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饶毅与金冬雁大战十八回合(下,投票)饶感染后跳船?

地球村公民 庐山面目 2023-01-07

承接上文,可点击→评饶毅与金冬雁大战十八回合(上)

10

饶一文:

金的说法

死亡最主要的来源是80岁以上这个群体,特别是80岁以上、没打过疫苗的人(?)。感染死亡率可以到14.70%。如果打了三针疫苗,不管是科兴还是复必泰,死亡率马上降到1.58%,打四针就降到0.87%,也就是说,如果打了三到四针疫苗,即使是在80岁以上,他的死亡率还是比正常的季节性流感要低。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季节性流感死的最多也是80岁以上的人。如果疫苗打好,绝大部分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饶商榷:

香港因为新冠而死亡的人在80岁以上占75%,没打疫苗的占死亡人数的70%。(√)②美国新冠而死亡的人数约110万,其中65岁以上的79万,占新冠死亡人数的75%,新冠死亡的并非仅仅是80岁以上没有接种疫苗的人。(网址...)(√)③避免死亡结局不是疫情防治的唯一目的,需要谨慎评估大规模感染对全民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平均寿命的潜在影响。(?)
金回复:
本题主要是新冠死亡是否主要是不打疫苗的老人。同意你指出的事实。香港跟美国的情况确实有不同,美国在60-6970-79两个年龄段死的跟80岁以上年龄组差不多,比香港多得多。同意你指出美国死最多的是65岁以上老人。但美国65岁以上新冠死亡大多数还是不打疫苗。引以下数据说明。红色曲线显示的是不打疫苗者的死亡率,其他三条是打齐疫苗及外加一到两针加强针人士的死亡率。(√)


出处:https://ourworldindata.org/grapher/united-states-rates-of-covid-19-deaths-by-vaccination-status?country=~65%2B

饶二文:
关于老年人尽快接种疫苗的重要性,金教授已经与我达成一致意见,不再赘述。

村民点评:

本人统计的美国部分时段新冠死亡数据:
①2020年全年:
75岁以上占:27.57%+31.87%=59.44%;
0~49岁占:4.49%
②2021年08.28~12.01(疫苗已大规模接种):
75岁以上占:20.51%+15.35%=35.86%(比2020占比59.44%大幅度下降,原因就是75岁以上人口高比例接种疫苗);
0~49岁占:13.20%(比2020占比4.49%大幅度飙升。原因是年轻人接种疫苗的比例比老年人低很多)
图中红色数字,接种疫苗比例低导致死亡占比飙升;
蓝色数字是75岁以上老人接种疫苗比例高而死亡占比急剧下降。
第②时间段,0~64岁年龄段死亡占比高达40.05%,比2020全年占比19.21%高出一倍多,悲催!
这一回合,双方都不够严谨,而且饶一方还在暗示后遗症问题,鉴于前面已扣过分,这里不再扣。

评分:饶一方挑刺成功,加 1 分,金扣 1 分。


11

饶一文:
的说法:
香港抗疫风险最大的事情就是当时曾经决策并宣布要全民核酸检测,好在中央听了意见没有搞。后来扭转局面最主要一招,就是减少核酸检测,承认抗原检测,这是225日深夜宣布的,也是中央支持的。
之后从226日,这个Rt就开始往下走,35号就跌破1,就等于疫情走向受控了,确诊数目也下降了,拐点就来了。如果那时候搞全民核酸检测,那就完了,因为那时候已经很多人受感染了,你还让他去检测,一检测一排队,人群又聚集了,一下就窜起来了。(√)
饶商榷:
检测率下降当然会导致感染人数统计数字的降低,但这不能代表病毒受到了控制,抗原检测的误差和瞒报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感染案例曲线上的断崖式下降是很不合现实的,实际上,统计的死亡人数直到316日才达到顶峰。

金回复:
本题主要是关于香港今年24月疫情走势的问题。你的商榷与我讲的事实陈述关系不大。我讲的是226日起有效繁殖率的降低,以及35日确诊数到达顶峰。我引用的是港大公卫学院及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数据。死亡有所滞后,到316日达顶峰,并不能否定我的事实陈述。(√)
香港年初的疫情出现在29日与49日之间。特区政府在中央支持下取得稳控新冠疫情的成就,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饶二文:
这部分主要是质疑金教授此前对于核酸检测有效性的全盘否定,关于此点金教授已与我达成一致,不再赘述......

村民点评:
两者达成一致...?!


12

饶一文:

金的说法

香港虽然死了一万人,但是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特别是80岁以上老年人拒绝打疫苗而造成的。

全世界的情况其实也跟这个类似,这些发生在不打疫苗的老人,或者是反疫苗人士当中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饶商榷:

美国并非仅仅是80岁以上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而香港的资料也是公开的,如以下表格所示:死亡者80岁以上占75%,没打疫苗的占70%。所以,金教授断言不打疫苗的老人、或者是反疫苗人士当中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也是言过其实。显然有一些打了疫苗的人也去世,虽然疫苗降低了死亡率。

(https://www.coronavirus.gov.hk/eng/death_analysis.html)

金回复:
本题主要是关于新冠死亡是否主要是不打疫苗的老人。前面已经回应。简而言之,美国死最多的是65岁以上不打疫苗的老人。我说不打疫苗的老人、或者是反疫苗人士当中的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并没有言过其实。如果要说得再准确一些,应该是不打疫苗的老人、或者是反疫苗人士当中的死亡,绝大多数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用显然有一些打了疫苗的人也去世反驳我,应该是以偏概全吧。

饶二文:
我此前反驳的正是您完全可以避免这一偏激说辞,为了避免对群众的误导,相关言论还是保持公正为好。

民点评:
金冬雁的表述"完全可以避免"属于口语化不够严谨,改为"绝大多数可以避免"就严谨了。
评分:这一回合,饶挑刺成功,加0.5分;金口语化表述不严谨 ,扣 0.5分。


13

饶一文:
金的说法:
新加坡80岁以上老人的疫苗接种率很高,三针超过90%。新加坡的感染人数跟香港差不多,但死亡1702人,只有香港的不到1/5。也就是说,如果疫苗打好了,香港这一万人里头最多死不超过2000人。(√)
饶商榷:
不能只考虑死亡率,还要看新冠流行对不同年龄段预期寿命的影响。并且新加坡经济高度发达,医疗资源更加充足,人口流动性强,统计口径也有所不同,其死亡人数不一定适合与香港直接比较,更适合将日本、韩国等一般发达国家与香港的情况相比。(?)

金回复:
将新加坡与香港比较没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当然应该将其他因素考虑进去一同分析(√)。

另外,金冬雁列举了日本韩国mRNA疫苗高接种率,导致死亡大幅度下降;而饶毅方举出西班牙接种率虽然高,但死亡率也高的反例。(略)

民点评:
条件差不多的新加坡,新冠死亡不到香港的1/5,正是因为老人疫苗接种率和疫苗接种的种类问题。业内人皆知!

饶毅的挑刺完全是掩盖核心问题。金加 1 分,饶扣 1 分。


14

饶一文:
金的说法:
港大的同事还做了一个研究,如果这些不打疫苗的老人,只要他抗原检测阳性,马上就给他吃Paxlovid,就是辉瑞的口服抗病毒药,这个死亡率又下降了76%。那么最后,大概就剩下25%左右的人,就是这2000人里头大概500个人,是疫苗跟药物避免不了的。2017年香港的季节性流感也死了400多人,与此不相上下。
饶商榷:
金教授大概指的是此文(网址...)。其结论是Paxlovid使死亡风险降低34%,住院下降76%,院中疾病进展下降57%。考虑到小分子药物还存在复阳风险,不宜过于神化其效果。目前的小分子药物还不是神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金回复:
基本同意你关于不宜神化小分子抗新冠药物的效果及此类药物仍有很大改进空间的评论。但小分子药物造成的复阳并没有逆转疾病进程,可以通过加长用药周期等方法解决。以色列的研究表明(论文...),在65岁以上年龄组使用Paxlovid,降低81%的死亡。

饶二文:
查阅了您给出的文章,住院率显著下降,死亡率方面因样本少,难于确信。另外Paxlovid单价十分昂贵,在美国,政府为Paxlovid的每个疗程(5天)支付530美元。同时其副作用不是适合所有人。

地球村公民点评:

饶毅一方挑刺成功,加1分,金冬雁说法太理想化,不现实。但香港死亡率控制在新加坡水平,本应该完全可以做到。

饶加 1 分 ,金 扣 1 分


15

饶一文:
金的说法:
一些媒体散布了大量的谣言,什么奥密克戎全世界杀的人比德尔塔更多(?),又是有大量的长新冠、后遗症、脑雾,30%-50%的人都失去工作能力,等等乱七八糟的东西。经常给他讲这个以后,他早就已经形成了概念,现在要去纠正。要把事实告诉大家,用数据说话,纠正一些所谓的学者给大家灌输的错误观念,他们灌输的这些错误观念根深蒂固。一点都不做纠正,那民众就是相信那么几个人,但他们讲的那一套实际上是错的。(√)
像富士康这种事情,像石家庄这种事情,全世界都不会发生的。他们这些年轻人,身体这么健康,就算感染了新冠,不会有什么事(√),他们99.9%都是什么事都没有。但是他们居然放弃了所有,要回家。不就是观念有问题吗?
饶商榷:
奥密克戎的感染人数远远超过Delta,即使死亡率远低于Delta,总的死亡人数超过Delta也不困难,这都是公开数据可以证明的事实。例如美国,在Delta峰期间(20217月到11月)死亡约20万人,而早在20225月,BA.4BA.5流行之前,Omicron导致的死亡人数就已经超过这个数字(网址...)

金回复:
本题主要是关于奥密克戎在美国造成的死亡是否比德尔塔多的问题。请不要想当然,对此我已另有专文回应某些人提出的数据(https://i.ifeng.com/c/8LKny1SRbx5)。以上表1同样也说明,奥密克戎在美英造成的死亡低于德尔塔。

饶二文:
500余字(略)(注:下面村民帮举证)

村民点评:
根据美国CDC数据,Delta造成美国死亡主要是2021年7~12月(放宽标准),共计24.4万,而从2022年至今,美国新冠死亡已达23万,而奥密克戎死亡超过Delta将毫无疑问。但至于大量后遗症显然是有人故意误导。这不用我多说,近日央视等国家媒体就在不断辟谣,纠正之前的错误宣传。


2021年美国新冠死亡数据(来源:美国CDC)

饶和金两方恰恰相反,前者夸大奥密克戎危害,而金缩小危害。
评分:两者各打五十大板,都扣 1 分;而饶质疑有效,加 1分,金辟谣 加 1 分。



16

饶一文:
金的说法:
从冠状病毒在人类中传播的历史来看,从来就没有过病毒在人与人之间长期传播后毒性急剧增加的情况。鼓吹这一套的这些人,有一些是公卫的学者,他们对于这个病毒不了解,根本就是跨界,所以说致病性会大大增加等猜测,其实是拿来恐吓公众。
饶商榷: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就进化出了众多血清型,有的血清型就向强致病能力方向进化。
另外重复议题1 中的商榷。

金回复:
本题主要是关于冠状病毒在人与人间传播毒性会否急剧增加的问题。IBV是个禽病毒,以此不能反驳我关于人类病毒的立论。IBV是否因错误使用疫苗而影响其进化及致病性值得研究,我对此不够熟悉,希望动物病毒专家发表意见。

饶二文: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而生存,通过突变改变其传染性和毒性,突变是随机的,其特性的改变也应该是随机的,只要突变不显著影响其传播和生存就有可能保留下来,而不应该根据DeltaOmicron的演变就得出结论说新冠病毒的进化一定是朝着更低致病性以及更高免疫逃逸能力进行的。我举IBV的例子也是想说明病毒的演化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向毒性变强转变这一点,这与它是人病毒还是禽病毒没有直接的关系。IBV的例子不能直接说明冠状病毒在人体内突变演化的情况,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相关论证已经在1详述,不在此赘述。

村民点评:
本题已在第 1 题中点评过,不再重复。


17

饶一文:
金的说法:
那些不懂的人,不研究这个病毒的人,不了解病毒进化的人,他们出来胡说,说会变异啊,会越来越凶恶。他举个例子来给我们看看,有哪一个病毒变得越来越凶恶了?没有啊。
饶商榷:
病毒的进化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随机性,只要不影响传播,病毒并不吝于增强其致病性。同议题 16 商榷。

而流感病毒在人群中长期以来传播的过程中,也时不时出现高致病性流感的较大规模流行,例如2009年的H1N1流感等,屡见不鲜。

金回复:
本题主要是关于病毒进化会不会越来越凶恶的问题。2009年的H1N1流感世界大流行毒株致病性非常弱,是不争的事实。参看本人在医学界发表的另一篇回应文章(https://www.yxj.org.cn/detailPage?articleId=343458)。(√)

饶二文:
关于新冠病毒进化的可能性,前面已有论述。拜读了金教授给出的文章,但该文仍然将疾病本身毒性的变化与群体免疫背景下的表观致病性的变化混为一谈(?)。另外,虽然近年的H1N1H3N2等流感爆发表现出的严重程度不算高(相比1918年的爆发),但相比一般流行的季节性流感属于相对很高,不知金教授如何定义H1N1流感“致病性非常弱”这一概念(2009年的H1N1流感在多处报道的死亡率最终在0.5%左右,参考WHONEJM上发表的2009H1N1流行的总结性研究(网址...)。而如果新冠维持大流行的状态,出现高致病性亚型的局部爆发并非不可能。

村民点评:
本题同第 1 和16 题有重复之处。金冬雁在上述医学界网站的文章已经说明了新冠病毒长期趋势,符合目前进化生物学揭示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总体上把握病毒走势,对指导抗疫有积极意义。而饶二文居然说金“混为一谈”。现实世界病毒走势当然是“混为一谈”!饶一方显然属于胡搅蛮缠,如按其主张指导抗议,将陷入永无休止疫情。
评分:金得 2 分;饶扣 2 分。



18

饶一文:
金的说法:
新冠虽然导致香港2022年死亡一万人,但是我们香港每年死多少人呢?5万到6万。新冠死亡只是其中的1/5。不是说其他病就不死人,其他病就不用救。
如果说我们封城那时候搞成这样,其他人都不能住院了,那死的人不是更多了吗?那就不是1万了。(√)
饶商榷:

且不说死亡数字是否准确,如果一种疾病占据了1/5的全因死亡,已经不可能忽视,久而久之必将对预期寿命产生显著影响(?)。事实上据报道,美国的预期寿命已经出现了历史性的下降,在疫情的两年间下降了2.7年,回到了1944年的水平。(?)

金回复:
本题主要是关于新冠病毒对全因死亡率的影响问题。部分同意你的观点,新冠病毒流行在英美及其他国家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但如表1所示,奥密克戎对全因死亡的影响在有些国家还出现负数,应该理性对待和分析。

饶二文:
完全放开之后,各个国家的检测力度都大幅缩水,私以为对于呈现为负值的数据,应该保持合理怀疑态度。通过长期数据计算病毒流行对预期寿命的影响是更加有意义的。

村民点评:
饶一方一贯用几乎不存在的后遗症和对预期寿命的错误解读来吓唬公众。其实,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是根据当年各年龄段的死亡率来计算的,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的数据对未来完全没有"预期”的意义。疫情结束后一两年后,用同样的方法计算预期寿命,则会出现报复性反弹。美国官方和民间虽然关注预期寿命,但解读和结论并不是往饶一方指明的方向去抗疫。而饶之路毫无疑问是一条永无休止的奴役之路。
饶说的美国预期寿命回到1944年水平,完全是错误解读,实际是美国原住民寿命回到65.2岁,与1944年全体美国人预期寿命相当。
另外,美国预期寿命地区差距和种族差距很大。东西沿海发达州比中部红州寿命高很多;黑人和原住民寿命偏低;亚裔寿命最高(华裔87岁),其次是拉丁裔(82岁);再是白人(79岁)。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人寿命最低,最重要原因是美国白人寿命比其他发达国家的白人低很多造成。而美国白人寿命两极分化明显,尤其是中部红州白人寿命偏低,主要原因除了经济落后外,还有生活方式和文化水平偏低(反科学)。有意思的是简中网特定圈子最推崇的是美国红州白人的理念。

真正对预期寿命影响最大的是经济发展,饶一方完全无视:

可点击→:发展经济才是最根本的保护生命 

此文原稿是今年四月份发表,导致公号被封禁,此为更新稿。


评分:金提到次生死亡和其它疾病同样要关注,加 2 分;饶一方因反复强调清零、(误导的)后遗症在第 9 议题中已经扣 2 分,不再重扣。


小结:

(第1~9题)

饶:得分4,扣13,总分:-9
金:得分8,扣4,  总分:4,(满分为 9)
(第10~18题)
饶:得分3.5,扣4,总分:-0.5
金:得分6,扣3.5,  总分:2.5,(满分为 9)

总结:
饶:得分7.5,扣17,总分:-9.5
金:得分14,扣7.5,  总分:6.5,(满分为 18,公众平均分约为0分)

请 投 票

后记:

昨天文章发出后,有读者给我发来信息:

饶校长创立和控股的华毅生物已经拿到了数亿元的A轮融资。饶校长和夫人董女士原本控制公司68%的股份。另外饶夫人在15家公司担任高管,饶毅夫妇在6家公司有合伙关系。


多年来,饶毅教授在简中朋友圈已经被很多头部L刀写手封神,被尊称为科学界的良心。只是善良限制了网友的想象。全面核酸检测的鼻祖?

饶毅昨天说自己和身边几个人成了“阳人”:
他们症状有重有轻,最重的是高烧超过39度,轻的就是咽喉痒。没人有呼吸困难、肺病变。从这个意义估计我们问题都不大,应该能挺过去。

继续暴露自己的无知:
我用过国产灭活疫苗,毫无副反应而抗体很高。我知道海外亲戚用mRNA疫苗一般会发烧。所以,我推荐国内的人用国产疫苗。
村民点评:居然用几个样本推导出普遍性的结论,这是一个科学家的正常思维能力吗?

更亮眼的是,他开始“跳船”:
现在,在不可能长期用单一方法,在经济、民生、民情都难以承受的情况下,在医疗服务也不可能完全包办的情况下,我国改变策略,为大多数人所欢迎。

同时,他也显示出良心:
①改变的时候,应该实事求是,说清楚优缺点,这样才有公信力。知道什么说什么,不懂的时候不要装懂。各级卫健委对上级需要实事求是、对大众也要实事求是。
②如果国外有优于国产的疫苗或药物,我们应该允许大家使用。我们中国勇于承认自己还在很多方面落后于世界最前列。
村民点评:三年来,本人反复强调,无论从科学理性还是从生物技术领域水平来看,美西方都遥遥领先。国人万万不可自以为是,嘲笑人家的做法。
在生物技术领域,美国对欧洲都遥遥领先。简中圈那些自吹自擂领先世界的生物技术公司,有多少忽悠?

最后,祝饶总早日康复,公司发大财。
若继续与夫人经营公司,本着对学生、公众和公司负责人的精神,应该辞官专职去经营!


——地球村公民占全喜

2022年12月9日


往期文章:
科学抗疫必须揭露各路骗子
科学量化认证放开的必要性
上海日记首篇:新冠疫情简史
钟南山院士,你又错了
读者可加个人微信防失联:dqcm68,请注明“读者”或“防失联”字样。
奥密克戎出来不久,我就预测地球上几乎所有人都要感染。
老铁很清楚本人长期以来的立场:
①无条件开放:取消强制核酸检测;取消限制人的各种码;经济第一,复工复产;科学抗疫,不扰民;
②"奥密克戎不是大号流感,它会咬人"。放开需要保护好脆弱人群,建立大感染预案;迎接一日百万级别的感染......
③科学无国界,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科学理性抗疫。(我国生物医学水平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如果不承认这点,请不必让费时间阅读此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