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视角 | 刘继森:非洲工业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2022年6月)

刘继森 北语国别院 2023-10-09


12

北语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1月,同时承担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相关职能。我们以推动全国高校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为己任,汇聚全国各方力量,促进学术交流合作,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资政服务和国际交流提供平台。本院编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简报》每月为读者提供国际新闻动态和观点,并特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就当前热点问题撰写时评。

        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简介:刘继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


非洲工业化早在被殖民时期就已经开始,那一时期非洲被看成是殖民地宗主国原材料的来源地和廉价制成品的倾销地,宗主国不可能让非洲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与其形成竞争关系,它只需要掠夺非洲的资源,非洲没有能力去推进工业化进程。


非洲独立以后,非洲国家也尝试过不同的工业化战略,包括进口替代战略、出口导向战略、结构改革和调整战略、再工业化战略,直到现在,为什么非洲工业化的水平还在低位徘徊呢?原因是有很多因素制约着非洲工业化进程。展望非洲工业化的未来前景,我们要知道这些制约因素是否已经消除或者减弱?还是在恶化?弄清这些问题之后,才能对非洲工业化前景有一个客观的基本判断。


1.非洲政局的稳定性


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工业化有赖于一个稳定的政治局势,只有政局稳定,才可能确保工业化进程政策的连续性。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的经验也表明,中国之所以能够建立起全世界门类最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因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中国政府就能够按计划行事,长远规划与五年计划相衔接。政府一张蓝图绘到底,人民只需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样才能久久为功,将工业进程稳步向前推进。

反观非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政局动荡,军事政变频发,导致政策朝令夕改,一朝政府一个主意,新官不理旧事,政策翻烧饼。这样的政局迫使非洲工业化进程走走停停,成不了大事。

进入21世纪以来,饱受战乱、流血冲突之苦的非洲国家人心思稳,过去逢选必乱的局面有所改观,比如肯尼亚最近一次大选,没有出现过去那种南北两大部族之间的流血冲突,实现了政权的平稳过渡。但要实现非洲的永久和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020 年马里军事政变,2021年几内亚军事政变,埃塞俄比亚内部军事冲突,尼日利亚边境恐怖组织时有活动,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部队部署也是最多的。这也可以从一具侧面说明非洲政局的稳定性未来会朝更好的方向发展,但也不排除少数国家某一时段出现黑天鹅事件。

政局稳定性是最大的营商环境,除此之外,非洲国家政府政策的透明度,行政效率和廉政指数的高低都是拟赴非洲的投资者关注的与营商环境有关的重要因素。

尽管有些非洲国家的贪污腐败行为有所收敛,比如在机场海关等窗口单位,安装了电子眼,在道路上警察明目张胆拦路勒索的事件在减少。但政府行政效率低下,腐败行为等仍大面积存在,饱受投资者诟病。这将成为阻止外来投资进入非洲加入其工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

2.基础设施的改善程度


从某种意义上讲,基础设施是非洲工业化的先导,是否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直接影响到非洲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比如,中国援建的亚吉铁路,打通了埃塞俄比亚对外出口的交通大动脉,极大地提高了其贸易便利化程度,直接引发了埃塞俄比亚出口导向型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

21世纪以来,尤其是2013年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设施联通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议题。中国加大了投资非洲基础设施的力度,中国承建了非洲75%左右的基础设施项目,“基建狂魔”蜚声海外。一条条高速公路,一条条现代化铁路,一座座水电站,机场、码头等拨地而起,极大地改善了非洲国家工业化赖以依托的基础设施条件。

非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标志为:
其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率先改善。“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深入非洲人心,非洲国家沿高速公路和铁路,布局产业园区,吸引外来投资,将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增长的动力,完成原始积累,反哺工业化。

其二,信息技术在非洲大陆经历了革命性变革。华为在非洲建设了60%以上的4G基站,将新基建带入非洲,提高了非洲信息通信的效率,促使非洲经济结构发生跳跃式地改变,出现了直接从农业经济跃升至信息经济的现象。

其三,电力供应能力大大提高。电力供应能力决定了非洲从工厂手工业向现代机器大工业实现转变成为可能。非洲有很好的水电资源、太阳能资源,但没有资金和技术对此进行开发,在中非合作框架下,这一问题得到很好地解决。比如,广东世能集团在乌干达投资火电厂,极大地缓解了乌干达电力紧张局面,而且还形成了以火力发电为核心的电力设备产业园,带动了乌干达电力配套产业的发展。

3.非洲国家单一经济结构的调整


非洲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是推进工业化的物资基础和自然禀赋。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工业化要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禀赋的作用。

在非洲,确实有些国家就是依托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早期的工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相关的工业门类,比如埃及的石油冶炼、化工业,尼日利亚的矿产采掘业等。但非洲有不少国家仅仅依靠主导性自然资源,形成单一经济结构,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过高,经济稳定性较差。比如安哥拉和苏丹,高度依赖石油的开采和出口,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高企的时候,安哥拉和苏丹经济表现不错。当油价大幅下跌的时候,两国财政捉襟见肘,经济衰退。

非洲大部分国家属于农业国,由于缺乏工业加工能力,只能单一依靠出口未加工的农产品换取外汇,比如塞内加尔是全球第二大的花生产地,花生的出油率高,品质好。但塞内加尔更多地在出口花生原料,而不是深加工过的花生油和花生制成品。要想提高非洲国家农产品的附加值,还必须提高加工能力,需要引进相关的机器设备,形成一定的工业能力。

非洲有可能走出一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即以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为基础的工业化,这一方面可以为非洲的工业提供原材料,导致相关工业门类的诞生,比如,塞内加尔可依托花生原料发展起榨油厂,花生坚果厂等。再比如,非洲的水果资源丰富,急需引进果汁生产线,发展起非洲自己的果汁工业生产能力。

4.非洲国家资金短缺状况的缓解程度


资金短缺严重制约着非洲国家工业化,只有少数几个非洲国家依靠石油美元发展起了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的重化工业,其他非洲国家不用说重化工业,有的连基本的生活必需品都生产不出来。比如加纳“一区一厂”倡议,这里的“厂”并非大型重工业工厂,而指的类似于碾米机一样的小型机械设备。在资金短缺的背景下,非洲国家更适合发展投资少见效快的“小而美”的项目,比如能容纳100个机位左右的服装厂,能容纳10个人就业的面包厂等等。

中国的工业化是以提高农业的储蓄率和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来完成工业化所需要的原始积累的。但这条工业化道路放在非洲可能行不通,因为非洲很多国家的农业发展还无法解决自身的温饱问题,不可能有多余的积累来支撑工业的发展。

所以,非洲国家的工业化很大程度上还需要借助外力来推动,尤其是引进那些能为其创造外汇的产业,比如埃塞俄比亚目前不再欢迎不能为其创造外汇的产业进入,更欢迎出口导向型企业,期望通过这种方式来完成埃塞俄比亚的原始积累,加速其工业化进程。

5.非洲劳动力素质的提升程度


非洲是一个人口数量的大洲,目前已经达到12.7亿左右,据预测,到2050年,非洲人口将增至25亿到30亿,届时将成为人口第一大洲。但非洲不是一个人力资源的大洲。所谓人力资源,是指接受过一定程度教育,掌握一定技能,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劳动力。从工业化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讲,非洲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普遍缺乏技术和管理经验。即使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非洲劳动力也无能力驾驭。比如,东莞华坚鞋业将生产线转移至埃塞俄比亚,同时将300青年男女送到在东莞的鞋厂,每个工序由中国师傅手把手教,考核合格后再送回到埃塞俄比亚。即使这样培训三年,一个非洲工人只能当0.7个工人用,也就是说非洲工人的熟练程度,手脚的灵活程度还是赶不上同时接受培训的中国工人,非洲工人的残次品率也高一些。

当外资进入非洲以后,员工的本土化是必由之路,因为这些国家之所以向非洲转移产能,正是因为本土的劳动力成本过高所致,换句话说,正是看中了非洲国家廉价的劳动力。提升非洲本土劳动力的素质是中非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后,天津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在埃及落地了一家鲁班工坊,为埃及工人提供了先进的实训设备,将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向埃及转移,让埃及工人迅速提升技术水平和能力。

中国在非洲建立了若干个产业园区,比如埃塞俄比亚的东方工业园,埃及的天津泰达工业区,尼日利亚奥贡州自由贸易区,肯尼亚的珠江经济特区等。由广东新南方集团负责运营的尼日利亚奥贡州自由贸易区目前已经有60多家企业入住,如何解决中国产业园区对蓝领工人的巨大需求是摆在运营者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非洲广东总商会创会会长单位广东新南方集团提出了未来10年的总体规划:要在非洲建10个产业园区,汇100亿投资,解决10万人的就业,这为提升非洲劳动力的素质带来了契机。

中国职业技术院校走在了非洲能力建设的前列。比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以38个非洲国家的学生,来广州学习汽车修改、电子技术、新能源技术等,非常好地发挥了职业教育为产能服务的作用。

6.非洲市场碎片化整合程度


全球经济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是欧洲,从自由贸易区已经进化到经济货币联盟,诞生了欧盟和欧元,为其他大洲的经济一体化树立了典范。

非洲经济一体化起步较晚,直到2020年,在非盟的推动下,覆盖非洲的自由贸易区才正式启动,到2020年年底,有46个非洲国家签署了该协议。虽然离全部54个国家签署协议只有一步之遥,但这只是形式上的整合,或者说只是为非洲经济一体化扫清了法律上的障碍。

非洲经济一体化对非洲工业化的意义在于它为非洲工业化提供了一个统一大市场的巨大市场容量,这个市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忽视,尽管目前该市场的消费能力有限,但它的成长性和巨大的人口红利,吸引了无数投资者提前进入非洲进行战略布局。

非洲有很多国家国土面积和人口规模有限,要想在这样的国家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那只是天方夜谭。但如果把非洲看成一个整体,12.7亿人,在这样一个大洲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还是有可能的。但难度也相当大,原因是单一国家市场的分割和碎片化,整合起来需要时间。正如前述,即使全非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已经在绝大部分非洲国家签署了,但如何在这样一个全新的市场里面按非盟的统一部署在不同国家根据其自然禀赋布局相关工业门类,能否成功还未可知,一来从非盟层面可以进行这样的布局,但非洲主权国家是否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不清楚。非洲自由贸易区协定毕竟不同于标志着欧洲一体化开端的《罗马条约》,没有那么强的约束力。

以上六大因素是制约非洲工业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也是对非洲工业化进程进行前景展望必须考虑的重要变量。这六大变量的变动趋势直接决定了非洲工业化进程的快慢与成效。


来源: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简报

           2022年6月  总第三十四期

排版 |  杨小琴

编辑 |  谢童 李秀兰 党琼玉 杨小琴 

           高鑫 李卓兰 莫尧 马超

执行主编 |  寿慧生

主编 |  罗林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北京语言大学

国别和区域研究院

Academy of International and

Regional Studies

Add: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Tel:010-82303354

E-mail:blcueditor@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