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

常华Andy Andy730 2024-03-16

来源:中关村信息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联盟,中国企业联合会,2021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指数与方法路径白皮书,2021年12月



行业能力建设重点方向


离散型制造业

  • 数字化快速协同研发

  • 生产过程精细化

  • 设计制造一体化


流程型制造业

  • 稳定生产与质量、安全、能源、环保精细化管控

  • 高效仓储物流协同管控

  • 复杂研发项目精细化管理


能源-电网

  • 电网全景运营实时监测、预警及预判

  •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设备运维检修指挥决策

  • 电网新能源消纳

  • 电网一体化的高效调度运行

  • 基于营配调贯通的快速响应服务

  • 电网一体化的高效调度运行


能源-发电

  • 设备智能检修与维护

  • 智能节能减排

  • 全过程安全发电管控

  • 基于模型与数据驱动的发电工程协同设计


建筑行业

  • 基于BIM的数字化建造

  • 工程项目全流程管控

  • 复杂项目精细化成本管控

  • 用户精准营销


服务行业

  • 精准营销

  • 订单快速交付与响应

  • 仓储物流协同管控

  • 财务业务一体化



五大产业新赛道


先进制造

  • 先进制造新赛道将打破传统制造业以物理实体为核心、分工与协作关系相对固定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我国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综合应用场景优势,基于平台推动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和协同优化,实现产业链协同运作和供需协调匹配,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整体竞争优势和利益分配格局,实现制造业存量的规模化扩张和增量的跨越式增长。

  • 具体来看:在产业要素层面,数据要素驱动先进制造业的全方位演进,实现对部分传统制造的替代和补充;在产业结构层面,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打破领域边界,衍生出融合型和全新的产业细分方向,对部分中低端传统制造业形成替代;在新模式新业态层面,“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将有效打破原有线性分布的产业链供应链,构建网状协同关系,充分激发价值链各环节。

  •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基石,将成为重要发力点,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效率、更加精准地优化生产和服务资源配置,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能源

  • 智慧能源新赛道是本轮能源革命“清洁能源革命+数字革命”的核心抓手,通过数字技术深入应用,整合优化能源产业结构,提高能源转换和配置效率,提升能源企业对市场的响应和适应能力。

  • 具体来看:在产业要素层面,数据要素驱动支撑智慧能源产业要素全方位转型升级,实现对部分传统能源体系的替代和补充;在产业结构层面,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有效推动智慧能源体系构建,支撑信息基础设施与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在新模式新业态层面,将有效推动电力和算力融合发展、多能互补优化横向发展以及“源-网-荷-储”纵向协同发展,充分激发价值链各环节。

  • 零碳智慧能源体系作为零碳转型、能源转型、数字化转型三大转型的核心,推动能源企业向能源流、信息流、碳流、价值流“四流合一”的能源互联网转型跨越。


智慧城市

  • 智慧城市新赛道围绕满足个性化出行、运输、医疗、教育、运输、安防、政务等城市生产生活需求,服务于空天地海一体化智慧交通网络建设,加快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开展多种城市民生服务一体化,构建城市产业智能化生态圈,实现产城融合发展。

  • 具体来看:在城市功能层面,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有效推动城市生态功能、社会功能、经济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的智能化升级,激活传统城市新动能,形成集城市应用层、平台服务层、通信网络层、感知终端层为核心的智慧城市总体架构;在新模式新业态层面,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城市体系,涵盖了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民生等板块,有效拉动市场经济新需求,提升数字化社会规划与治理效能。


数字产业

  • 数字产业新赛道围绕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发展高端芯片、智能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等数字化支柱产业,布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的数字化先导产业,提升行业解决方案供给和服务能力。

  • 具体来看:在产业结构层面,传统产业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和数字技术应用业提供产业基础支撑和场景支撑,数据要素驱动和数字化效率提升全面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产业价值链层面,围绕通信、软件、硬件、内容、服务等环节,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制高点。

  •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作为推动产业经济存量规模化扩张和增量跨越式增长的核心抓手,以数字科技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反哺数字科技产业,实现质量效益倍增。


现代服务

  • 现代服务新赛道围绕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新消费、新医疗、新金融等重点发展领域,强化数字科技赋能,加强与服务对象、服务合作伙伴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

  • 具体来看:在产业结构层面,全面打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金融服务、物流服务、设计服务等的数据链、业务链和生态链;在新模式新业态层面,培育供应链金融、前端健康管理等现代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全场景服务需求,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深度融合,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作为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关键路径之一,同时也是推进建设优质高效、竞争力强、结构优化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的核心抓手,有效助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总体现状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为40.83,较全国平均水平高8.58%,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对加速我国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换发挥了引领作用。未来,国有企业应加速推进新技术创新、新产品培育、新模式扩散和新业态发展,全面提高产业链国内外统筹布局能力,开拓经济增长新空间,在数字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头部企业对整体水平提升拉动作用较明显,领先水平比平均水平高出约50%。

  • 央企是国企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平均水平比地方国有企业高22.8%,领先水平比地方国有企业高21.5%。


从发展阶段来看,90%以上的国有企业集中在场景级、领域级,表明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已经较为夯实,基本实现关键业务场景的数字化,大部分国有企业正处于从深化场景应用向企业级主营业务领域的全面集成、柔性协同和一体化运行转变,基于主营业务流程贯通和数据开发利用,提升跨层级、跨业务的集成融合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是当前大部分国企转型工作重心。


  • 超过1/2的国有企业集中在场景级,接近1/4的国企实现主营业务领域的综合集成,未来将迎来场景级向领域级转型的爆发,国企整体转型成效将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 中央企业处于流程级阶段占比大幅领先于地方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实现全面集成和一体化运行的任务更为艰巨。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十大趋势


趋势1:从重视数字化战术价值转向重视数字化战略价值

近年来,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将数字化转型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据驱动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根植于发展战略全局;对其战略定位从短期的、局部的提升业务运行规范性和效率的工具、手段,转向长期的、全局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价值创造和获取的核心,价值关注点从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向数据驱动的商业变革,场景化、个性化的客户体验转变。


趋势2:从追求经济效益转向承担数字经济时代更大社会责任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不仅关系自身竞争力提升,更关乎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国际国内双循环、人民美好生活满足等,因此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定位从单纯追求提质降本增效等经济效益,转向构建数字企业或产业生态,通过价值网络、价值生态的共建、共创和共享,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产业、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履行数字经济时代更大的社会责任。

  •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华电集团等能源行业央企集团均在战略层面聚焦于构建综合能源服务生态圈,通过平台化、生态化发展更好地服务民生生活、社会生产和政府管理。

  • 中国电建等聚焦于建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构建工程数字化生态圈,通过平台+生态的模式,带动关联建筑产业发展,催生建造服务新业态。


趋势3:从多元化投资、财务管控转向更强有力的战略和运营管控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企业的重要职责,传统的方式主要以多元化投资、财务管控为主,数字化为国有企业实施更强有力的战略和运营管控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通过建立数据驱动的战略闭环管控和动态优化机制,不断增强战略的控制力、竞争力和创新力,更好地统筹国有资本做优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尤其是集团型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统一管控平台,扩大管控范围,细化管控粒度,实现全企业(全集团)资源、资产的集中管控和优化配置,从而不断提升国有资产利用效率,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趋势4:从关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运行转向新产品、新模式、新业务创新

随着新一代新技术与业务融合的不断深化,少部分国有企业在实现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管理、运行的基础上,转向有效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数字时代竞争能力,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推动业务创新转型。据统计,开展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个性化定制的国有企业比例大幅提升,已有64家央企专门设立了数字产业公司,2020年收入规模超2000亿元。

  • 超过30%的国有企业开发/生产智能产品

  • 超过15%的国有企业开展了数字业务

  • 超过60%的央企集团设立了数字产业公司


趋势5:从单元级业务场景转向全领域、全价值链、全产业链级业务场景

大国大市场优势为我国产业数字化发展提供了完备的产业链条和丰富的综合应用场景,国有企业切实发挥产业龙头牵引作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从企业内部局部、单元级业务场景逐步扩展到全产业链、全要素和民生服务全场景。


趋势6:从数据管理转向数据开发利用和价值挖掘

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国有企业的核心资产。近年来,大部分国企已建立规范的数据标准和有效的管理机制,为数据的采集、存储、传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数据工作重心逐步转向数据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价值挖掘,对内建立数据驱动的智能辅助决策和全局优化体系,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外通过数据的资产化运营培育壮大数字业务,形成数据驱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


趋势7:从数字化支撑按分工高效运行转向数字化赋能跨部门、跨企业的组织管理变革

信息技术对赋能组织职能部门、业务部门高效履行部门职责发挥重要作用。进入数字经济时代,职能驱动型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难以快速响应市场环境的不确定需求,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打破“部门墙”,促进数据、资源、知识等高效利用和按需共享,推动跨部门、跨层次、跨企业的组织管理变革,加速向平台化、生态化的“柔性”组织转变,已成为国企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必然要求。


趋势8:从IT资源平台化转向能力平台化

云平台是支持企业轻量化、协同化、社会化发展,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工具。由于市场环境不确定性的持续上升,单纯的IT资源上云已经难以满足企业柔性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国企开始重视并推动能力的平台化。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实现基础资源和能力的模块化、平台化部署的国企大幅增长,已有10%的国企通过数字能力建设和平台化应用,向下赋能企业内外部资源按需配置,向上赋能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业务轻量化、协同化、社会化发展,推动企业快速低成本地开展多样化创新,提升应对不确定性的自适应能力和水平。


趋势9:从以项目管理为中心的治理模式转向更加体系化系统化的治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数字化转型治理也不仅仅是IT治理。传统的单点的、孤立的项目制治理模式导致数据、技术、业务、组织内的“烟囱林立”,而且束缚了四要素的互动创新,因此越来越多的国企开始重视并实施以企业架构为核心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构建涵盖技术、流程、组织等要素的建设、运维和持续改进的协同治理机制,统筹推进技术应用、组织设置等,保障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协作性和可持续性。


趋势10:从静态被动、单点防御的安全体系转向主动防御、立体全面的安全体系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前提。数据显示,已有接近60%的国有企业实现了关键设备设施信息、数据安全防护的自主可控,制定和实施系统性的安全可控的数字化转型整体解决方案和路线图成为当前国企安全防护的重点。在信息安全管理上,越来越多的国企从针对单元软件工具或单个数字化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体系向构建全面、系统的主动防御、预测性防护的安全体系。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关键指标


主要内容关键指标指标解释指标值
通用集团管控集团集中管控普及率基于集团级统一平台实现人、财、物、采购、销售均集中管理的一级国企集团比例22.7%
业务联动流程数字化率数字化业务流程是指开展了模型化定义,并通过信息系统实现在线运行的业务流程38.1%
并行协同研发能力普及率并行协同研发能力是指实现流程驱动的并行协同研发设计,通过与相关业务活动的集成优化研发设计34.9%
一体化运营管理能力普及率一体化运营管理能力是指实现研发设计、生产、采销、销售等运营管理主要环节之间的数据互通和流程驱动的运营管理集成优化26.7%
客户快速响应能力普及率客户快速响应能力是指面向客户需求建立各业务系统间串联响应体系,协同快速满足用户需求39.3%
产业协同供应链协同能力普及率供应链协同能力是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的相关业务系统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供需匹配和企业资源精准调度32.2%
产业链数据交换平台普及率产业链数据交换平台是指基于平台实现全企业或生态合作伙伴间多源异构数据的在线交换和集成共享7.7%
数据贯通数据自动采集率能够被企业大数据平台采集的数据量占数据总量的比例。30.0%
业务数据集成和共享普及率通过数据接口、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业务数据集成和共享的国企数量比例。37.6%
系统级数据建模普及率系统级数据建模是指实现主要产品、设备、工艺、业务等系统级数字化建模,而不仅仅是单一设备、单元技术的建模。27.5%
技术集成技术集成架构应用率技术集成架构是指构建了企业级统一的IT软硬件基础设施集成架构,支持企业内主要软硬件系统综合集成和综合优化利用,能够灵活支持业务数字化43.5%
关键业务上云率关键业务是指研发设计、试验验证、采购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服务管理、生产执行/作业现场管理、营销管理、售后服务、财务管理、人力资源、能源/环保管理等20.6%
安全可控信息安全主动防御普及率信息安全管理实现主动性、预测性防御的国企数量比例。19.1%
模式创新新模式普及率开展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模式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量41.9%
数字业务比率数字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数字化的资源、知识、能力等进行模块化封装并转化为产品/服务获得的收入5.9%
工业融合应用并行协同研发能力普及率基于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或生产制造等相关业务活动的集成优化实现流程驱动的并行协同研发设计的工业企业比例。34.1%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均值。流程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是指关键工序中过程控制系统(例如PLC、DCS、PCS等)的覆盖率;离散行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是指关键工序中数控系统(例如NC、DNC、CNC、FMC等)的覆盖率。36.4%
数字化车间/作业现场普及率数字化车间/作业现场是指实现了基于流程驱动的生产过程及作业现场数字化,实现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自动优化配置的车间/作业现场,包括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变电站、数字矿山等。27.0%
新模式新业务个性化定制普及率个性化定制是指面向消费者个性化需求,通过客户需求准确获取和分析、敏捷产品开发设计、柔性智能生产、精准交付服务等,实现用户在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的深度参与和产品个性化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28.7%
服务型制造普及率服务型制造是指企业从原有制造业务向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开展如设备健康管理、产品远程运维、设备融资租赁、分享制造、互联网金融等新型服务,实现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从单纯出售产品向出售“产品+服务”转变。24.4%
能源融合应用设备设施数控化率能够实现在线管控的设备设施数量占设备设施总数量的比例能够实现在线管控的设备设施是指能够基于设备联网自动采集设备设施的运行数据,并能够根据运行状态对设备设施进行反馈、控制和优化。46.3%
数字化车间/作业现场普及率构建数字化车间/作业现场的能源企业比例。数字化车间/作业现场是指能源的采掘、生产、运输等现场实现基于流程驱动的生产过程及作业现场数字化,实现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形成现场的全面感知、预测预警、协同优化、科学决策关键能力。17.8%
新模式新业务服务化延伸普及率基于数据资产运营,沿产品全生命周期或供应链等提供延伸服务,实现跨界服务业务创新的能源企业占比。延伸服务包括但不限于节能服务、多能供应服务、分布式清洁能源一体化服务等。28.8%
建筑业融合应用并行协同研发能力普及率基于多专业的数字化建模、仿真、数字孪生等实现了建筑工程并行协同研发设计的建筑业国企比例7.0%
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能力普及率基于BIM实现建筑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移交、运营等各环节之间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的建筑业国企比例39.4%
新模式新业务服务化延伸普及率基于数据资产运营,沿工程生命周期或产业链等提供延伸服务,实现跨界服务业务创新的建筑业国企比例。延伸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开展基于数据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预测性远程运维服务、工程金融服务等39.4%
通信业融合应用客户快速响应能力普及率客户快速响应能力是指面向客户需求建立各业务系统间串联响应体系,协同快速满足用户需求15.1%
新模式新业务数字业务比率通信企业数字业务收入占比的平均值。15.2%
商贸业融合应用个性化营销普及率实现了客户个性化营销,实现客户服务全过程以及销售与其他关联业务的集成管控、精准管理和动态优化的贸易流通业国企占比10.8%
新模式新业务服务化延伸普及率基于数据资产运营,沿客户服务全生命周期或供应链/产业链等提供延伸服务,实现跨界服务业务创新。28.8%
交通运输业融合应用服务全过程可视化普及率实现服务全过程可视化的交通运输企业数量*100/交通运输企业总数量。服务全过程可视化是指实现用户购票、出行、出行后服务或物流仓储、装卸、运输等全过程数据集成、可视化和在线调度。15.5%
客户快速响应能力普及率客户快速响应能力是指面向客户需求建立各业务系统间串联响应体系,协同快速满足用户需求36.7%
新模式新业务增值服务比率基于客户服务过程的数据和业务集成提供场景化服务等增值服务,实现服务业务创新的企业比例。20.3%
科研与技术服务业融合应用科研、技术服务项目集成协同管理普及率实现了多项目、项目多参与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计划、进度、质量和成本在线智能管控,实现全企业范围内人力、财务、资源等的精准配置和动态优化的科研与技术服务业国企占比7.8%
新模式新业务增值服务比率增值服务收入占比的平均值7.4%
投资保险业融合应用服务设计智能化普及率实现了金融产品/服务的研发、设计等的数字化建模及协同应用的投资保险业国企占比10.9%
新模式新业务增值服务比率基于客户服务过程的数据和业务集成提供增值服务,实现服务业务创新的投资保险业国企占比12.7%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