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3年8月17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钧正平丨这样的政治干部为什么能够凝聚军心,深得人心?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钧正平工作室 Author 李约铃

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志愿军战士英勇顽强、舍生忘死、浴血奋战,坚守近30个小时,先后5次整编部队,打退美军多个波次进攻,直到接防部队到达,始终没有让敌人前进半步。
这是电视剧《功勋》展示的抗美援朝战争中346.6高地上出现的战斗场景。
当时在开城的谈判桌上,美方代表狂妄叫嚣,因其握有制海权、制空权,所以在划分军事分界线时,必须在陆地上得到“补偿”——“要求你们从现有控制线分别向后撤退30至60公里”。这一霸道无理要求被我方拒绝后,美方代表恼羞成怒,撂下狠话:“那就让机关枪和大炮发言吧!”

在这样的背景下,346.6高地之战打响。以几倍兵力进攻,用飞机和大炮疯狂“辩论”,却最终受到重创无功而返的美军怎么也不会想到,带领部队顽强阻击他们的竟是我军的一名政治干部。
要知道346.6高地阻击战是一场敌我双方力量极其悬殊的战斗。李延年所在的连队面对的是美军的精锐部队——骑兵第1师。这支美军老牌部队,装备极其精良,且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如何在武器装备明显劣势的情况下,凝聚军心人心,进而产生强大的战斗力对抗敌人?或许我们能从这名政治干部身上找到答案。
身为连队指导员,李延年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真正做到了以身作则,爱兵如子。他设身处地地替每一个战士着想,将共产党人最优秀的品质,如平等、尊重等潜移默化地移植到战士们的脑海中,融进灵魂里。
上级要对“解放战士”进行思想审查,尽管李延年心里清楚这些战士绝对可靠,但军令如山,必须执行。怎样才能证明这些“解放战士”的忠诚?李延年选择兵行险招。深夜,他拿自己当诱饵,带着要被审查的几个战士,假装投敌,以引诱蛊惑人心的国民党军官。最终凭借斗智斗勇,他用“锄奸行动”洗刷了战士的清白,同时凝聚了军心。
当连长被抽调到营部后,李延年将指导员和连长的职责一肩挑,同样展现了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军事指挥能力。
战争的本质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越是敌军在兵力火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越是要通过保存部队的有生战斗力量消灭敌人。这一点在李延年指挥的346.6高地争夺战中体现得极其明显。
在这场粉碎美军“秋季攻势”的作战中,7连奉命突破敌人炮火封锁,前往支援8连、9连。为尽可能减少部队运动中的伤亡,李延年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前沿调研,总结出美军“1分钟炮火,3分钟间歇”的封锁规律,从而指挥7连战士们以分段跃进的办法,未伤一人通过了炮火封锁地段。可以说,战士们安全渡过的每一步,都是李延年以生命为赌注换来的。每一次叮嘱,都是他对每位战士生命负责的表现。
战斗进行到白热化阶段,当美军一番狂轰滥炸后,志愿军战士从掩体中爬出准备反击时,却意外发现枪管被尘土堵上了。眼看敌人就要冲上来,关键时刻李延年现场示范,指挥战士:“用手榴弹、炸药包和掷弹筒打!”他先用掷弹筒打了一颗手榴弹,接着又打了一颗六〇炮炮弹。手榴弹和炮弹都在敌群中爆炸,战士们纷纷效仿,美军的第一波进攻就这样被手榴弹和掷弹筒打退了。
经过美军几个波次进攻,李延年所在的营连续血战、伤亡极大,全营的干部几乎伤亡殆尽,4个连队的剩余人员处在各自为战的状态中,几乎陷入绝境。危急关头,李延年挺身而出,冒着炮火通过交通壕奔走各个阵地,硬是把原本已经一盘散沙不足1个连的人员,重新编组动员,再次迸发出巨大的战斗力,连续把攻上来的美军硬给打了下去……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李延年的带领、指挥和影响下,临阵退缩的“逃兵”上了战场英勇杀敌,不被信任的“解放战士”舍身炸掉了敌人的坦克,被分散包围的“散兵游勇”多次重组凝聚成新的战斗集体……

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面对美军强大的装备碾压和火力覆盖,346.6高地上的志愿军战士之所以打不垮、打不散、打不倒,正是因为李延年以身作则、立身为旗,遇到困难抢在先、面临危险冲在前、置生死于度外,与战士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用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把官兵凝聚在一起,最终依靠压倒一切的“气”战胜了敌人铺天盖地的“钢”。也正是有许多像李延年这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干部的率先垂范,才锻造出了有血性、有战斗力、无往不胜的人民军队。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革命战争年代,喊一声“跟我上”和吼一声“给我上”,可谓是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无论是井冈山斗争、红军长征还是解放战争,我们的军队干部都是冲锋在前,以身作则。而反观国民党军官则往往站在后面,空喊口号,言而不行。人心向背,胜负立判。
被誉为“政工元帅”的罗荣桓曾多次强调干部的带头作用。他说:“现在做政治工作不是靠上课,讲大道理,更不是靠哄靠骗,而是要靠支部的堡垒作用,靠干部以身作则,靠宣传鼓动。”“首先要靠党员、干部来忍受,再把群众带动起来,不能叫人家吃苦,自己倒坐在马背上。”
罗荣桓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战斗中,他冲锋在前,处处发挥模范作用;生活中,他吃苦在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1935年8月进入雪山草地后,寒冷饥饿困扰着红军战士。罗荣桓把战士们就地为他搭建的草窝让给了伤病员过夜,把难得的一碗野菜汤留给掉队的病号吃。他的率先垂范,鼓舞了战士们的士气,从井冈山斗争至长征胜利,部队越战越勇。毛主席对罗荣桓赞赏有加,称其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政治工作始终是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而作为政治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技术过硬是开展政治工作的“通行证”。只有具备“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讲、上战场能打”的素质,才能为广大官兵立起标杆。最近,《解放军报》宣传的几位政治干部可谓是树立了样板。火箭军某导弹旅政委李保国始终把打仗作为全力以赴的主业,走上导弹旅政委岗位后,带头学习最难的控制专业,很快掌握了某新型战略导弹的操作要领,在实装操作中做到零差错。陆军某特战旅原政委武仲良平时指导训练,他都会到一线为战士作示范,每天2小时的体能训练雷打不动……这样的政治干部当然受到大家爱戴,广大官兵称他们为“硬核政委”。

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反观如今某些政治干部,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只知道要求别人,不知道要求自己;让别人担当作为,自己却拈轻怕重;让别人廉洁自律,自己却以权谋私;让别人艰苦奋斗,自己却奢侈腐化。这样的政治干部,说得再好,也显得空洞;喊得再响,也感到苍白;装得再像,也觉得虚伪。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不仅会败坏政治干部形象,损害政治工作威信,更会不得人心,影响战斗力的生成。
什么样的政治干部能够深得人心,能够凝聚人心?李延年可谓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新时代,我们呼唤更多“李延年”式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勇于担当的政治干部。这样的好干部值得鼓与呼!

者 / 李约铃   


编辑 / 金   晶   

校对 / 龚   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   

感谢支持


林治波 | 毛主席——千古不朽的人民领袖
永远的圣人毛泽东
美国表扬咱了,是好事还是坏事?
毛主席睿智洞察了身后的历史千年、万年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