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HOW 回顾 | “我无处不在”:《Celine LIU:关于时代症状与图像崇拜》

昊美术馆(温州) HOW昊美术馆 温州 2021-02-06

我无处不在

 I'M  EVERYWHERE 


展期:2020年08月15日- 2020年11月29日艺术家:刘思麟策展人:Zhanna Khromykh

地址:昊美术馆(温州)特别项目空间


刘思麟个展“我无处不在”(I’m Everywhere)于2020年8月15日在昊美术馆(温州)特别项目空间正式开幕。开幕当天,艺术家刘思麟与昊美术馆助理策展人Zhanna Khromykh在美术馆咖啡厅以《Celine LIU:关于时代症状与图像崇拜》为题展开展览开幕对谈。


此次对谈探讨了艺术家的创作路径和她对文化记忆和数字存在的研究。刘思麟将当下人们对媒体图像的崇拜作为她艺术创作的初始点,同时思考现代摄影艺术的作用、发展和局限,通过亲身试演“Celine Liu”引导观者再思考现实与虚拟的边界,真实与虚构的本质,以及历史证据与数据痕迹在大众传播中的现实地位。此篇将完整回顾开幕对谈内容。



 🔗展览补充阅读请见:HOW 新展预告|刘思麟个展:I'm Everywhere 我无处不在
HOW 开幕对谈 | “我无处不在”:关于时代症状与图像崇拜
HOW 我无处不在 | 刘思麟:I'm everywhere
HOW 我无处不在 | 揭秘布展现场!剧透来了!HOW 新展 | 刘思麟个展“我无处不在”开幕全记录



-



开幕对谈OPENING PANEL


“我无处不在:关于时代症状与图像崇拜”开幕对谈现场

2020

左图:刘思麟,右图:Zhanna Khromykh

photo by Nicolas


Zhanna Khromykh  大家好,我是本次展览的策展人Zhanna Khromykh,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和艺术家探讨一些问题,我想问的第一个问题是,“Celine Liu”是谁?


 刘思麟   简单来说,Celine Liu是我在作品里的人物的名字,也是我通过作品所造的一个人物,她只存在于网络世界里,并非一个“真实”的人,她无处不在,可以进入任何一个时空里,站在任何一个人的旁边。


在我学生时代的时候,我们对互联网的关系还处于一种被动的接收状态,类似于你想上网查询什么,随即就会得到一个定义或答案。但在2012、2013年,我能感受到我生活的时代在经历一个大变化,微信朋友圈,微博,以及各样自媒体的出现,让这个世界的定义开始被普通人书写。于是我就想创造一个我书写出来的人物,我把它叫做Celine Liu,也因此有了“我无处不在”系列的创作。


Zhanna Khromykh  我想问“摄影”到底是什么?如今拍照的行为与日常社交生活密不可分,社交媒体用户夜以继日于互联网上传成百上千张自拍,以此证明自己的在线存在。当下的现状对摄影师而言存在挑战,你作为摄影艺术家如何看待当代的摄影发展?


 刘思麟   “摄影是什么”这个问题多年来我始终在思考,我并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我在上大学的时候选择学摄影,但此前我对摄影是没有概念的。我从小喜欢画画,为了上艺术院校专门学了绘画后,太多的标准和条条框框告诉我怎样的画才算一张好画,我开始失去创造力,丧失了对绘画天真的热情。而当时我选择学摄影是非常单纯的,仅仅是认为它和绘画不一样,摄影是一个更自由的工具,且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自由。


大概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问过我一个问题,摄影是什么?当时我的脑海里有太多答案了,有很多的角度可以回答——摄影是语言,是艺术,是工具...可是我不习惯去接受一个既定的答案,我必须拥有一个跟我自己有关系的答案,因此大概那时候起,我就不断地问自己,摄影是什么?


正巧那个时期摄影一直在被讨论,是因为它发生了太多的变化。上学时我们用胶片相机洗照片,以一个传统的标准去定义什么是摄影,那种感觉就像回到上大学之前画画的阶段,一切都是来自于传统或美学的定义。我觉得那不是摄影,对我来说摄影和其他艺术媒介完全不同,其他艺术媒介的物理属性不会发生变化。比如我们说绘画是什么?你可以定义它在一个媒介上面,用笔画图形颜色使其形成绘画,雕塑亦如此,唯独摄影不同,摄影自诞生开始就是一张不能够被复制的照片,它是独一无二的,再到后来有了胶片,他开始变得可以被复制,机型也变得很小,他就能够捕捉更多瞬间。


为什么说摄影跟绘画有很多的渊源,因为在拍摄设备和条件非常不便的阶段,画一个人可能要三天,拍一张照片也要几个小时,但后来变得便携后,它开始具有更多社会功能和意义。


再到现在,怎么定义摄影是什么?手机肯定是摄影,监控是不是摄影?直播是不是摄影?这些都是正在变化中的答案,所以我认为“摄影是什么”这个问题必须得不断地去问自己,因为它的答案始终在变化,这也是摄影的特点和魅力所在。作为一个以摄影为媒介的创作者,从我的角度而言,这个问题必须连同它的属性和时代一起变化地去解读。


“我无处不在”展览现场,2020 

图片©️昊美术馆(温州)

photo by Nicolas 


Zhanna Khromykh  因为每个摄影师有自己的答案和想法,你不单拍照,也会运用PS技术以及其他软件进行艺术创作。我想问“我无处不在”“APPME”“警笛”三个系列有什么相关的联系?为什么会把这三个系列放进此次展览?


 刘思麟   首先从最表面的原因说,它们比较能够代表我的创作手法,在我所有的作品里面,我都愿意把自己当做媒介本身,或是说是工具出现在作品里。在这几个系列里都能看到我的出现,可能她叫Celine Liu,她是我,她也可以是任何一个人。


其次,它们都是“假”的,不是真实的造物,“我无处不在”系列是假的合影,假的存在,“APPME”系列是假的脸和身份,“警笛”系列是假的声音和表演。所以从表面来讲,这三个系列其实都是包含于“I’m everywhere”这个大概念。


我跟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这个展览叫做“我无处不在”。我很喜欢看科幻电影,几年前我看了《超体》,讲述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LUCY因误食了一种物质,她的智慧开始不断被开发,从20%、40%、60%、80%...并且随着智慧的开发她也开始具有超能量。当被开发到100%时,她却“砰”地一下消失了。这时男主对着空气喊你在哪,手机里得到一个答案,“I’m everywhere”(我无处不在)。


电影《超体》片段


电影讲述的道理很简单——当人的智能开发到100%后,作为承载媒介的身体就会灰飞烟灭,但能量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此时转化为了“神”。这就很像我对摄影的一个定义,是因为它的能量非常的大,给社会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无处不在,其实是影像的无处不在,这是每个人生活里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Zhanna Khromykh  “我无处不在”系列从2012年开始至今已有八年,此过程中你的想法是否发生改变?以及你如何看待这个系列的未来?


 刘思麟   这个系列开始做时我抱着很轻松的游戏心态,刚才介绍过我在上学的时候在思考什么是摄影,我想既然我不能接受这个世界对摄影所下的定义,那么对我来讲摄影,或者摄影艺术可以是什么?


我回想我当初为什么会喜欢摄影。我们生活里有这样一种记忆和经验,小时候家里每年都会很有仪式感地拍照,对摄影的理解也是从家庭开始,我们家最早的照片是外婆100年前的照片,然后是我妈妈年轻时候的照片,我通过照片去认识她们。印象里我妈妈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性,工作生活间隙并无闪光点。我是偶然间翻到她年轻时候的照片,惊愕于她年轻时爆炸头、穿男装的酷女孩模样。


旧照片让我对她们有了另一维度的理解,再到后来我喜欢上摄影,在我和名人合影之前,最想做的是用照片和20岁时的妈妈合影,做完的成片也让妈妈觉得很有趣。但那是我的妈妈,别人看到不会有很强的共鸣,于是我想做一些跟大众有关系的人的照片,我开始思考大家都认识哪些人,脑子里就出现爱因斯坦毕加索之类人选。起初就是单纯和他们合影。后来这些图像慢慢演变成我理解这个世界的一个途径和方式,我意识到这些人都是来自于20世纪的后半段,即二战后这一段时期,由西方世界主宰的流行文化所塑造起来的一批人。


“我无处不在”系列,2012-

刘思麟

摄影,艺术微喷

致谢艺术家


比如提到玛丽莲·梦露,估计在场没有人看过她的电影,但所有人都知道她性感,反之提到性感,所有人也都会想起她,所以梦露不是梦露,她是一个性感的符号,这就是流行文化所塑造的结果。我所认识的名人都是符号,像安迪·沃霍尔丘吉尔毕加索等人,他们是谁?具体干了什么?对我来讲并不重要,他们早已成为扁平的符号。


后阶段照片内容开始变得相对复杂,如像展厅里那张极具事件性的肯尼迪遇刺。想解构的对象也从人转到事件,未来更会转向一些更无形但更庞大的东西。所以会趋向于更复杂的形式,可能是几张真实的照片加上我自己,共同形成一张新的假照片。


《我无处不在,约翰·肯尼迪&刘思麟》,2012-

刘思麟

摄影,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图片致谢艺术家


Zhanna Khromykh  你已经介绍了你所选择的一些名人,其大部分应该是你所感兴趣的人?


 刘思麟   对,因为有名的人太多了,我也做不过来,最终决定我做什么的是我的好奇心和兴趣点。


比如我没有看过卓别林的电影,在做卓别林的时候我没有回忆起为什么喜欢他,但他对我有特别的亲近感,在做完照片后我才想起我爸爸小的时候经常模仿他的模样逗我开心。我相信所有的名人都和我们有某种连接,只不过我们没有一个方式去探索出自己文化基因里的这一部分。这张照片是卓别林在电影《舞台春秋》里面的剧照,他在影片中扮演一个年老色衰的喜剧演员,和他本人当时的状态非常相像。在那样一个时刻,我能想到的就是陪伴他,就像现实生活中的我爸爸到了要退休的年纪,也在经历下坡的阶段,我能做的就是站在他的身边。所以这其实是送给我爸爸的一件礼物。


《我无处不在,查理·卓别林&刘思麟》,2012-

刘思麟

摄影,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图片致谢艺术家


像刚才提过的我从小就很喜欢的安迪·沃霍尔,我觉得我做创作的态度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他和波普。


《我无处不在,安迪·沃霍尔&刘思麟》,2012-

刘思麟

摄影,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图片致谢艺术家


包括一生经历了三十几次手术的弗里达,我对她的画本身并没有强烈的喜欢,但在了解她的经历后才明白,在那个年代,以她作为一名女性的身份所通过画自画像想表达的,是随着我作为一个个体越来越成熟以后才更能理解的,所以在此过程我跟她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第一张里我是她的学生,或者说粉丝,等过了很多年我再做,我觉得我更懂他了,第二张我们就成为了朋友。 


《我无处不在,弗里达·卡罗&刘思麟》,2012-

刘思麟

摄影,艺术微喷

尺寸可变

图片致谢艺术家


Zhanna Khromykh  《我无处不在,戴安娜·斯宾塞》这张照片为什么选择了翻白眼的版本?


 刘思麟   我最早做的版本是正常的。过了一两年以后,在一个类似于美图秀秀的应用软件里有翻白眼的功能,我在尝试后将它发到朋友圈,获得了大量点赞,我想大家更喜欢这个版本。这是一张被点赞所选择出来的照片,这很像我创作的态度,比起高Level的人,我更在意身边人对我的看法和评价,我觉得我的作品也属于一种点赞的艺术。其实当代很多艺术创作都是点赞的艺术,就像我们喜欢杰夫·昆斯的作品,并不因为气球狗本身,而是我们能通过光滑无比的气球狗照镜子看到自己,我们喜欢的是我们自己,我的作品也是同理,所以有这么一个变化。


《我无处不在,戴安娜·斯宾塞&刘思麟》,2012-

刘思麟

摄影,艺术微喷

300x300 cm

图片致谢艺术家


Zhanna Khromykh  你允许你的作品在完成一两年之后进行修改,这也是一种独特的处理方式。


 刘思麟   我的作品出现在美术馆或画廊,我认为这些只是它现场之一,而它更长久的现场是在网络里,每一时每一刻都可能会有陌生人刷到这张照片,它的生命力远比挂在展厅更长久,所以它在网络上被人看到是哪一个版本都没关系,只要被看到,就赋予了这件作品能量。


Zhanna Khromykh  你的作品不仅在美术馆或画廊进行展出,更多流传于互联网,并且容易让人误会这份历史感是真的,而你又是故意营造这种真伪难分。你是如何看待历史证据与数据痕迹在大众传播中的现实地位?


 刘思麟   我的确是故意想让别人误会它是真的,也不会去强调它是艺术创作。我的作品有被媒体误用过的经历,比如好多年前有媒体想发一篇毕加索的文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用了我和毕加索的照片。以及在我做张爱玲李香兰的合影时,豆瓣编辑联系我说有一个小组专门讨论该照片的真伪,甚至引发专家考证。我有个朋友有一个养鹰的群,其中有人发了一张我与弗里达和鹰的合照,没有一个人发现那是张假照片,大家一直在讨论这只鹰和两个女的。我觉得很有趣,这些事在当时特别能激励我。


因为我做的是摄影,所以大家很喜欢问我,如何看待真实和虚假,或者是摄影的真实性。关于真实和虚假,我只能回答,这就是我们所处的生活。对生活本身我没都有办法辨别真假,更何况去判别图像与艺术的真实?比如打开朋友圈,看到的所有东西都是被筛选和修饰过的。我在微博、instagram上认识的人,甚至都没有办法辨别真假,只能通过屏幕里的东西。每个人都在网络世界“造物”,这是一个我们没有办法阻止的事,这越来越虚拟的生活是好是坏,我不去评判这个趋势,我只能和这个时代在一起。因为网络的世界是我们亲手创造出来的,相对于现实世界里平凡无奇的Nobody,在网络世界里,我们都是造物主。所以我们怎么可能离开它?


Zhanna Khromykh  技术发展至今,我们已经离不开所谓的真假,所有的照片都可能是被PS的。通过你的作品可以看到网络以及当今社会的发展,也了解到我们的理想走向——几乎所有人在发布照片前都需要经过图片的处理与修改。特别是“APPME”系列,完全是一种虚拟的东西。


“APPME”系列,2014-2016

刘思麟

图片致谢艺术家


 刘思麟   虚拟世界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因为都是靠我们想象和愿望创造出来的,我们把“最好”的自己放进虚拟世界里。圣经里写到,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创造了人类,并告诉亚当和夏娃智慧树上的果实不能吃,但是夏娃偷吃了果实产生了智慧,之后上帝并没有杀了他们,而只是把他们驱逐出了伊甸园。而我们现在按照人类自己的样子去创造人工智能,也许有一天AI真的产生了智慧,我们也会把它驱逐出伊甸园,不一定是赶出地球,只需给他植入一个意识,他们就被困在虚拟的世界里。这么想想我们人类现在可能也差不多。


Zhanna Khromykh  我提最后一个问题,“警笛”系列里你找了很多背景不同的人和你一起表演,其中不少有和我们所处的大城市生活差距很大的百姓,你是如何邀请他们跟你一起进行表演的?


 刘思麟   开始是我在网络上看到了两个人假装报警的表演短视频,突然觉得警笛声特别像我所处的艺术家群体所做的事。因为艺术家或者是知识分子,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来发出“警笛声”,从而可以警醒大众。作为创作者会有这样一种主体意识——我的东西能够发出声音,让大家能够意识并预见到某种东西。


“警笛”系列,2016

刘思麟

录像、彩色、有声

1分16秒

图片致谢艺术家


我开始的想法是邀请50个艺术家朋友和我一起表演,可是和他们沟通太容易了。我反思到这个想法不对,如果我想通过我的艺术行为去提醒或启示别人,那么从发声的行为本身起就应该和这些人在一起,而不是把我自己作为发声主体,将对方作为观看的那方。我想给自己一个机会去真实地认识这些人,从决定那天起,我每天走在街上,走到南方,走到村子里,不管什么场合,随机邀请一个人和我进行表演。


我跟他们解释这是一个艺术表演,大多数人听不懂,就像我遇到种草莓的农民,他不懂什么是艺术。但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你放弃艺术的身段跟他们说,我们录一个小视频,做一个小小的游戏,他们很容易接受,也愿意配合,甚至自己也会主动去表演,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发现没有人是不值得不被启发的。作为创作者来说,不要妄想让所有人理解你,创作者应该去主动地理解他人,所以我愿意跟他们一起做这个行为,于是就有了“警笛”系列。而且将普通人和名人的合影放在一起展出也很有意思,我们都是Nobody,名人又怎样?摄影给了每一个人平等的工具和平台或者说权利,去发声。





-



关于艺术家ABOUT THE ARTIST
  刘思麟|艺术家 
生于1990 年,现工作和生活于北京。2016年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刘思麟的艺术创作主要包括摄影、动态影像、行为录像和在地性装置艺术项目。其个人艺术项目作品曾在国内外受到广泛瞩目,荣获多项艺术奖项,并多次受邀在不同的美术馆和画廊举办个展。2018年,她获德国ParisBerlin fotogroup的最佳展览奖ARTE | PIB Photography in Berlin-Award,并获得奥地利维也纳Parallel Vienna艺术博览会的NICE Art-Award作品奖。2016年,她荣获“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节”最高荣誉奖项——“发现奖”。2015年,她入选瑞士Musée de l’Elysée“reGeneration3”全球展览和出版项目,同年当选“TOP20—中国当代摄影新锐”。

关于策展人

ABOUT THE CURATOR

  Zhanna Khromykh | 昊美术馆助理策展人 


昊美术馆助理策展人,俄罗斯艺术策展人和艺术史学家。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并获得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和策展学硕士学位,曾于莫斯科教授世界文化和艺术课程,现工作、生活于上海。她专注于策划国内的艺术展览,艺术讲座,表演和其他文化活动,同时也在意大利和德国策划展览活动。2018年加入昊美术馆担任助理策展人,管理昊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参与策划“生活应用”、“a'a'a'jiao:一个ID”、“文字的文字的文字的”展览以及讲座和表演。近年来,她还在学习表演摇摆舞和当代舞。




-

* 图片致谢艺术家,非特别注明图片源于网络

摄影鸣谢 / Nicolas文字整理 / Chan & linwei(实习)
编辑 / Chan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图片©昊美术馆(温州)

昊美术馆(温州)延续昊美术馆(上海)的“夜间美术馆”运营模式,是浙江省首家"夜间美术馆",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下午1点到夜间10点,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将向前延长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昊美术馆(温州)将持续为公众呈现丰富的公共教育及户外艺术项目,引领融合艺术、设计、科技的全新生活方式。


特殊时期开馆时间周二至周日 13:00-20:00(每周一闭馆)
展馆地址昊美术馆(温州)| 浙江省温州市江滨东路1号(温州万和豪生大酒店内)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图片©昊美术馆(上海)

昊美术馆(上海)是具备当代艺术收藏、陈列、研究和教育功能的全新文化机构,坐落于上海浦东,共有三层展览和活动空间,总面积约7000平方米,于2017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昊美术馆首创“夜间美术馆”的运营模式,常规对外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五下午1点至夜间10点,周末及节假日开放时间为上午10点至夜间10点。此举能让更多观众在工作之余前来美术馆观展,昊美术馆也举办“国际策展人驻留项目”、“户外电影节”、“雕塑公园”等国际交流项目和户外活动,以此建立全新的艺术综合体和浦东新地标。


🙋&🙋

想要获得更多艺术信息?添加“昊美术馆的小昊”为好友更有美术馆活动乐享群(温州)邀你加入

正在展出 Current


昊美术馆(温州)  

HOW ART MUSEUM (WENZHOU)


昊美术馆(上海)  

HOW ART MUSEUM (SHANGHA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