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贺岁档电影,非得有沈腾不可吗?

长青台 业余艺术家MAart 2023-06-26

2022年底,长达3年的疫情防控走向落幕,中国电影市场在2023年的春节档也终于“解封”。
人们对大热电影《流浪地球2》和《满江红》作出的评价也许不一,但统一的是,几乎所有人都在感慨,“好久没看到电影院里有这么多人了。”
沈腾,作为电影观众所熟悉的“国民面孔”,在今年春节档电影中依然贡献了“国民度”。

沈腾《满江红》剧照

与沈腾相关的“含腾量”“含麻花量”,似乎也已经成为中国现代喜剧电影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沈腾,这个曾从小剧场走上春晚、又走向银幕的“军艺校草”,对中国电影到底意味着什么——爆款、流量,或者公众情绪的凝结?
中国春节的贺岁档电影,必须有沈腾吗?
01 从“郝建”到沈腾
春节,似乎总能成为沈腾人生的“转折点”。
2012年春晚,沈腾饰演躺在地上抉择“扶还是不扶”的路人,“郝建”的名字一夜红遍大江南北,沈腾背后的“开心麻花团队”也在随后几年的春晚小品中渐渐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

春晚小品《扶不扶》

2019年春节档,沈腾主演两部作品《飞驰人生》《疯狂的外星人》,片中的他驾驶失控的赛车,飞驰着冲出悬崖,或是做白酒代理,对外星人喊着赶紧“毁灭吧!太累了!”……新的角色几乎奠定了沈腾在中国喜剧电影市场中的口碑:
有沈腾应该就不会难看
沈腾《疯狂的外星人》剧照
两年后的春节档,沈腾参演贾玲导演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这部票房一举拿下中国市场第二名的亲情系影片,让沈腾一跃成为彼时中国影史票房第一的演员。
沈腾《满江红》剧照
2023年,沈腾饰演电影《满江红》中的“张大”,有人评价说,沈腾与角色“不够匹配”,也有人说“精忠报国”四个字纹在喜剧演员身上未免有些荒诞……尽管评价褒贬不一,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影预告片里沈腾的亮相,依然是不少观众前往影院的重要理由。
从话剧舞台上的演员,到春晚上的“郝建”,再到节假日银幕前的笑星——角色的特点,帮了沈腾很多。
沈腾《飞驰人生》剧照
回看春节档电影、春晚中的角色,不论是寒酸中充斥着乐观主义精神的“郝建”,还是在人生低谷时无畏一路冲出悬崖的“张弛”,亦或是在庭院设局中以笑谋局、以慎解局的“张大”……这些角色都普遍有着一个共性:
在人生被迫扼吭夺食、道尽途殚之时,总能用自嘲甚至戏谑的方式乐观地在苦难中看到机会在黑暗中寻得光明然后“绝处逢生”
“误会”“窘迫”以及一些严肃的“黑色幽默”,往往成为了构筑这些喜剧角色背后剧情的关键内容——相应地,释然”“化险为夷”以及“涸鱼得水”的和解,也成为了包括春晚小品、春节喜剧电影在内的固定情节。
沈腾《满江红》剧照
沈腾和他所成功塑造的一个个角色,也在这类“摆脱困境”式的中国喜剧电影本土化创作中,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喜剧招牌。
在过往的访谈中,沈腾曾透露自己年少时就喜欢模仿赵本山、黄宏等人的喜剧表演。事实上,回顾中国的喜剧视听内容发展历程,以赵本山等喜剧演员为代表的春晚小品,或许也是中国现当代喜剧内容的范本式“教程”
赵本山春晚小品
春节,是沈腾人生的“转折点”,而在数年前的春晚舞台上,赵本山的一句“扯蛋扯蛋,就是从这来的啊”,或许也是包括沈腾在内的诸多喜剧演员的灵感来源——毕竟,“能把灾祸和不幸吓走的,只有纵声欢唱的人。”
02 中国贺岁片20年,观众需要怎样的喜剧“面孔”?
比起周星驰、吴孟达几乎填满大陆喜剧电影档期的上世纪,沈腾显然是后起之秀。然而,细数中国内地“贺岁片”的电影角色,沈腾其实只是众多“国民面孔”中的一个。
1999年,冯小刚导演的贺岁片《甲方乙方》票房大卖,成为内地第一部为春节“贺岁”拍摄的商业电影。此后七年里,葛优与冯小刚连拍五部贺岁档电影,“贺岁看葛优”渐渐成为喜剧电影观众的习惯。
随后的时间里,包括宁浩、张艺谋等在内的导演都为“春节档”电影贡献不少,但葛优所饰演“无所谓,也有点累”的小市民形象,仍然是“平民喜剧”电影中最具代表性的“春节角色”。
《甲方乙方》剧照
2012年,徐峥导演的《人在囧途之泰囧》作为“合家欢”式贺岁片爆红,引发了真正全民意义上的电影“贺岁”,随后的《唐人街探案》《人在囧途之港囧》也成功证明了此类公路喜剧电影在春节档播出的可复制性和市场价值——
影片中乡村“草根”形象的王宝强和总能遇到种种错位矛盾的黄渤、徐峥,成为了新的“春节面孔”,一些有关贫富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啼笑皆非的矛盾不断被提起,时能成为笑料有时也能成为反思
王宝强《唐人街探案》剧照
“贺岁档”,也由此成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节点,在此之前,中国内地电影观众对于节日的集中记忆大多来自“春晚”,而自此之后,“合家欢”电影、“喜剧片”成为了春节档期里电影市场的“集体狂欢”的新燃料。
沈腾,作为所谓的“后起之秀”,其实也早已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新“国民形象”——喜剧角色,不仅是内容创作的喜剧性的展现更是国人情感记忆的集中凝结
《你好,李焕英》剧照
春节档电影,其实也借用这些总是能够“危为安逢”的经典角色和“面孔”,有了承载观众集中情感的媒介。一方面,“围坐圆桌旁”的团聚性仪式已经让贺岁影片成为大部分中国人的媒介仪式,另一方面,贺岁片也见证着社会变迁、维系着家国认同、共享着中国有关“团圆”的文化理念
至于春节档的“喜剧面孔”,其实是谁、是怎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张面孔的形象是否能够代表多数电影观众的“大众性”“平民性”,是否能够象征着中国对于“春节”的传统观念里,有关“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理解
03 结语
“潮起潮落,尽是汪洋。”
春节档电影的“国民面孔”,其实也像潮汐涨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迭代更换。
所以,回到开头的问题,中国春节的贺岁档电影,必须有沈腾吗?
答案是否定的。演员、角色和作品,能否永久地留在电影市场的舞台上,是始终不确定的命题,但可以确定的是,一位演员、一个角色、一张面孔、一个故事所带来的情感凝结,一定能够成为永久的记忆——电影,特别是中国电影,比以往更迫切地需要这样闪烁的记忆

文字|长青台

编辑|奂饷嘉

排版|奂饷嘉

图源|豆瓣

业余艺术家,与你分享各种观点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往期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