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3西藏行记1

徐老游 徐老游2 2023-09-08
注:2013年第一次进西藏,那时刚刚开始用微信,每天发朋友圈,正好有了完整的记录,2017年公众号徐老游开通,翻出当时的朋友圈加以整理,每两三天编成一期发送给大家,力图展示一个真实完整的西藏自驾行全过程。现在整理为三段重发,留个记录。这是第一段,成都到拉萨。
基本保持原貌,以图片为主,不再增加文字。一是原本就是事后整理的,文字不多,当时的感受很难靠后来的回忆和文字来填补;二是自然本身是神奇的,需要面对面去体验,很难用文字表达。图片很粗糙,但求意思到了就行了。
讽刺的是,那次西藏行第一次感受到了微信的方便,后来微信大行其道,眼下却因为微信平台封号重发此文,世事难料,可谓此一时彼一时。




2013年9月11日从成都出发,10月12日回到成都,万里驰骋,那一个月,是一次真正的心灵放牧。



9月11日 北京~成都~都江堰



北京飞成都,朋友把车送到机场,在双流老妈兔头吃过午饭后,向317国道方向出发,下午在都江堰喝茶闲逛,晚饭在江边吃大排档,喝啤酒。




9月12日 都江堰~马尔康



全程柏油路,路况好,风景如画。米亚罗红叶尚早,理县吃过午饭直接到卓克基土司官寨游玩,傍晚到达阿坝州州府马尔康。


卓克基土司官寨
卓克基土司官寨位于距马尔康县城7公里的卓克基镇西索村。始建于1718年清朝乾隆年间,为四层碉房,1936年毁于大火,1938年-1940年,土司索观赢组织人力进行重建。193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及中央机关长征途中曾在官寨住宿一周。1988年,卓克基官寨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官寨依山而建,被赞誉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系典型的嘉绒藏族建筑物。官寨是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阿来的小说《尘埃落定》故事背景地,也是著名电视连续剧《长征》的开机地和外景主要拍摄地。

官寨索桥

官寨旁边的藏族民居
家家户户都插上了国旗
夜晚,马尔康广场上载歌载舞的人群是为国庆汇演排练


9月13日 马尔康~色达



中间有一段在修路,边玩边走八个多小时到达色达。
马尔康出来路边很多碉楼

路边的羌族阿妈,下车买了两大串红辣椒,一路伴随着我们

司机老徐休息会,副驾驶给车冲冲凉


傍晚通往色达

色达县城海拔3880米,没想到这么快就有高原反应了。晚饭几乎没有吃,有些头痛,睡得也不踏实,第二天早饭吃了面条,有所缓解。
色达的魂在五明佛学院。
虽然之前看了很多五明佛学院的照片,已经觉得很精彩了,但真到达的时候才发现,这里真的太震撼人心了,照片无法表达那种感觉,满山遍野的房子啊,还有数不清的喇嘛和觉姆,信仰是内心深处的东西,但产生的力量却让人无法忘却。

天葬台就在佛学院旁边的山上


全程感受了天葬。现场不许拍照,所以没有照片。一开始我就在犹豫拍不拍,其实我们就是参加了一场藏族同胞的葬礼,没有什么好拍的,要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五明佛学院后山的天葬场可以说是目前国内最著名的天葬场了,并不是它所处的位置,主要还是得益于佛学院,正所谓好的大学不在于建筑,而在于大师。现场和西藏来的一家人聊天,他们也是专门来参观的,他说很多西藏和青海的都来这里,我们问他西藏不是也有天葬场吗,为什么走那么远来这里呢,他说这里的大师好。目前这里基本每天中午都有一场天葬。专门开辟了观众区,在天葬台后边的山坡上,大约三十米,能看清全过程,有喇嘛维持秩序,做讲解。和我们一起参观的外地汉人大概十几个,更多的还是藏族同胞,有很多带着小孩一家人一起来,他们一直在念经,和他们坐在一起,心情平静,没有一点恐惧和不安。


人一生要面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最难的是自我,现场参加天葬,对于如何学会认识和放下自我是有很大帮助的。感觉藏族人对生死的态度要自然和超脱很多。


参加过天葬更加明白了来西藏的意义,这里不仅仅是视觉的天堂,更是心灵的宝地。这里的自然风景只是大堂和装潢,心灵的洗礼,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主菜。


神奇的是看过天葬从山上下来,我们几个同时觉得神清气爽,高原反应竟在不知不觉中完全好了。



9月14日 色达~甘孜


老徐第一次感受到了微信的力量。
一车的装备都没怎么用,卡片机最顺手,最气人的是最后竟然夫人手机拍的效果最好,而且随时能发朋友圈,不用倒来倒去。于是老徐也开始重视手机的拍照功能,结果就是一大包反转片全剩下了。
更实用的是成都朋友推荐加入了一个川藏线司机群,可以得到实时路况信息。从色达到甘孜有两条路,一是返回翁达镇走317国道,另一条是小的在地图上都找不到的乡村便道,群里朋友推荐走乡村便道,为保险起见,又特意问了色达当地人,得到的答案也是317国道修路,又远又不好走,乡道近也好走些,一位大姐指着自家的红色夏利告诉我们,她昨天刚刚开它从甘孜回来。这下踏实了。
看完天葬下来,赶上停电加油耽误了一个小时,然后150公里,五个半小时,到甘孜县城天已经全黑了。
事后来看这段路不算特别难走,全土路,一路上几乎无车,只是有一段没有人烟也没有手机信号,还是有点发慌,好在沿途风景秀丽,不久就看到了村庄。


翻过不知名垭口,海拔4560。

遇到晚霞映雪山


9月15日 甘孜~德格

约200公里,早9点出发,翻越雀儿山,下午5:30到德格。国道317出甘孜40公里后修路,路上大货车很多,尘土飞扬。
最享受的是新路海景区,出发不到两小时就到了,没有路标,差点错过。雪山、海子、草原、牦牛、河流,随处可见的六字箴言石刻,当然还有蓝天白云,最难得的是没有游客,整个景区由我们独享,离开时碰到一队上海老年团,都是退休的,他们最大的70多岁,老人们浑身洋溢着快乐和幸福,真让人感动。海子边有一位藏族老人一直在念经,似乎是在进行某种仪式,没有打搅他。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的,直到我们走老人还在虔诚的进行着他的仪式。想到318上可能的排队堵车,今天这样独享景区的机会恐怕不会再有了。于是从容享受了三个小时。
来张工作照
马儿在吃草

牦牛在回望

路遇这雄壮的家伙,真是有些害怕

离开新路海,驶向雀儿山


雀儿山海拔6168米,垭口5050,是到拉萨途中最高垭口。有“爬上雀儿山,鞭子打着天”之说,因为较长时间在高海拔行车,两个多小时才能翻过雀儿山,因而很具挑战性。好在一路大货车很多,并不孤独。
刚过垭口碰到大车司机拦车,原来是车坏了要求搭车去德格买配件,于是搭上大车司机一路下山,快到县城的时候下起了雨,通过电话得知山上已经下起了大雪,司机到县城买到配件还要包车上山去修车,但愿天黑之前能修好以免在山上过夜。

据说经过5年艰苦建设,雀儿山隧道去年底已经正式贯通。预计2017年8月正式通车,将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特长隧道。老徐以为车行川藏,翻越一个个垭口正是魅力所在,随着一个个隧道打通,老路很快会被废弃,虽然省去了翻越垭口的艰辛,却也失去很多乐趣。如果那些老路还能够保留并做好养护,留作旅游之用就好了。

下雨天冷,已完全适应没有了高原反应的后顾之忧,晚上在德格大吃了一顿麻辣火锅。

如果说色达是川藏线上心灵的圣地,那么德格无疑是文化传承的高地。
德格印经院九点开门,虽然不大,确令人流连忘返。满墙满墙如山般的模版,紧张熟练操作的工人,虔诚的朝拜者,以及络绎不绝围绕印经院转圈的人,令人难忘。在这里感受到的是活生生的文化。


德格印经院,通俗地说就是皇家印刷厂。延续着最传统的印经方式,是真正的活的博物馆。这里既富丽凝重,又充满了活力,书香气,以及空气中满溢着的油墨和酥油的混合香气,和着工匠们熟练欢快的动作,使得印经成了虔诚的工匠们合奏的乐曲,安静祥和,令观者肃然起敬!


有一种莫名的力量驱使着你,不由自主地加入其中随着队伍围着印经院转圈。


德格,一个深深打动我的地方。
每当想起,
心中就充满了温暖和喜悦。

经过了心灵的朝圣和文化的洗礼,身体也已经完全适应高原,视觉盛宴如期而至。


9月16日 德格~昌都

上午十一点恋恋不舍从印经院出发,晚上八点到达昌都,行程300公里。
短短五天,已经穿越了岷江、大渡河、雅砻江,到了金沙江边上,中午十二点过金沙江离开四川进入西藏,西藏警察停车登记认真而友好。


进入西藏翻越的第一个垭口矮拉山垭口4250米,比雀儿山轻松多了。
下山后路况好转,全是油路。在江达吃过午饭出来,到昌都200公里走了近五个小时。天气好,美景不断,又翻越了两个4000米以上的垭口。


9月17日 昌都~然乌湖

今天从317经214上318,连续翻越三个4000米以上垭口,经过著名的99拐天险,从金沙江穿越怒江,340公里,早九点出发,晚六点到达。
从邦达开始领路条限速,但路况好,318明显比317热闹,骑行的,步行的,搭车的络绎不绝。这一段可以说是318最美最著名的一段了,当你面对它时,真正体会到语言的贫乏,不说了,上图吧。


山脚下一小块梯田,充满了生机活力

怒江大峡谷
穿过怒江,沿河而上

秋色已渐


遗憾的是然乌湖景色没有想象的好。
在湖边和一位从成都骑行过来的小伙子聊了一会,他已经骑了一个多月了。老徐真心佩服这些骑行的人,真心看不上那些美名其曰徒步川藏,一上路就招手搭车,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路下来比我这个开车的司机还白。




9月18日 然乌湖~米堆冰川~波密


今天是轻松的一天,以玩为主,行程140公里。顺便等一位朋友在波密会合。
早起感觉天气不错往湖的上游出发,一拐弯看到奇美的然乌湖,清早的光线变化很快,每次按下快门效果都不一样。



临近中午,天气转阴,路上还下起了小雨。米堆冰川在318国道出然乌湖30公里后南转车行6公里到米堆村,再步行1200米到冰川下。米堆冰川很美!只是光线不好,拍不出效果,还是亲身来体验吧。从观景台步行1.5小时可到达冰面。老徐偷懒,要了一壶奶茶,坐在湖边静静地享受美景。


下午与老唐顺利会合,老唐清华同宿舍同学在墨脱负责水电站建设,没想到该死的家伙竟然没有办边防通行证,只好放弃了去墨脱的想法。
晚上吃石锅鸡,房间号居然是222,我调侃够二的,没想到服务员听到后一本正经地对我们说道:
二是一种生活态度
至今,还记得小姑娘说这句话时的模样。


9月19日 波密~林芝


为了避免排队顺利通过通麦大桥,六点半天没亮就出发。时不时下点雨,天渐渐亮了,山谷中云雾缭绕,这哪里是在西藏,简直就是在江南。
一个多小时后到达通麦大桥,大车一辆,小车最多五辆分批放行,由于出发的早,等了十几分钟就过桥了。过桥后大约20公里危险路段102泥石流群,就是通麦天险。虽然不长确实很难走,很多地方无法会车。好在已经在打隧道了。


之后的路上是美不胜收,尤其是鲁朗扎西牧场。生活就是这样,享受着美景,却无法拍出好片与朋友分享。有时痛苦的要死,却总是在不经意间拍到美景。


阴天,不时地下雨,过色季拉山口时南迦巴瓦没有展露真容。
中午在鲁朗吃了石锅鸡,美味啊!
尼洋河谷中的杨树已经泛黄,秋色渐浓。
今天是中秋节,晚上看着月亮吃了月饼。





9月20日 林芝~拉萨



早上从林芝出来雨下个不停,淅淅沥沥 稀稀疏疏的雨伴着清澈碧绿的尼洋河,让人心旷神怡。


翻过米拉山口


下午快到拉萨的时候,阳光照在牧场般的村庄,成熟的青稞垛,静止的牦牛,还有那些深深浅浅的黄啊,构成了最美的图画,醉人的秋色在迎接我们,终于到拉萨了!



9月21日 拉萨
9月22日 拉萨


接下来两天在拉萨闲逛,西藏博物馆的珍藏、罗布林卡的鲜花,大昭寺转经的人们、布达拉宫的巍峨。
最喜欢还是大昭寺周围的氛围,白天日头太晒,找一处二楼的座位,喝着甜茶消磨时光,早晚,随着人群转经。


同伴在朋友圈写道:
拉萨传统藏式餐厅,装饰厚重,菜品简单。小资风格的餐厅汇集了藏、 尼泊尔和印度美食。置身其中仿佛就在北京胡同的小院中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只是这里有瓦蓝瓦蓝的天空和金碧辉煌的佛塔及无处不在的酥油香。3800米海拔不耽误吃吃喝喝。




点击查看:

美好是需要记忆的

有些事就不是人干的

小鸟记,我的青春小鸟一样飞走了




关 注 徐 老 游
跟 着 老 徐 看 世 界


喜欢别忘点在看
分享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