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则的“一任”与“一方”

金轩 浙江宣传 2024-04-08

 戳蓝色字关注我们!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话很多人耳熟能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常常告诫各级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为自己和家人谋。


其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故事就发源于浙江。《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的一篇文章中提到,1959年8月,毛主席视察浙江时指出,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不是神,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人民纪念他,所以香火长盛不衰。我们共产党的干部也应该多做好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嘛!


为官47年,逮事三朝,在州郡工作多年的他无论到何地任职,都秉持着勤政廉洁的工作理念,以务实的工作作风为百姓办实事,留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佳话。今天我们能从胡则的“一任”与“一方”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方岩山胡则纪念馆 图源:“永康发布”微信公众号




明清地方志中,有一则记载,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八月,仁宗皇帝收到了一封“大胆”的奏折。有位叫胡则的地方官员,言辞振振地提出“永免江南十四州的身丁钱”。奏折内容在当时引发了轰动,朝堂之上议论纷纷,大声斥责的有之,唯诺躲闪的也有之。


这一年,胡则已到70岁高龄。按照惯例,此时他大可以不问世事、功成身退,过上退休生活。但他在退休前夕,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做出大胆举动,这是为何?


让我们回到近千年前的两浙地区。当时,长江、淮河流域遭遇大旱,江南一带土地干裂、饿殍遍野。让胡则忧心如焚的,是百姓仍要向朝廷上缴“身丁钱”。


身丁钱,即人头税,数额颇高,老幼妇孺和残障人士也不能得免,百姓长期为此所困。有些贫寒门第,生了孩子也只能忍痛“或卖为童仆,或度为释老”。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惨剧,到处可见。


胡则先后在睦州、温州、杭州等地任过职,看到此情此景,或许想到自己年少时读孟子的“稷思天下有饥者,由己饥之也”,读王维的“七十老翁何所求”,共情油然而生。作为地方官员,怎能坐视百姓困溺于饥寒而不顾?


于是,70岁的胡则毅然提笔写下了奏疏。要求朝廷减免税赋,无异于与皇家争利,此举很可能会面临重刑,但胡则毫无畏惧。


面对这位三朝老臣的拳拳爱民之心,宋仁宗心中感动,权衡利弊后下旨免除衢州婺州两地的身丁钱。事后,胡则只觉此生无憾。两年后,他致仕归隐杭州,在灵山秀水畔颐养天年。


杭州国家版本馆中胡公文化系列展览 图源:“清廉永康”微信公众号




胡则既是老臣,也是能臣。他历任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出仕47年,宠辱不惊、屹立常青。其实,他在政坛的极佳形象,铸自其主政地方时不凡的政绩与百姓的口碑。


比如,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胡则担任宪州录事参军。“时灵、夏用兵”,胡则奉命征集一月粮草。他纵观全局,认为此战一月并不能了,需增拨粮草。入朝奏对时,胡则凭借缜密灵活的思维以及对前线军事情况的了解,不仅使太宗批准了奏请,更获得太宗赞赏:“州县岂乏人?”


再如,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胡则提举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当时矿场管理混乱、事故频发,监吏更是贪匿官铜。胡则到后,当地监吏想贿赂收买他,被严肃拒绝。胡则惩罚首恶,并整顿、修缮矿场,极力确保矿工及匠人安全。此后,矿场产量大幅增加,百姓称赞。


又如,宋仁宗天圣三年(1025年),胡则出任福州知州。当地有一批已被改造成田的滩涂,宋太宗时期就已下旨归属佃户,然而因财政不足,政府试图将这些地重新征收,还要增加赋税。胡则听闻此事,拍案而起。经由胡则多次上疏,朝廷最终“减其值之半”。


出任各地长官,交出“满绩”答卷的背后,是胡则一以贯之的爱民之心和敢做敢当的英锐之气。


值得一提的是,胡则是范仲淹的好友和推崇敬爱的前辈,是《岳阳楼记》中追慕的“古仁人”。遍览其出仕经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其内在的道德操守;“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他济时治世的施政箴言。


由此可见,70岁老臣胡则奏免百姓身丁钱的故事,放在他爱民勤政、敢干能干的诸多事迹中,既合情、也合理。


杭州胡公墓 图源:视觉中国




站在今天看,胡则不凡的人生经历和坚定的价值理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守住平常心。与很多人一样,胡则面临过各种各样的人生困境,漫长复杂的仕途中充满起伏曲折,但他不计较个人功名,在各个岗位上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


比如身处西北,他就治军事、理徭役;在广西,则主通商、修藩务;到了福州,他解盐政、改矿制……胡则的足迹遍历大江南北,功业囊括了军事、财政、民生、外交等多个方面。胡则之所以能守住“平常心”、坚韧向前,所凭依的便是施仁心、布惠政于百姓的理想信念。


做事重利民。胡则一直留心实务,注重实效以报国家。比如萧瑟孤寂的边塞,在胡则眼中变成了壮阔雄浑、可一展雄心抱负的广阔天地。虽是幕职小官,却位卑未敢忘忧国,他考察山川形势、军政经济,熟稔辖区实务,最终把握住与君主奏对的机会,解决了当时的边患危机。


而在陕西、河北为官的两年,他目睹盐政弊病,常常思考惠民之政,为日后推行盐法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胡则代理三司史,将官盐专卖改为商销,活跃了食盐的市场经济,使百姓切身收获实惠。


敢啃硬骨头。胡则曾连上三书,反对福州计臣关于官庄田的奏请,言辞激烈,只为减轻佃户们的负担。在外人看来,当时胡则正遭遇政治生涯的滑铁卢,何必再给自己多树政敌。但他的回答,至今看来依然如平地惊雷,掷地有声:“百姓疾苦,刺史当言之。而弗从,刺史可废矣。”


要想敢于硬碰硬,首先得自己行得正、做得好。范仲淹在胡则的墓志铭中称其:“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为兮千载后。”


胡则的一生,面临过登第前的迷茫,受到过朋友的牵连,在复杂的官场上见到过诱惑,但始终保持文人风骨,不忘入仕初心,坚守为官理想,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最终成就了一世英名。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句箴言所强调的为政之德,不是拘泥于“一任”“一方”的小棋,更是识大体、谋长远的大局观念。如今,我们再次回顾胡则的人生,更希望“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精神在新时代继续熠熠生辉。






声明: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宣传 ▼



往 期 精 彩 内 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