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公检法“三长”也没能保住他的人头

娄观 中央路知事 2022-04-17

         戳蓝字  轻松关注 观察时事


在江西省中部的宜黄县,发生了一件建国以来的罕事


握有生杀大权的公安局局长、检察院检察长、法院院长,却都甘愿给称霸一方的陈辉民做了保护伞。


报应可能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去年底,作恶14年的陈辉民被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了死刑,这“三长"也被拿下。



01


陈辉民,1974年生人,无业,初中,从小桀骜不驯,17岁就开始为非作歹。26岁时和弟弟纠结一批人马,逐渐当上了欺霸宜黄一方的黑道头目。


认识陈辉民的人,都说他有头脑,在黑白两道吃得开,胆大妄为,他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有上百人。



2005年,因为生意上的矛盾,陈辉民当街枪杀了生意伙伴,跑到福建避难,四年后投案自首。


陈辉民为了减轻罪责,谎称杀人的枪支是死者交给他代为保管的,他归还枪支时不慎走火,属于误伤。


同时,陈辉民为了圆谎,让小兄弟威逼死者大哥和生前女友,一起给他作伪证。


而最重要的是,陈辉民长期经营的保护伞这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2010年5月,在案件多有疑点情况下,县法院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陈辉民有期徒刑3年半,加上之前故意伤害罪,共获刑四年。


陈辉民出狱后更加嚣张跋扈,有恃无恐。他深知金钱的魔力,大搞房地产,通过暴力,恶意竞标,绑架威胁其他投标者,非法获利1000多万。



陈辉民还大搞黑色产业,包括开设赌场,经营黄赌毒,牟取非法利益,阴毒恶劣。


对黑来的钱,陈辉民除了用在组织日常的开销外,还拿出了一部分给了“保护伞”。


宜黄县人尽皆知,只要有陈辉民参加的工程,就不可能有公平的竞标,也没人敢投标。


多年来,在公检法“三长”的包庇、纵容下,陈辉民涉黑组织得到法外开恩


在陈辉民的骨干成员中,13起案件被从轻处理或逃避追究;14名成员因涉嫌违法犯罪取保候审后,没有被追究刑事责任;10名成员参与的4起犯罪被枉法裁判,导致5份生效判决被撤销。


02


2018年全国开始了扫黑除恶,江西省发布公众安全感和扫黑除恶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宜黄县在全省排名靠后。由此,点燃了陈辉民案发的导火索


为何陈辉民持枪暴力犯罪团伙作恶14年之久,可谓坏事做尽,罪行累累,却至今逍遥法外?


7月12日,在“卷进公检法三个一把手”的涉黑大案收网之际,抚州市委书记召集开了绝密会议进行战前部署。


因为,市委一班人深知“这个案子最怕走漏了一丁点消息,就有可能造成整个案子搞不下去。”



会议决定:打掉陈辉民涉黑犯罪团伙。同时决定提级管辖,由抚州市公安局直接侦办。7月14日凌晨3点,数百名警力雷霆出击


就在警方实施抓捕之前,“二把手”陈辉发生有不祥预感,多次开车在公安局附近转圈徘徊。


陈辉发这是在观察动静,随时准备逃跑,为了稳住陈辉发,警方将办公楼大灯全部关闭,营造出下班的假象


第二天,当陈辉发再一次来到公安局的时候,感觉到了一切正常,就取消了逃亡的计划。


抓捕当晚,刚看完世界杯的陈辉发,不安感再次涌上心头,他立马躲到了家附近的旅馆;凌晨三点,警方根据陈辉发近期的出行记录,准确锁定了他所在的位置并立即抓捕。



而另一支抓捕小组,也抵达了陈辉民的住处,看到屋里有灯。陈辉民在听到警方声音后,立马关上了灯,给枪上膛准备“殊死一搏”。


他的情妇抱着陈辉民哭着求他“千万不要做傻事”,陈辉民放下了枪,将门打开束手就擒。


雷霆行动一举摧毁了陈辉民为首的黑社会团伙


破获包括6起命案在内的各类刑事案件多达86起,抓获72名犯罪成员,缴获各类枪支35支,子弹800发,扣押涉案车辆20部,涉案金额865万元,各种资产共计一亿多元。


抚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犯故意杀人罪等20项罪名的陈辉民死刑,其弟弟陈辉发有期徒刑22年,其余九人分别13至20年不等有期徒刑,共有104人获刑。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


03


人在做,天在看。陈辉民在公检法“三长”的庇护下,最终仍然没有逃过死结。


陈辉民被抓后,拔出萝卜带出泥,随着这个黑社会团伙覆灭,其背后庞大保护网也随之浮出水面,


县检察院原检察长陶英华,县法院原院长杨新,县公安局原局长邹奇良,县公安局原纪委书记熊书华,县政府原副县长、县公安局原局长刘军先后被查。



还有,县公安局副局长孔文艺,镇派出所所长杨怀勇,县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管常庆被抓。


这里梳理这一案件的几个数据:1,抓获涉黑人员120余人。2,查获涉案枪支24枝。3,涉及实施违法犯罪107起。4,致6人死亡。5,横行江西宜黄长达14年。


就是这让人吃惊的一组数字,竟然就没有引起地方执法部门的重视和打击呢


黑恶势力坐大成势,必然有“保护伞”为其撑腰;黑恶势力屡打不绝,必然有“关系网”为其庇护。


尽管保护伞能一时保护他人,但“保护伞”却悲哀地不能保护他们自己。往往,“伞破名裂”是“保护伞”的必然下场。



在当今的官场,充当“保护伞”的并不是个案,也不是个别领域。一些官员为什么要去当“保护伞”?明摆着的就是背后的权钱交易。


忠告:党员干部切切不能被金钱迷住双眼,而用自己的远大前程和家庭的幸福去换取为他人的“保护伞”。




- End - 


@关注和转发,分享给大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