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着火了;出不去了;妈……”

沧浪大侠 沧浪闲话 2024-03-11

(说明,前两稿没能过审,这是第三稿)

昨天下午3点多,江西新余渝水区一处临街店铺负一层发生大火,大火产生的烟雾冲到一层、二两,最终导致39人死亡、9人受伤的惨重后果。

起火原因、奋力救火、领导重视、控制责任人、新闻发布会、举一反三、排查整治等内容,各大媒体都有,我不想去重复它。

少数媒体透露了一个情况:发生火灾的大楼内,有40多个参加专升本培训的学生被困在二楼。

当地自媒体了解的情况是,参加培训的学生没几个出来的。

有家长将孩子发的信息传到网上。

信息很简单,三句话,八个字——

着火了

出不去了

却比世界上最悲伤的文学作品都令人心碎。

作为一个父亲,读了这八个字,我的心脏瞬间如同被石块击中一般,眼泪奔涌而出。

我无法看屏幕,无法打字。

……

他此刻的一句“妈”,寄托着多少痛苦、绝望!让我们的心如同被利刃刺中般血液飞溅。

他的妈妈、亲人,今生今世将承受怎样的煎熬!

我的读友绝大多数都是父亲母亲、爷爷奶奶,我们能够感同身受。

他们的痛苦,很快就会转化为愤怒,需要一个目标去发泄;他们的哀痛,需要整个社会去共情。

但是,我们看不到共情。每一篇“报道”都很理性,“哀而不伤”。除了事件概况,报道重点都是介绍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内容。

我们不关心他们这时候讲什么。

我们关心的,是火灾中的若干细节。

各大媒体都有记者赶到现场,他们很多可以采写细节的对象:附近居民、商家、路人,还有从火灾中获救逃生的人……

但是,他们没有。

他们对死难者没有怜悯,对死难者家人没有共情。

若有怜悯与共情,就会有悲痛;有悲痛就会有愤怒;有愤怒就会追问细节;追问到细节才会有倾泻怒火的对象……

唯一的细节,来自今天早上8点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全体直立,为遇难人员默哀。 

还有,发布会主持人的讲话:“发生这样的事,我们感到十分悲痛。在此,我代表新余市委、市人民政府,向遇难者表示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亲属表示深深的歉意。”

为什么不说一声“对不起”,为什么不用实际行动表示歉意?

为什么总是照本宣科地“痛定思痛、举一反三”?

你们尝试过去理解那位读到孩子八个字信息的妈妈的感受吗?你们尝试过感同身受遇难孩子亲属们天塌下来的悲痛吗?

我看没有。

如果有,就该有人主动用行动来承担责任,而不是只用“表示”这个词。

“可怜天下父母心”!任何一个父亲、母亲、爷爷、奶奶,看到自家的孩子在灭顶之灾下的一句“妈”,心都会被撕裂,都会沉沦在巨大的悲痛中,再由悲痛而愤怒,想要找一个发泄愤怒的靶子。

这个靶子,地位越高越好,身份越重越好。

所以我们看到,许多类似的事故发生后,遇难者家人都愤怒地要求“追责”,尽管他们实际上并不知道到底应该追谁的责。

这是人之常情。这是极度悲痛的一种渲泄方式。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共情。但现实中,他们通常都会被当作洪水猛兽般对待,被指责为“闹事”。

在无数这类悲剧发生之后,那些高高坐在台子上的人到现在仍然不知道,遇难者家人需要的是什么!

人家不需要“表示”悲痛和歉意,也不需要“一对一抚慰”这项任务。

他们需要的是共情,是一个排解痛苦的渠道。

他们需要有人站出来承受他们的愤怒,帮他们把怒火化解为悲痛,再把悲痛交给时间。

真的,没有人在乎你们的讲话稿写得多好,人们在乎的是你们如何真诚地承担责任,如何抚慰遇难者亲属的悲痛,如何最大可能地避免这种责任性灾难。

本号原创作品荐读:

自下而上的监督才能避免冤假错案
喜剧时代
唐山打人案保护伞获刑12年,李贵富们当参照执行
不是“错误”是“恶意”
无奈的心痛:昨夜,13名学生命丧火海
到底是谁监督谁?
老胡,千万别跳!
选励志榜样,忘了3年挣百万的外卖哥吧,选24岁当国企副总的小伙
假如他不是“老干部”
3年赚了102万的外卖员,被同事“狙击”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着火了;出不去了;妈……”

沧浪大侠 沧浪闲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