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成都营后记 || 渡过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6

驿路梨花/文           


(一)

 

去年的11月,我带孩子参加了“渡过”第一次线下活动的尝试——杭州营。

 

历时近一年,“渡过”第8期成都营在我们家门口开营。带着去看看老朋友们的想法,11月4日,我到现场探营。为老朋友和新朋友带什么礼物呢?想来想去,我选择了一张小小的卡片,卡片的背面有这样一句话:让我们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

 

这句话很有深意,我也非常喜欢。

 

无巧不成书,在成都营最后一个“亲子对话”环节,一位家长的提问,引发了激烈的关于“生命意义”的讨论。

 

这位家长说:她的孩子,总是萎靡不振,郁郁寡欢,说不知道活着的意义。她很困惑:过去匮乏年代,没有人询问活着的意义,现在的孩子,该有的都有了,为什么总是不知道活着是为什么呢?

 

邹峰老师首先发言。他提出了现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空心病”的概念。他认为,之所以现在的孩子觉得生活没有意义,是因为父母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孩子,孩子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能“做自己”,只能做父母期待的样子,所以无法体会到活着的意义。

 

随后发言的是“渡过”的陪伴者瓶子老师。她讲述了自己的康复经历:大学毕业前,她因重度抑郁住院治疗。出院后,她听从自己的内心,选择去偏远山区支教。两年支教期间,课堂上,孩子们会专注地望着她,她从孩子们身上发现了自己的价值;她和村民们关系也很好,她的内心得到了平静,慢慢地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能够为周围人带来一些东西,这就是她生活的意义。

 

但之后,一位家长的发言,把讨论引向了另一个方向。她说,她曾经在农村生活、劳作,那时不会感到生活没有意义,农村也没有那么多抑郁症;也许是现在的孩子,没有受过苦,对别人的苦难体验少,就对生活的意义看不清楚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言一出,遭到孩子们猛烈抨击;一个孩子质问:难道一个人必须吃苦,才能正常和健康吗?我虽然没有在农村呆过,但我在国外大学里要读书,要上课,要修学,难道这就没有意义吗?为什么我还会生病?

 

另一个孩子说:说农村没有抑郁症是误读,其实农村有很多患者,只是没有条件就医,认识不到这是疾病。据统计,农村妇女的抑郁自杀率是相当高的。

 

现场火药味十足,孩子们的情绪开始对抗。

 

这时,张进老师拿过话筒,他从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的一句话开场,阐述自己的观点:行动吧,行动吧,在行动的过程中,你就形成了你自身。

 

张进老师说:最初,人们靠生本能活下去的时候,是不需要问生活的意义的。比如原始人每天的任务就是拼命奔跑,去追逐野兽,以及不让野兽追上,这样他才能活下去,活下去本身就是意义。


那么为什么后来需要问生命的意义呢?那是因为,随着物质丰富,生存已不是主要问题,人却有了牵挂,失去了自由。这时候生活不仅仅是生存,更重要的是要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人的自由选择权却越来越受限制,这才会有很多人觉得活着没有意义。


所以自由选择权是一个人感受到生活意义的重要内容。比如意义疗法的创始人弗兰克尔,即使处于纳粹集中营,失去人身自由,时时面临死亡威胁,但因为内心仍是自由的,他就仍然能觉得生活的意义,不但活了下去,还创立了积极心理学。

 

张进老师就此认为:那些生病辍学在家的孩子,每天刷手机玩游戏,看似很悠闲,其实内心是在牢笼中。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重要的是在于让他成为一个独立和自由的人,把自由选择的权利还给孩子。

 

(二)


从一个问题引发,谈到现实,谈到哲学,谈到意义疗法,谈到一个人最高的自由是精神自由,这场激烈的思想碰撞,让我有不虚此行之感。

 

此刻再拿起手中的这张卡片:让我们护送他们迈上自由之旅——我的脑海中浮现出弗兰克尔的一段话:自由与责任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我建议在西海岸立一尊责任女神像,以衬托东海岸的自由女神像。

 

我当时没有来得及发言。其实我想对孩子们说:苦难不一定是追寻意义所必须的,但尽管有苦难,生命仍然可以有意义。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也许你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帮助那些像你一样困惑的人找到他们生命的意义!

 

追寻意义之路且长且阻,但我们可以选择且笑且行。也许就这么走着,行着,看着,笑着,突然有一天,意义不再和你捉迷藏,它突然蹦出来说:


“我一直就在这里呀!” 



作者相关文章:


我是一个极端乐观主义的傻妈妈——孩子怼你时的花样应对

今天是孩子复学的第66天

一封发自“亲子共训营”的家书

你是那宝贵的,因为我们不同: 一封家书(2)

让我做一方沃土: 一封家书(3)

太阳出来喜洋洋:一封家书(4)


渡过”厦门营火热招生中!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或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全文”,直接报名。



欢迎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参与“渡过”用户需求调研。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