送的诸君共勉。

 

一群以色列人抓到一个失足女,想要用“石刑”处死她。耶稣就问在场的人:“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人们听了以后,就从老到少先后退出去了。然后耶稣对那个女的说:“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

 

耶稣这句话是说:生而为人,每个人都是不干净的。‍

 

站在道德高地指责别人时,先想想自己是不是干净!



 作者丨毛头所见即所想。

编辑丨毛头‍    排版丨石页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
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推 荐 阅 读

190天耕142亩地,不愧是“内娱最虐人综艺”!

详 细 课 程 介 绍   |   专 业 干 货 分 享
关 注 【 后 浪 电 影 学 堂 】 公 众 号
影 视 课 程 大 礼 包   免 ! 费 ! 领 ! 

POS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