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PowerOn独家|理想汽车战略会:避开华为锋芒,规划2028

李安琪 启动PowerOn 2023-10-12
         文 | 李安琪
编辑 | 李勤 杨轩
封面来源 | 官方


国庆节前最后一周,华为加持的问界汽车开始每日更新订单,不断翻涨的数字震惊了行业。理想汽车的秋季战略会也在此期间召开。
据36氪PowerOn了解,会议议程庞大,为期4天,密集讨论了理想汽车未来5-10年的战略方向和落地节奏等。不仅内部核心管理层、一二级部门负责人等参会,美团CEO王兴、Y Combinator中国创始人陆奇等行业重要人物也受邀参与了会议。
理想汽车CEO李想很早就在个人微博预告过这场战略会,既复盘过往,也思考未来。据PowerOn了解,内部分析了特斯拉、比亚迪的研发案例,未来几年的智驾落地节奏,乃至到2028年的市场局势后,战略会达成了一个重要共识,就是“花钱”。
“账上趴着700多亿的现金,要把它转化成持续的竞争力。”多位与会人士向PowerOn简单总结了这次战略会。在加强投入的大策略之下,战略会议题涉及智能驾驶提速、产品节奏、研发投入、出海时机等等。
智能驾驶被提到了空前高度,理想战略会单独花了一天时间来讨论智驾要如何投入。李想甚至在战略会上自我反思道,智驾应该提前半年全力投入,也就是从去年中,而不是今年初才开始上强度。
当然,理想这次战略会不能避开的话题就是华为。 
理想汽车是今年少数逆势而长的公司,保持着“产多少卖多少”的销售势头,前三季度累计卖出24.4万车辆,鲜有对手。但9月,华为问界新款M7上市仅上市25天,就斩获超5万个大定订单,俨然一副席卷行业的态势。
不少与会者都能感受到,围绕这个强大对手的思考几乎无处不在。战略会第一天晚上,理想汽车管理层就召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议,包括讨论应对华为。有人认为,公司甚至有意向中高层传递相关的高压信号,“让此前一些不理解华为、不重视华为的人,紧张起来”。
#01
避开华为锋芒,“扬长补短”


现在几乎没有人敢正面迎战华为,这是造车行业当下的共识。
有知情人士表示,理想原本在销售端的应对话术现在都取消了,不主动提起问界M7,“如果有车主问起,就说理想明年出的L6,跟问界M7是一个价位产品。”
理想的“华为恐惧症”并非过度紧张,在手机终端领域,华为的战斗力早已得到明证。2019年5月,华为被美国列入贸易管制实体清单后,手机业务遭遇横祸,海外业务几乎无法开展。但不到半年时间,华为就迅速调整了状态,全年卖出2.406亿部,并吃下国内中高端手机市场56%的市场份额,小米、Oppo、vivo等难以匹敌。
尽管华为的汽车业务一直被困于“不造车”的枷锁中,但其分别与赛力斯、阿维塔合作的智选车业务,依然承接了华为手机外溢的品牌光环,问界M7短时间内的凶狠战斗力就是力证。
此前,理想内部曾按照2025年的市场格局,将比亚迪、华为和特斯拉列为强力对手,比亚迪排在第一位,而今年,这个名字已经换成华为。
暂避这波问界新款M7的锋芒后,理想汽车也选择了“扬长补短”的战略,继续强化家庭市场的产品长板,详细规划了未来近5年的产品推出节奏,“可以说连2027年的产品SOP都有规划”。同时,快速追赶智能驾驶的研发进度。
#02
智能驾驶,不留余力


年初,理想开启了迅猛的智驾扩张节奏,试图从“差生”挤入智驾第一梯队,智驾研发团队也快速扩张,从去年的600人增加到了800多人。
今年4月上海车展,理想汽车开启了高阶智能驾驶的第一仗——城市NoA年底落地100城。但这个节奏显然与技术资源脱节,4个月后,理想汽车不得不将开城口径调整为“通勤NoA落地100城”,智驾功能落地范围大打折扣。
这是理想汽车过往在研发上谨慎投入的“后遗症”之一,就连李想自身都在会议总结中反思:智驾的全力投入晚了半年。但投入不足落下的课,只能通过加强投入来解题。不管王兴,还是陆奇对理想智驾的态度都一致,“加快投入,甚至可以牺牲一些效率”。
有知情人士透露,陆奇虽然没有给出明确建议,但他认为,目前大家都走在全新的智驾道路上,“这是通往成功最大概率的路。”
陆奇是中国AI的传奇人物,其与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是忘年交,陆奇所掌管的奇绩创坛前身是YC(创业孵化器Y Combinator)中国,Sam Altman则曾任YC总裁。对智能驾驶这个人工智能的重要分支,陆奇显然有足够的话语权。
有行业人士认为,华为的高阶智驾之所以取得不错成效,一个关键策略就是大规模军团的作战方式,“增加车队,壮大团队,用足够多的工程人员,把上海这个城市跑得足够透。”
而理想汽车也已经开始了“加强版”的智驾投入,据PowerOn了解,理想分别负责感知和系统的负责人已晋升为副总裁,这是智驾业务权重升级的信号。就在10月10日,理想汽车官方也破天荒地一口气放出了超50个智驾招聘岗位,涵盖软件算法、大模型、车辆硬件、测试、运营等领域。
#03
计划做到了2028年


理想汽车战略会讨论的议题已经延展到2028年,公司认为,彼时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可达90%,如果行业只会留下四五家企业,比亚迪、特斯拉、华为都在其中,理想如果要留在牌桌上,至少2028年要卖出超300万辆车,比原先2025年销售160万辆的目标翻番。
相应的,理想汽车的产品SOP计划也已经做到2027年。在此期间,理想汽车的技术平台会经历一次脱胎换骨式的迭代,预计到2026年,全新一代技术平台会推出,将具备全自动驾驶能力。
实际上,理想汽车已经进入大扩张节奏。据PowerOn了解,截至去年底理想汽车员工人数超过1.9万人,但仅今年三季度,理想汽车就新增了近7000个工号。
为应对人员增长,理想也推行了接近于华为的人才职级制度,把职级拆分得更细,如原先的P9序列对应为新职级的20多级,这样可以让“晋升速度会更快一些,有激励作用”。
#04
出海,晚发力


不过,在汽车品牌出海方面,理想汽车战略的结论相对悲观:在相对长一段时间内,出海都不会是理想的战略重心,“可能2028年之后才会郑重考虑出海,在此之前以平行出口为主。”
首先理想的大车策略在欧洲市场并不适用,其次,也有消息人士透露,理想汽车内部曾对海外市场数十个国家做过分析,但只有寥寥几个国家重视家庭用车。当然,与会人士也都表示,战略会的主旨是做战略讨论,并不直接代表落地执行计划。
但依然可以预见,扎根在20万元以上家庭用车的理想,未来数年内都会将国内市场视作核心主战场。
要想留在竞争极其激烈的赛场,理想汽车的确需要在增程车辆体系之外,建立全新的纯电车能力体系,并迅速追补智能化能力拼图,以及为未来的百万辆市场规模,筹谋更细密的产业链布局。这些都需要真金白金的投入,理想汽车也无疑将走出舒适区,进入新节奏。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