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写在张国荣逝世18周年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7

文 / 思雨(渡过真心聊天室发起人)


我听说有一种鸟,生来没有脚,一出生只能飞呀飞呀,飞累了就在风里睡觉,一辈子只能落一次地,那就是他死亡的时候。
——《阿飞正传》


2003年4月1日下午8点,香港中环笼罩在蒙蒙细雨中,张国荣从文华酒店24楼纵身一跃,结束了自己辉煌而波折的一生。


他的遗言寥寥五十余字:
“Depression(沮丧、抑郁)!!多谢各位朋友,多谢麦列菲菲教授。呢一年来很辛苦,不能再忍受,多谢唐先生,多谢家人,多谢肥姐。我一生没做坏事,为何会这样???”


十八年过去了,每年人们都会自发的悼念张国荣。他的猝然谢幕似乎带走了一个纸醉金迷的时代。大家都不明白,那么善良、完美、温柔且成功的哥哥,怎么会抑郁呢?

张国荣在刚被确诊时,一度不能接受。他曾对大姐张绿萍说:“我怎么会抑郁啊?我又有钱,又有这么多人疼爱我,我又这么开心,它(抑郁症)我是不认的。”

张国荣不止自杀过一次。2002年,他吞下安眠药,被伴侣唐鹤德及时发现后抢救了过来,随后积极配合治疗,和自杀倾向作斗争。

他的经纪人陈淑芬说,他此时已经饱受抑郁症困扰。

“他得病的时候自己并不知道,直到后来这个病就开始有了一些病态反应,好像手振啊,睡不着啊,出冷汗啊……哥哥一直都是很注重健康的,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不大抽烟、不喝酒、没有夜生活的一个人,那么健康的一个人为什么会突然出现很多不正常的现象呢?他就去看医生,所有专科医生都说他身体上是没有问题的,肝很好,心脏很好,什么都很好,他就很奇怪。”


失眠、手抖、肠胃不适等都是精神疾病带来的躯体症状,并非罕见。后来他被确诊为抑郁症,长期失眠,幻觉缠身,全身疼痛,胃酸倒流,灼伤嗓子,种种病症缠绕着他。录制最后专辑《crossover》时,已经开始力不从心。如今回顾专辑里的歌词,可以一窥当时的状态。

“现在二十四度现在二十五度 / 现在二十八度 / 现在没事给我做 / 是反复不能入睡的挣扎 / 偷窥我 / 跟踪我 / 惊险到想吐 / 我拒捕 / 我要逃 / 我要挂号 / 我一路睡不好 / 只为噩梦太嘈 / 逐步逐步镇静 / 逐步逐步镇静 / 现在尽量镇静 /别问为什么镇静……”

2003年的4月1日的傍晚,张国荣再次自杀。他在独处时,从酒店一跃而下,离开人间。

张国荣自杀的悲剧,是若干事件、多角度共同造成的。生物、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结成大网,团成死结,把他困在了无解的绝望深渊。今人也只能追风捕影,从支离破碎的片段里尽可能地还原当时情境。

01   社会环境讳疾忌医

张国荣在被确诊为抑郁症之后也无法顺利就医。当时的小报媒体每天架着两台相机蹲守在他家门口,哥哥无法自己前往医院就诊。只能将医生请到姐姐家里,以掩人耳目。

哥哥的经纪人陈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他是抑郁症。他这个病呢就是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控制他自己的情绪,就好像他自己的手啊、脚啊有时候都没有办法控制,所以他很困难,他连看医生都不敢去看。他去找人家拿药都会被人家(媒体记者)写他去看一个精神病医生,那你知道他自尊心很强嘛,他怎么可以让人家这样写,而且传媒一写就乱写的,不会写的很清楚,那个时候任何这些东西对他来讲都是一个刺激。……大家都不知道,他去世前的一年是很痛苦的一年。……因为他想快点好,每一件事情一点点他都很敏感,想快点好,可是好像越来越差。”


在他去世后,舆论甚嚣尘上,还搬出了“撞邪”一说。16年前的香港社会,“抑郁症”并不被人接受,精神疾病甚至不如“撞邪”,这也是张国荣始终不敢公开就医的原因。

“到我知道的时候,他已在服用医生开给他的药。很多事情哥哥都很介意,却只能闷在心里,无法说出来。他身边很多朋友介绍他用不同方法对付抑郁症,包括求神拜佛。虽然有心理医生,那种环境压力下他也不敢去,他怕别人乱写。”


人言可畏,因为不想被误解甚至无法接受治疗。抑郁症本不可怕,只要自己内心的求生欲不灭。可外界施加的偏见和病耻感,反而成了患者心头的致命一击。

很多人是因为张国荣,才开始了解抑郁症。时过境迁,如今社会对于抑郁症的理解和宽容度有了多少改变呢?

一个2017年的调查显示,公众对抑郁症的认知情况依旧不容乐。在一万名受访者中,约50%左右的个人主要通过明星和其他热门事件第一次接触到抑郁症。这还远远不够。

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离不开全社会的科学认知。社会理解的第一步,就是要消除误解。我们在精神卫生领域的科普和教育依旧任重而道远。

电影《丈夫得了抑郁症》剧照


02  事业上的挫折

不同于我们如今对于张国荣的认知,他的成名之路非但不是一帆风顺,甚至还伴随着谩骂和争议。

张国荣从进入演艺圈到开始走红,蛰伏了整整十年,期间各种艰辛暂且不表。而自他走红伊始,一直是一种叛逆、不羁的潇洒形象,无论是穿着白背心牛仔裤的表演服装,还是曲风台风,都免不了受到质疑和反对。

在2000,张国荣举办了《热 · 情演唱会巡演》,而今它是公认的极具艺术性的经典之作。可在当时,长发高跟鞋造型、国际顶级设计师Jean Paul Gaultier定制的华服,这些都过于“离经叛道”,为他带来更多的不解和谩骂。哥哥的经纪人甚至认为他抑郁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些批评的声音:


“他用心做得那么好,却受到了那么大的打击。”


哥哥自己也说:


“媒体只会破坏,不懂得欣赏的时候,只懂得阻止我们的进步。”


天才总是领先于时代的。再回首时,只记得他淡淡地唱道: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03   童年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美好的童年时光,却是留给张国荣难以释怀的孤独。张国荣出生于一个大家庭,他在家里的十个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

父母感情不合,父亲甚少回家,张国荣对他并没有什么感情。而母亲与子女们同样有很大隔阂,互相难以沟通,谈起话来如陌生人一般客气。他自己说,从小没和爸妈一起生活过,和妈咪的关系甚至生疏过一般朋友。

童年的家庭境况在张国荣的心里留下很大的一块阴影。有人说张国荣的性格中有强烈的“渴望溺爱”的成分。张国荣本人也爱听别人叫自己“哥哥”,因为成长在一个亲情疏离的大家庭,渴望爱但被忽视,所以“哥哥”的昵称令他有“亲人的感觉”。

父母婚姻的不和谐也伤害了他。从小张国荣就深感婚姻之不可信任,看见别人结婚反而伤心大哭。成年以后张国荣更时时把“婚姻是一种无形的负累”这样话挂在嘴边。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

而回首童年,张国荣用这样的话作了总结:

“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忆,

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



04   人格特质

研究逐渐表明,有一些人格特质和情感障碍类疾病有着更为紧密的联系。比如完美主义、偏执、自恋、表演型人格等。斯人已逝,我们只能从哥哥的传说轶事中捕捉这些隐藏的信号,尽量多角度地分析抑郁症的诱发原因。

完美主义:

“有一场张国荣扮虞姬上台表演的戏,当时我们用的是同期声,张国荣的国语不是太好,他就在台上一遍又一遍地唱。几遍之后导演都喊OK了,可张国荣自己还不满意,最后这个镜头拍了30多遍,他才满意地从台上下来。”不仅如此,张国荣准备剧本也一丝不苟,演员忘记台词是很正常的事,但张国荣上镜时,基本不会卡壳,“他拍片对自己的要求比导演还严。”


——雷汉


电影《霸王别姬》剧照

表演性:

 “他(张国荣)很情绪化,很容易激动,性格决定了他的命运。和他相约吃饭,如果当天多带一位陌生朋友来,他会当场不留情面,转头就走。如果到场的都是私人朋友,他会变得很风趣很兴奋,他曾自我感觉良好地宣布过:如果我是女人,一定比所有的女人都漂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格特质和抑郁症之前并非存在绝对的因果关系,仅有相关性。人格特质也绝非抑郁的决定因素。

事实上,抑郁障碍没有明确的发病机制,病因也多种多样,每个人发病既有相似又有不同。和哥哥一样,很多人陷入抑郁也基于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有人格特质、有家庭背景、有基因遗传、有应激事件、有环境诱因等等不胜枚举;同时,社会对于疾病的认知也极大程度地决定了人们治疗的积极性和可能性。

抑郁症或许无法避免,但它绝非不治之症。可因为无知和偏见而逝去的生命,才最让人痛心疾首。

总有一天,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可以堂堂正正地求医问药,每一颗痛苦的心灵都能得到治愈。

(本文采访资料来自网络)


相关阅读:
围棋国手不幸离世,智力运动也是抑郁重灾区
科学家张首晟骤然辞世,抑郁症防治任重道远
从朱铁志之死浅析思想界知识分子自杀现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