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六]创业产品思考

Editor's Note

支持东波哥~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东波哥说 Author 鲁逸把汗

还没有关注我的,请点击上方蓝色的的“东波哥说”,点击合集,查看所有创业日记。

我会持续更新我的创业日记,请按文末的加星方法给我加星,防止看不到

这是我跟chatGPT创业的第56


5月18日下午去参加了小红花和云商会举办的粤港澳AI智库成立大会暨首批智库专家团聘任仪式,我作为首批专家团成员和上台分享嘉宾。


我分享的主题是《当网游遇上AI》

内容围绕游戏开发流程的各个方面都有哪些工作流可以和AI结合,通过AI来提升开发效率,我从策划、原画、KV图、建筑场景、icon、3D建模、3D场景、代码、配音、生成推广素材等整个开发生产流程都提供了具体的应用案例,借用网友的说法就是”全要素”生成。


为此我特意把我之前看到过的新闻都收集起来,把案例的细节再优化好之再整合到了一个PPT中去,有图有文有视频,力图做到简单易懂,让外行人也能看清楚是怎么样操作的。


虽然我有写演讲稿,不过现场没办法使用自己的电脑去操作,所以只能脱稿演讲,因为准备时间不太够,所以也没有提前把演讲稿打印出来备用,这点是失算的地方,不过好在我也是有过演练的,也不至于完全讲不出来。


分享活动圆满结束,新认识了不少朋友,有华工的博士有中大的博士,也有不同协会的会长和AI专家。会后跟江西商会的朋友去参观了他们的商会

在商会这个应用场景上,AI可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因为商会也好,协会也好,都是不会有很多人手,但是又要服务很多用户的,他们的工作更需要结合AI和自动化去完成,里面有很多应用场景可以改造。


会后有个做投资的前辈找我交流,问到我目前创业在做的方向和业务。老实说这块的业务我也是一直没有很清晰的规划的,一开始的想法是先把投资人的资源和需求收集起来,然后看整合我们的资源能有什么产品或是服务可以提供,边做边完善我们的业务结构。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观察和筛选,我觉得比较清晰的一个业务结构是这样的:


1、提供培训资讯服务,企业定制培训,培训内容包括AI工具(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等的使用,AI工具如何结合企业的具体业务去升级改造。


2、提供云桌面产品给不想用梯子和不会注册GPT账号的非IT行业人士使用,降低体验最新AI科技的门槛,同时也解决合规的问题,因为它是一台放在国外的服务器,所有的访问操作都是在国外发生的,我们只是连接和观看。


3、制作和销售知识付费类型的短视频课程,课程内容针对具体的行业和岗位的日常需求,卖点是即买即用,不需要经常学习或是思考就能直接应用,它主要是节省客户学习和思考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上面的第2点可以和这个业务形成闭环互相导流。

4、做ToB的业务,帮企业解决stable diffusion的使用环境搭建、LoRA的炼制、模型调整等技术方案。


5、做AI型产品的技术开发外包(跟朋友合作)


其实我比较注重做的可能是前面三个,说一下为什么这样选择:


1、目前我们是创业型公司,人员有限,前期不宜投入过大。秉持低成本创业、精益创业的原则,能不请人就不请人,能不租办公室就不租办公室,能远程办公就远程办公,所以需要投入很大,有很长的开发周期的项目不做。因为现在AI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当你选好要做一个产品的时候闭门造车几个月出来发现世道已经不同了,你的产品已经没有人看得上了,那是妥妥的人财两空,不是明智之举。


2、黑灰产不做,不是能光明正大收费的业务不做,我们是公司运作,要赚合法合规的钱,不能钱没赚到,还惹上官司,不划算。


3、有好的产品,好的人才,直接合作,不能想做一个跟别人一样的产品去跟别人竞争,不能贪心想把所有的钱都赚了,合作共赢是最好的,万物皆不为我所有,但是皆可为我所用是最好的,只赚自己能赚的钱,盘子做大,朋友做多。


4、端正心态,现在的形势适合做应用和推广的业务,不适合做基础开发的业务,不要小看低端的应用层业务,非专业的人群市场更大,付费路径更短。


5、做可积累的业务,积累用户,积累市场,产品的边界成本要足够小,最好是可非常低成本复制的,产品MVP跑通之后可以通过投放广告的形式去放大营收。


6、当自身的产品业务能正常跑起来之后再招人维护推进,然后开辟新的业务线,把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平台,通过平台型的业务去创收,并反哺业务,开拓市场形成增长飞轮。


重点还是提升个人的认知,对世界运转规律和商业模型的学习能更进一步之后可能所创建的商业模式也会改变,个人是否能持续地进化是这个项目能不能走向成功的关键。


“欢迎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