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9岁还不红,她怎么不焦虑?

崔老板 VOGOO崔老板 2023-08-10


汇聚了一众大咖,演技派云集的《八角亭迷雾》扑了,吴越的演技却又一次出了圈。

郝蕾和段奕宏演得不俗,却也没有太多惊喜。镜头到吴越这里的时候,眼睛反而会不由自主地捕捉细节。

随着剧情的推进,她将角色的纠结、痛苦、落寞、绝望,层层递进地展示出来。不夸张地说,因为吴越等戏骨精彩的演技,把剧的评分拉高了一分不止。

上一次,她饰演的《扫黑风暴》里的贺局就惊艳到我。同样是复杂的角色,同样诠释得丝丝入扣,且没有任何表演痕迹,恍惚觉得她就是剧中人。

《扫黑风暴》是今年热度与口碑兼具的爆剧,而《八角亭迷雾》虽然扑了,但作为爱奇艺最被关注的迷雾剧场(比如《沉默的真相》《隐秘的角落》都属于这一系列),开始的期待值是拉满的。在两部剧中,吴越都是戏份最重的角色。

再往前翻,是《少年的你》《大明风华》《在劫难逃》《流金岁月》《妈妈的战争》等,都是近几年的大热影视剧。她好像已经悄悄地演过了很多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可是你又鲜少在戏外,比如综艺、热搜上看到她的踪迹。微博只有140多万粉丝,不温不火地发一些工作内容;近些年几乎成了“女明星后花园”的小红书和抖音,她也没有出现过。

是她不够格吗?当然不是。想想这几年大火的“姐圈文化”,推崇的不就是她这种单身独立女性吗?还有各种演技类综艺,凭她的实力,只要愿意上,就绝对是吊打。

但她只是默默演戏。

更令我惊叹的是,几乎每一部剧,她都是素颜出镜。

她应该是唯一一个完全不带妆上镜的女演员了,从《我的前半生》开始就是这样。

我一度以为她是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外貌——反正也不是美女,索性不化妆。

后来看到她在话剧《如梦之梦》里顾香兰的扮相,不免又很吃惊。

曾经饰演过顾香兰的许晴、倪妮,在女演员中都是天花板级别的美貌。但我没想到,吴越美起来,居然也不输阵。

摇曳生姿、娇艳欲滴的风尘玫瑰,和在生活毒打下疲惫、粗粝的中年女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绝不会想到这是同一个人。

“美貌”这个包袱,应该是女人都有。更何况要靠“美貌”维持人气和热度的女演员。很多抗战剧里的女演员,都会把假睫毛装得像刷子一样,舍不得有一帧不美的镜头。

吴越偏就敢舍。因为对于角色来讲,美貌是一个干扰项:当拍戏的时候过多地关注自己哪个角度好看,表情管理有没有到位,在角色的投入上就会差很多。

美或者不美,是为角色的真实性服务的。当她演一个交际花的时候,美就是真实;当演一个在生活缝隙中挣扎的单亲母亲、女强人公安局局长、小城里绝望的话剧老师的时候,不带妆就是真实。

她追求的是像水一样,能360°无死角地,将自己塞进角色的每一个缝隙里。


吴越最触动我的一点,是“静”和“定”。

但很多人不这么理解。有个同事说:她不参加综艺,不曝光,这不就是躺平吗?

其实她只是想通过作品说话,而不是无处不在的展示抓取流量。

她这些年扮演的角色:隐忍、细腻的非典型小三、可怜又可恨的单亲妈妈、聪慧可爱的太子妃,强势又可叹的公安局长,绝望的中年话剧老师……每一个都有复杂的层次和纹理,像指纹一样绝不相同。

我想她应该没有太世俗的目标,比如要赚够多少钱,拿几个影后。但一定有一个:我演的每一个角色,我都发自内心的珍惜,拿得出手,能称之为我的作品。

在所有人都卯足劲狂奔的世界上,闲庭信步的吴越简直像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

都别说竞争激烈的明星,我身边的人,就几乎没有一个不焦虑的。

太容易听到谁谁谁又融到资了,谁谁谁又做短视频爆了。焦虑啊,特别是看到那些自认为和自己差不多,甚至自以为还不如自己的人成功了,更坐不住了。“他凭什么都可以”和“我会不会被时代抛下”的声音此起彼伏,吵得人心慌意乱。

演艺圈里的吴越听到的杂音就更多了:谁谁热搜了,谁一集都多少钱了,凭你的实力,去上个乘风破浪身价翻一倍不止(哈哈,万一她以后上了,我也不会觉得打脸,依然会举双手双脚鼓掌),或者去当主播带货,那才赚得多。

可是她在最喧嚣的地方,也没被这些杂音干扰。

好巧不巧,她虽然不在意,结果却都得到了。或许跟某些女星的收入还是不能比,但是她也不需要那么累,活成了我们最向往的诗和远方。

现代社会不缺梦想,缺的是这种心静的能力。

我好奇的是,她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翻了很多资料,发现她也不是一开始就不焦虑的。采访中她坦言也曾焦虑过、迷惘过,甚至曾经觉得自己“非常非常失败,人生非常灰暗”。

那场众所周知的感情变故发生时,吴越33岁。这件事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因为着急、没有安全感,她甚至还去相过亲。

在工作上也更害怕失去——大龄女青年,失去了付出一切的爱情,事业成了唯一一根救命稻草。

拼命工作,一年内高强度地连拍五六部戏,最后得到的是身体预警:甲状腺发炎,必须调养。

她不得已停下来,每晚9点就睡觉。停了一年以后,她发现,原来一年不工作,没有收入,也没什么可怕的。

重大的变故,对某些人来讲,是堕落的开始,对某些人来讲,是智慧的起点。吴越属于后者。

她后来说:“你要有能力识别出什么事情或者境遇可能是生命送给你的一样包装得很丑的礼物。”

和焦虑的人相比,她的安全感首先来自于“不缺”。

她认为富贵的意思,是“我不再需要了,我够了”。

30岁以后,你要建立一种安全感,真的是需要去学习的,尤其是女孩子。

交一些有营养的朋友,听一些有营养的声音,吃一些有营养的东西,做一些对自己有营养的事情。

否则你总是保持一种饥饿,你是没有安全感的。

有句话说,什么叫富贵?什么叫富?什么叫贵?就是说我不再需要了,我够了,这才是真正的富贵。

你总是要,那就是饿。

饿总是跟焦虑挂在一起的,焦虑总是跟抑郁挂在一起的。

有些人总能看到他有,有些人总能看到他没有。

十年之后总看到自己有的人和总看到自己没有的人,一定是结果不一样,状态也一定不一样。

独立女性一定还有一个特质,她没有饥饿感。”

安全感不是来自于别人,而是来自于“学习”和“自己给自己”。

你真的会去看《安娜·卡列尼娜》的时候,你的安全感就有了。

我的安全感来源是学习,如果心里是空的,就会焦虑,因为我没有,我都等着别人给我,那万一有一天别人不给你了呢,分分钟的事儿。

那我不等着别人给我,我自己给自己。我一块砖一块砖放进去,我的房子就有了。有了房子,我就安全了。

要不停地学习,尤其到了40岁以后的中年妇女。

在通往独立的路上,自给自足的能力一定是一个必须要跨越的门槛。就像吴越打的比方:当一个人很饿,自己又没办法满足自己的时候,会非常容易被周围的环境影响。

只有“不饿”的时候,才能拥有自己的判断力。

其实很多人都不是真的“饿”,更多的是一种下意识的害怕。最有效的办法,是像吴越一样,“饿”自己几天,你就会发现,喂饱自己这件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专注做一件事。

吴越从来也没有鼓吹过什么“热爱”“梦想”,她的做法是:找到自己最想要的那种东西,然后忘掉一切。

比如她演戏的时候,就只在意角色,而不关心自己够不够好看。至于会不会火,别人会怎么看,演完这部下部单集价格又要涨多少,肯定更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很多人不敢这样。他们会纠结:把宝都压在这个上面,这个赛道到底行不行?我到底能不能成?

赛道是一个伪问题。对某种技能的需求是不会消失的,它只会变一种形式出现。比如原来是文字,后来变成戏剧、电影,短视频,直播。

当你在某个领域做到登峰造极的时候,一定不会没有市场。

至于能不能成的问题,我不想说老生常谈的一万小时定律,只想说你真的专注在某一件事上时,吃饭会想,洗澡会想,看到任何事都会联系到你做的这件事上来,结果是90%会成功。

听起来有点唯心对吗?但可能这就是世界的运行规律。

稻盛和夫的畅销书《心》,表达过同样的意思:“只要从心底里喜欢自己的工作,燃起心中的热情,废寝忘食、一心不乱、全力投入,那么工作就会变得有趣,就能取得优异的成果,人生就会向着光明的方向转变。”

有些人可能还会疑惑:我也很努力,也很专注,为什么就是没有成果呢?

很可能是,你不是真的专注。

打个比方,就如同写公号文,有的人关注的点在于,我想写一篇能让很多人看到并且能获得力量的文章;而有的人专注的点在于,怎么能完成kpi。

前者更可能心无旁骛,只把一件事做到极致。

而后者工作的时候,心里想的是,老板为什么要为难我,哎呀,写完就能带娃去玩了,这个月任务也不知道能不能过关。两者的区别是,到底是专注在“事”上,还是“事情带来的结果”上。

区别太大了。

只要五年,这两种人就会拉开距离。

五年后,大多数人沦为庸人,除非运气太好;而愿意持续投入和专注的人,则成为专家佼佼者。

这也是我想写吴越的原因。

现代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代价之一,就是越来越难以保持专注。看似条条大路通罗马,但真的走起来,又发现每条路都困难重重。抬头一看,比自己后出发的人都跑到了自己的前边。

有些人为了对抗焦虑,鼓吹“躺平”,我并不认同。因为躺平不是对抗,而是主动认输。

打足了鸡血的“卷王”我也不喜欢:亢奋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消耗。能长时间维持这种状态的人,要么是空的,要么是装的。

吴越的意义就是给了我们第三种答案:静下来,笃定地,朝一个方向走。

当不被杂音干扰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人90%的焦虑,都是因为内耗。

抛掉内耗之后,根本无需躺平,事情就会变得简单起来,生活也会变得明朗和愉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