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硅片打架,光伏完了?

金石道人 金投研 2021-12-06

公平!还是TM的公平!


如果要让今年的光伏组件企业用一句话,表达他们的心声,我想这句话一定很合适。



过去几年,光伏行业持续高景气,在去年“双碳”目标的提出,更是在本就火热的市场上,再添了一把火,装机需求持续攀升,带动上游硅料与硅片的需求的大增。供不应求下,涨价潮随之而来。



从年初开始,硅料和硅片价格快速上涨,硅片价格上涨超过70%,硅料更狠,涨了220%(财新智库11月14日报告)。涨价潮下,很多企业也是赚得盆满钵满。看下图的合盛硅业净利润,只能用四个字形容:


芜湖!起飞!



但是,如果细看行业内部,却是冰火两重天,最惨的是中游的组件企业,上游成本暴增,下游又强势,很难转嫁成本,日子过得极其凄惨。


因为沉重的成本压力,9月底,隆基、晶科等五大光伏组件企业就开始呼吁下游适当延迟电站安装计划,希望需求下降能减小硅料涨价的压力。



就在这种极其不公平的情况下,组件企业苦苦熬了一年,但最近,这种日子终于看到曙光了。


12月2日晚间,中环股份宣布硅片产品全线降价,最大降幅12.5%,仅仅两天前,光伏龙头隆基股份调整了单晶硅片的官方报价,各尺寸硅片价格降幅为7.2%至9.8%。


公平,终于来了!但与之同时来的还有一个疑问:光伏的行情,完了吗?


预期之内的降价


关于降价原因,隆基股份自身的说法是,技术进步基础上,隆基股份的硅片价格得以下调,此外也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但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则认为,硅片降价是受库存积压影响。


虽然各执一词,但后者的看法更有说服力,也更符合当前市场的主流看法。


此前,在《美国降关税了,光伏能涨多久?》一文中,借着美国降低关税这个契机,我们介绍过,当前光伏行业上下游激烈的博弈。


再简单复习一下,从硅料企业购入工业硅粉生产出硅料之后,到最终端的电站建设,光伏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



下游装机需求的暴增,引发上游硅料价格的涨价,但组件企业和电池片却涨不动,因为他们的需求来自于发电企业,而电价又基本保持平稳不动,一旦成本过高,就会影响企业建设电站。


这种情况下,产业链的利润基本被硅料企业拿走,但这种畸形的分配体系,也到了将要终结的时候。


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产能扩张,硅料如此丰厚的利润,自然会导致大批企业扩张产能,按照目前的规划,从12月份开始,包括通威、大全、保利协鑫的产能等企业的产能就陆续开始释放。



而且,如此丰厚的利润也引来了大批新玩家入局,在硅片赛道,不仅是代表传统势力的隆基和中环,双良节能、上机数控等企业也大举进入。


某种程度上而言,这条赛道已经变得无比拥挤,不仅如此,在需求上,上游成本的大幅上涨,也压制了终端的需求。


今年初的时候,由于去年最后两个月出现了抢装潮,市场曾乐观估计今年新增装机仍有可能超过55GW,但今年1-10月份,全国光伏新增装机量都只有29.31GW,和预期相差甚远。


进入第四季度,抢装潮曾一直是支撑价格的原因,但时间都到了12月,抢装潮也迟迟未至。


需求没有增量,供给陷入内卷化。事实上,这次降价本就是市场预期之内的事。


价格很重要,但需求更重要


尽管现在市场的注意力集中在硅片的降价上,但我们认为,长期来看,需求放量才是光伏行业最重要的逻辑,而价格只是次要逻辑而已。



对光伏行业而言,如果放到10年的大视角来看,行业的综合价格是大幅下降的,以这次引发渲染大波的硅片为例,从2014到2021年,其价格下降了超过50%。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龙头隆基股份的毛利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是在持续上升。而它的净利润,10年来更是增长了接近40倍,其中的核心原因,就是需求的快速放量。



对于光伏行业来说,短期受到价格影响,或许会有一些情绪的压制,但是,我们认为,这次隆基和中环的降价,反而会成为国内装机量开始上升的起点。


而且,正如前文所说,本在预期之内的装机潮,由于受到今年硅料价格上涨的压制而落空,导致今年的装机量不及预期。


但正因如此,今年计划之内的装机被推迟到明年,明年的需求将迎来大爆发,而最先受益的,就是在今年的畸形价值分配体系中,受损最严重的部分。


2022年投资逻辑


对于2022年光伏各环节的价格和利润率,中金公司研究部有过预测。



我们认为,以下方向最值得关注:


组件企业:今年最惨的环节,也是上游降价后最受益的环节,对于组件厂来说,电池片是其主要成本,而硅片在电池片的成本结构中,占比又超过70%,一旦硅料价格下降,是最直接的受益方。


再加上明年的装机量爆发,相关企业利润将迎来大爆发。



电池片:电池片是除组件之外,最受益成本下降的环节,此外,对于电池片的技术革新也是未来10年光伏降本提效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在电池片的各种技术路线中,HJT是最受关注的,在转化效率和成本上都更有优势,将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我们在《光伏异质结:颠覆式技术革命带来哪些投资机会?》中也做过解读。


胶膜和逆变器:主要是受益于光伏装机需求增加,带动逆变器、胶膜和出货量提升,中金公司预计21年全球胶膜需求可达26.5亿平米,同比增加33%,市场处于较快提升阶段。


逆变器不仅用于光伏,还能用于储能,在双重需求带动下,未来想象空间很大。


最后,回答一下标题提出的问题:光伏不仅没完,正相反,硅片降价,意味着压制行业需求的因素终于终结,行业迎来新生。


我们精心整理了光伏核心公司名单,点文末“在看”,进入金投研公众号主页,点击右上角“发消息”进入对话页面,在对话框中输入“光伏”,就能得到表格。

点个“在看”,鼓励我们继续前行!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