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知访谈】对话蔡洪滨教授:积淀二十余载,新发展格局下商学教育应如何创新?

港大经管深圳校区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深圳校区 2023-12-24

全球格局正经历深刻变化,地缘政治冲突、供应链分化、能源转型、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为全球经济发展和企业经营带来机遇与挑战。传统商学教育亦不断寻求突破创新之路径,培养顺应时代变化,特别是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管理型人才。


2021年,值香港大学经管学院建院二十周年之际,学院正式启动建设深圳校区,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希望协各方之力,以教育为抓手,为大湾区的各类产业发展输送人才。2022年11月,港大经管学院深圳校区开幕并投入运营,一年多以来,深圳校区着力教学、研究、创新创业三大领域的各项业务发展,并取得初步的成果。


适逢深圳校区正式启用一周年,我们邀请到著名经济学者、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博士、香港大学经济及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蔡洪滨教授进行对话,探讨下一个二十年,商学教育应该如何创新。



深知访谈

/ 第一期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大湾区有哪些发展机遇?

  • 如何布局和打造具有独特价值的商学教育网络?

  • 香港大学经管学院设立深圳校区的初衷、定位、发展机遇及未来展望是什么?

  • 港大经管学院深圳校区将如何促进人才发展、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






*以下文字根据蔡洪滨院长访谈内容整理


01

战略布局


01

当今社会,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发生深刻调整,您如何看待这些调整与变化?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变化下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蔡洪滨:近几年,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拓展。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也与过去的几十年截然不同,我们应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长期性要有足够的认识,从国家发展战略中把握机遇。面对外部环境云谲波诡,国家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面对内部新常态,国家提出高质量发展和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战略布局,意义重大。我坚信,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成为新的增长极,为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提供新的动能。

这也是我们作为商学院学者和管理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如何在新的发展格局下推动商学教育的创新,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建设的背景下,建设亚洲一流商学院。港大经管学院地处大湾区核心位置,过往二十年里,我们积累了卓越的科研师资基础,依托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快速成长,成为亚洲顶尖的商学院之一。在全球治理体系发生深刻变革的当下,我们秉持独特的发展优势,顺应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将国际化的资源和人才优势,结合大湾区在经济、金融发展上的优势,积极探索商学教育的创新发展,助力国家战略发展,为中国培养更具国际视野的企业家和管理型人才,为大湾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希望。与此同时,大湾区的经济及创新优势,又为我们的教学和研究提供优良的环境和丰富的行业案例,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02

您提及的要建设亚洲一流商学院,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将会采取怎样的战略布局?

蔡洪滨:二十年前,是全球化兴起的时候,各个经济体都携手打破时区与地区的界限,二十年后,“去全球化”迹象开始出现。但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国际顶尖商学教育需要重视一个重要趋势“Glocal”,即“全球视野,本地优势”。这是因为各个经济体之间的联系依然紧密、难以割舍。对企业而言,在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变得日益复杂的时代背景下,拥有全球视野并深入了解各地经济情况反而有助于增强竞争力。


正是出于这一考虑,港大经管学院积极从国内国际两个维度布局,提出“植根香港,融入中国,面向世界”的发展定位,开启商学教育的“双循环”发展。2021年,我们成立北京中心,2022年,相继在特拉维夫成立以色列创新中心,在胡志明市成立越南代表办事处,在香港中环成立创立方。2022年11月,我们的深圳校区在深圳福田区正式投入使用。至此,我们形成了独特的国际商学教育网络平台,使我们在人才培养、商学研究和国际合作等方面拥有独特的全球视野和本地优势。

03

正如您所提到的,深圳校区是港大经管国际商学教育网络平台布局的重要环节,可否介绍下设立深圳校区的初衷和定位?

蔡洪滨: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的功能与角色定位,深圳与香港都是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深圳对接“内循环”,连接中国内地市场,香港则对接“外循环”,是通往国际市场的桥梁。


港大经管深圳校区是由香港大学与深圳福田区人民政府基于战略合作共识,以港大经管学院为载体,以“一院两区”模式,共同打造的深港两地教学融合、产研融合、人才互通、创业创新的合作平台。

港大经管学院深圳校区

凭借区位优势叠加政策助力,深圳校区可与香港校区在资源上无缝链接,并从教学、研究和创业创新三大方向发力,助力区内企业发展。教学方面,深圳校区可深入调研、了解大湾区的人才需求,推出定制化课程。研究方面,深圳校区可依靠港大经管科研实力和师资力量设立研究院,开展科研项目,吸引科研人才,产出前沿研究、政策建议、案例研究等成果。同时,我们也在深圳校区设立了“元创谷”创业基地,利用港大科研实力、校友网络等,帮助创业企业实现成果转化。


我们希望深圳校区在大湾区这片沃土上,在“开放、创新、包容、奋发向前”的深圳精神的鼓舞下,探索出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的道路。

元创谷


02

独特优势


04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圳也被视为“中国硅谷”,孕育了不少国际领先的科技创业公司。您认为港大经管如何投身于大湾区的科技创新浪潮中?

蔡洪滨:大量的经济学研究表明,推动科技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作为重要目标的大湾区,具备坚实的科技创新基础,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有数量众多的大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还有众多政策支持,正是科技创新的热土。


过往,由于政策、经济业态差别,海外科技成果很难在内地落地。如今,深圳校区可以乘着大湾区战略发展大势,为跨境科研成果转化提供支援,同时为大湾区科技企业走向成熟提供人才。


深圳校区下设深圳研究院,从经济战略发展、金融科技、数字经济、智慧健康、ESG、人工智能六大方向开展研究,聚焦产学研相结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合理机制,深圳研究院开展产学研合作、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例如促进和深圳本地企业的更多合作、加强学术界和企业界的交流等。目前,已经有第一期24个科研项目正在进行。更多实践型科研项目即将落地。


成果转化方面,深圳校区积极开展政策建议和案例研究,为深圳市和企业发展建言献策。从事科研的教授基于科研成果,形成新的教学课程,比如ESG系列课程、AI课程模块等。此外,深圳校区的元创谷,正在为高新技术领域创业企业提供产、学、研、融一体化服务,让先进技术落地生根,造福社会。


我相信,深圳校区能够在打通“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化应用—企业孵化”全链条通道的探索上取得更多成果。

05

人才是企业、地区甚至国家发展的根本。您能否分享港大经管,特别是深圳校区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独特策略和经验?

蔡洪滨:我们应该抓住大湾区发展机遇,将学院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深入结合,传授世界领先的企业管理和商科创新教育,培养新时代的全球领军人才。在这样的发展战略方向下,需要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港大经管学院已经拥有一支国际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我们渴求更多人才,希望通过进一步改善学院教学和科研软硬件环境,吸引更多顶尖国际学者加盟。有大师才有好的商学院。另一个方向是继续深化国际化教育网络,我们与许多国际知名大学和商学院建立合作关系,鼓励学生、科研人员和创业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竞争力的大湾区人才。


深圳在持续的高速经济发展和创新高地建设上,持续流入国际化人才,汇聚一众高层次精英,他们对高质量教育及国际化培训的需求日益强烈,港大经管深圳校区作为重要的吸引和培养人才的平台,让我们更近距离地了解深圳市的人才需求,结合港大优质师资和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推出大湾区相关课程,比如吸引众多企业中高管的香港大学大湾区在职MBA项目,以及面向企业的定制课程和高管教育课程等。深圳校区作为连接深港两地的资源平台,必将为优秀学者们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商学教育资源,进而打造大湾区国际化人才的蓄水池。


03

未来展望


06

正值深圳校区成立一周年,您对港大经管学院的学生有什么寄语吗?

蔡洪滨: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在香港大学演讲时表示:“香港大学是我知识的起源、精神的家园”。百年之后的今天,面对时代大变局,我们要有同样的情怀,除了提升自我和发展事业外,我们要对社会有所贡献。香港拥有“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加上国家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让我们可以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希望港大经管学院深圳校区从全球视野,到湾区优势,从创新赋能,到卓越进取,为港大经管学院的发展创造更大的辉煌,为推动商学教育创新,和大湾区经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关注我们

【深知】是港大经管学院深圳校区推出的学术专访栏目,旨在通过邀请来自产学研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经济战略发展、数字经济、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健康、ESG等领域的前沿热点话题展开访谈,推动国际领先的科研方向、科研创新、科研成果与大湾区各行业的实际应用场景相结合。与智者同频,激荡思维,展望未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