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妇女节特刊:粉红税,不应该绑架我们

六罐 业余艺术家MAart 2023-06-26



引言


今天是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相信大家都看到了各大商家为了吸引女性消费而宣传“女神节”“女王节”的标语。因此在今天,我们选择转载这篇首发于【侃知窗】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在生活中避免这些针对女性的“粉红色消费陷阱”,并在未来共同见证“粉红税”的灭绝。

同样的婴儿学步车,为什么粉色的比蓝色的更贵?同一双运动鞋,为什么女鞋比男鞋要价更高?


纽约市消费者协会(NYC Department of Consumer affairs)等机构的数据显示,在不改变产品工艺品质的情况下,商家倾向于对女性消费者收取更高的价格,这样的价格差异甚至可以达到87%。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新的概念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这个概念即“粉红税”


粉红税(PINK TAX)

——既不“粉红”也不“税”



粉红税的简单定义是“the gender-based price discrepancy”,直译过来就是基于性别的商品价格差异。也有文章写,粉红税指在面对同样或者相似的商品时,面向女性所设置的更高价格。


更进一步地说,粉红税是一个很微妙的名词,虽然名字里有“粉红”和“税”,却不可以单纯用“粉红”和“税”来理解。


“粉红”来源于同种商品在面对女性客户时通常会倾向于选择的粉色包装和装饰,但如果只用颜色来区分此商品是否带有粉红税或许会有些狭隘,且在现实的商业市场中,面对女性提高价格的也不只是“粉红色”的商品。粉红税中的“粉红”用来代指女性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刻板印象的体现,这一点在后文将会继续探讨。


虽然名字里带个“税”字,粉红税却并非一种“税收”。相比于税收的流向政府,商家在售卖更贵的女性产品时收获到的差价却并不会全数流向国家,这一笔钱会更多地让卖家受惠。粉红税中的“税”似乎可以被理解为面对女性的“额外征收”。它可以表现为同价下更少的货品、更差的质量,比如“妈妈牌”和“爸爸牌”相比少了20克的牛排,或者是同一件商品面对女性时更高的价格。


凭什么女性要多付钱?

——粉红税产生的原因



2018年,汉堡王在美国开展了一项粉红税测试活动“粉薯条”。在一些门店中,汉堡王推出了“专属于女性”的粉色长睫毛的霸王鸡条包装盒,售货员会要求女性多支付1.5美元,而仅仅是因为这个盒子的粉色包装。


实验的结果是,所有的女性顾客都拒绝了粉色包装,也拒绝了额外的支出。一位女性顾客质问店员,“我和男性拿着同样的产品,为什么你要我多付钱?”


汉堡王的“粉薯条”活动视频截图


对啊,凭什么女性要多付钱?凭什么如此理所应当的认为女性要为粉色包装买单?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有关于刻板印象。“女性多付钱”的粉红税不可避免的与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相连。


对女性来说,“粉色”的印象就像是一个无形的诅咒和枷锁。我们不排除有真心喜欢粉色的女性,但我们也不能回避社会在粉色上折射的、给女性强加的标签。


提到粉色,下意识地我们会想到什么呢?可爱美丽?娇弱无助?而这些品质又是否是被大众期待的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呢?


日本的专栏作家Jane Su在自己的著作中写到:“没有比粉色更自恋烈性更强的颜色,也没有比粉色更加献媚和发情的颜色……带着粉色的东西仿佛在表明想受到宠爱一样……很多人都认为‘说到女人,那就是粉粉的呀。’”,这或许有些偏激,但真的不无道理。


粉色和特定的品质捆绑、女性和粉色捆绑,也正是在这样的绑架中,商家刻意区分男女款式,暗示着女性购买“粉红色的”、“看起来”更精美的产品和服务,商家在对这类产品提价的同时,也就预示着女性被强制支付了超额的金钱。



而正如上文提及的,在商业市场中,粉红税不只出现在粉色的商品上,粉红税中的粉色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它可以是粉色的商品外观、也可以是层层叠叠的外包装和“装不下任何东西”、“徒有其表”的牛仔裤口袋。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则又要谈及对女性另一个方面的“刻板印象”。


女性的消费行为往往会被扣上“高消费欲望”和“低金钱概念”的帽子。我们可以把粉红税当作商家选择的一条盈利捷径,在普遍的观念中,女性花钱更加大手大脚,女性对钱更没有概念。


也正因为女性被给予了这样的印象,商家才会格外重视和区别对待这样一群“粉红色”的顾客,进而导致粉红税的出现。可我们应反思的是,女性的品格是天生如此,还是被诱导成这样?



再者,从商业市场角度来看。在关税方面,以美国为例,美国资产公司Pipeline Equity首席执行官卡蒂卡•罗伊指出,美方对进口产品征收的关税对女性造成了不成比例的伤害。在2015年美国的服装进口上中,女性服装关税为15.1%,而男性服装关税为11.9%,女性服装被征收的关税整整比男性高了3个百分点,女性也因关税性别差异而被迫承担了更多的关税压力。


而生理用品方面则出现了商品市场被垄断的情况。最为典型的是卫生巾、卫生棉条。在此类商品的市场中,价格高的品牌垄断了整个行业,价格低的品牌被迫退出。女性生理用品是典型的女性向支出,而男性是没有这一层额外的支出的,如果要以剃须刀举例来反驳,只能说在女性角度,剃须刀被换成了脱毛膏、脱毛仪和更加昂贵的冰点脱毛美容项目。女性的生理用品价格高昂、难以降价,且女性无法回避这样的支出导致着女性支付更多的粉红税。


虚假的关注和被忽略的女性



实际上,商家经常一边呼号着“为了女性!”,一边暗示着女性去支付加上了粉红税的产品的高昂价格。西班牙学者曼扎诺·安东认为,市场上存在大量专门向女性销售的产品,多与社会中对女性“美”的期待相关,但这些产品的差别化有时是没必要的。商家将女性“应该有的”样子营造成模板,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打造符合此要求的产品,接着提价,一系列操作下来便可以赚的盆满钵满,这无疑非常荒谬。


况且,这作为粉红税多花出去的钱最终换来的真的是女性的需要吗?很多时候,答案是否定的。


《艾伦秀》的主持人艾伦·德詹尼丝曾经在节目上分享自己的经历,同样的通便药,粉色的包装整整少了40粒;同样的逃生锤,区分出了更小的、粉嫩的女性专用款,售价更贵。艾伦说:“我们付了更多的钱,买了实际价值更少的东西。我们不想要粉色锤子,不想要粉色通便药。我们想要一样的商品,一样的价格,我们还想要一个光线安全的更衣室。那才是我们想要的。”


艾伦秀上关于男女款通便药的展示


事实上,不只是艾伦,只要留心,很多女性都会发现货架上的自己被暗示购买的商品,在内容上与男款相比并无二致,而只是被营销出了所谓专属于女性的属性,或许也并没有看见女性真正的需求。看似是在为女性考虑,实际上只是不断给女性套上臆想的帽子,然后用这顶帽子强迫着女性去花更多的钱。


之所以女性真正需求不被看见,有这样的原因——在社会考量中,女性通常是缺席的。


正如艾伦所说,“我们想要的是一个光线安全的更衣室!”,但女性的这些需求却总是不被看见。在《隐形的女性》一书中,作者卡罗琳认为,在大多情况下,这个世界的“默认设置”是男性,女性的缺席无处不在,却又鲜为人知。


女性真正需求被忽视,女性承担着“生而为女”的代价。举例来说,纽约大学鲁丁运输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并得出女性在通勤上也承担着“粉红税”的结论。调查结果的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女性对公共交通的不安。在调查中,超过一半的女性有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受到骚扰的担忧,其中有29%的女性表示自己不会选择在深夜乘坐交通工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女性在交通上的花费。


不仅如此,医护人员的基本工作服装、宇航服、消防服皆是以男性为标准设置、汽车的离合器和座椅相隔的距离也是以男性为标准、“出不了女钢琴演奏大师”的背后是钢琴琴键长度也没有考虑过女性手指长短……因为性别,女性一次又一次付出本不应当承担的代价。更何况,女性平均工资远低于男性平均工资是现在不争的事实。


男性平均薪资相比女性有31.8%的优势(2020)


争论与困境


可针对粉红税的争论其实从未停止。


有批评者认为,其实没有任何人或者机构能够强迫女性购买“粉色”商品,尽管市场有引导购买的嫌疑,最终决定花钱购买更贵产品的个体仍然是女性本身;还有人认为,在部分产品上,如粉红税“大头”的洗护用品,男女款有着必定的区别。男女肤质、体质的不同,总会导致产品成分的不一,从而导致价格的区别,服饰上,女款衣物也通常要比男款衣物更加精细……


在实践上,粉红税问题也遇到了困境。其实早在上世纪的美国就已经开展了部分关于粉红税的立法实践,但一直难以推广实行。


这是因为粉红税有着自身难以回避的困境:首先,很难彻底确定在面向男性和女性的类似产品的完全一致,在涉及到粉红税问题时,一旦销售者开始解释男女产品的不同,有关粉红税界定的法案就很难真正实行。其次,有关粉红税的案件都体量很小和过于零散,比如,很少会有人为了一件衬衫多花的钱去找律师和售卖方打一场官司,这也导致了粉红税相关法律的效力被打折扣……


但无论在场域中存在多少争论,我们都难以否认粉红税存在的事实。


正如克里亚多·佩雷兹所说:“无论是从公正的角度、商业的角度,还是从财务角度来看,如果你想要创造世界趋之若鹜的服务和产品,那么忽视世界上一半的人群是没有道理的。”女性作为世界上另一半的天空,她们的需求应当被看见、权利应当被保护。粉红税仅是向男性倾斜的权利的一个小角度体现,却依旧不可避免地,为无数的女性带去有形或者无形的伤害和困扰,而女性在这样显眼荒谬的倾斜面前甚至无能为力。



现在并不是女权发展多么顺畅和兴盛的阶段,甚至相反,社会事件频发、女权主义者说不出话,还会被扣上各种各样的帽子。无可抑制的失望和无力包围着试图做出改变的人们。


但是这或许就是改变的代价?我们共同期许着一个平等的世界,但这样的世界成为现实并不容易,想要打破,就应该有付出更多东西的勇气。


柏瑞尔·马卡姆是一名女飞行员,她也是在这样一个男性独尊的行业里,第一次实现单人由东向西飞越大西洋的飞行员。


她的回忆录《夜航西飞》里写到:“虽然未来藏在迷雾中,叫人看来胆怯,但当你踏足其中,就会云开雾散。”


或许对所有的我们来说都是这样,虽然被迷雾包围着,但还是勇敢迈入吧,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共同举杯:“敬终将到来的光明未来。”


文字|六罐

编辑|奂饷嘉

排版|奂饷嘉

图源|原文&觅知网

B站&新浪微博|业余艺术家MAart

欢迎你来私信投稿!


【下期预告】

观楼|这部纪录片为“女权”正名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往期精彩内容↓


喜欢就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