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云原生调研报告

常华Andy Andy730 2024-03-16

来源:IDG,SUSE,调研云原生 2022,2022年3月


核心观点


  • IT 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当今潮流:大多数企业都希望全面进行 IT 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转型。采用云原生技术同样是明智之举,由此能够摆脱对于任何特定平台的依赖,做出面向未来的 IT 相关决策。


  • 数字化转型准备不足:遗憾的是,多数企业都认为自身尚未做好数字化转型的准备,至少在技术成熟度方面仍然存在欠缺,而且其组织文化可能也需要做出转变。


  • 降低成本备受期待:对于英国和法国企业而言,推行数字化议程的主要目标在于降低成本,而德国企业更看重的是以此来确保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 容器与 Kubernetes方面的难题:由于缺乏相应的 IT 基础设施以及专业技术和人才,许多企业往往难以充分发挥容器和Kubernetes 的优势。


  • 云原生技术的四大优势:采用云原生技术的主要优势包括:提高应用程序可用性、缩短开发周期、增强可扩展性和加快上市周期。


  • 云原生的深化部署取决于预算:对多数企业而言,部署云原生计算的时机已经到来,许多企业纷纷积极投入其中,但预算依然是决定性的因素。


  • IT 业务主管:云原生的战略决策者:在德国,云原生战略的主要负责人大都是 IT 总监、CIO 和 CDIO,因此部署进度的快慢也是由他们决定。


  • IT 部门:商业成功的助推器:IT 部门必须为企业的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在提高生产力和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尤其如此。



IT 基础设施的关键在于现代化转型


绝大多数企业都对其 IT 基础设施的现状不满意,并且有意于实施现代化转型。


全部受访者中,86% 表示想要通过一定的投资来实施 IT 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转型,半数以上 (54%) 计划在未来十二个月内展开行动,约三分之一 (31%) 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进行。对于员工人数在 500 人以下的小型企业,有意于更新 IT 基础设施的企业所占比例约为四分之三,比平均值低了 10%。这些企业之所以意向不高,可能是受限于其 IT 预算,并且缺乏这方面的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


多数企业有意实施 IT 基础设施的全面转型:主要是汽车行业 (94%)、银行保险企业、能源供应企业和机械工程/工业(各占 93%)正在着手进行基础设施现代化。有意于实施现代化转型的受访者占比为 95%,其中 48% 表示其 IT 基础设施将进行“根本性”转型,47% 表示将进行“部分”转型;而所有银行和保险企业均表示将实施现代化转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诸多,其中一部分源于新冠疫情的冲击,企业在居家办公、市场调整、速度和灵活性、合规与安全要求、各项系统与数据存储和存储系统的现代化等众多层面上都受到了挑战。但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增进协作来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也同样重要。


微服务和云原生应用成为热门选择:如果 IT 基础设施的现代化转型侧重于提升敏捷性和灵活性,那么往往会涉及到云原生技术的运用。微服务 (48%) 和云原生应用 (47%) 成为了绝大多数企业的选择。云原生应用通常建立在微服务的基础上,一般需要通过容器来实现,并利用 Kubernetes 等解决方案进行编排。



行动建议


企业的下一步举措。本次调研的关键发现表明,云原生技术被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但在实际行动上,许多企业都进展缓慢。想要加快步伐并快速收获初步成效,必须做到以下七点:


  1. 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对于要通过实施云原生战略来实现什么目标,IT 主管和企业高层必须首先达成共识。最好先考虑一些易于管理的项目,比如对各项应用的代码进行重构,以此来尽快对新技术的各项可能和附加价值展开探索。如果在实施初期不能与商业目标保持一致,就有可能错将投资用于不切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


  2. 填补专业技术上的空白:在实施云原生技术的过程中,缺乏技术支持和内部专业人员是目前面临的最大障碍。如果不甘落后,企业就必须采取应对措施,例如:任命新的相关职务、开展培训以及与专业服务提供商建立针对性的合作等等。也不妨与云社群进行更多的交流,向云原生的先行者们获取更多相关知识和经验。


  3. 看准组织转型的着力点:云原生战略的成功与 DevOps 和站点可靠性工程 (SRE) 等灵活的方法和组织模型密不可分。因此企业需要重新规划现有的人员、职务和流程,从而为云原生应用的持续性部署创造理想的条件。在这方面,打破组织内部的壁垒和确立关键性的工具与沟通架构至关重要。


  4. 避免锁定:云原生技术应当为企业提供更开阔的空间,而不是让其产生新的依赖。在选择技术时,必须要确保其能够与其他技术元素顺利交互,并能够同时支持本地和多云场景。容器管理平台应当支持 EKS、AKS 和 GKE 等所有 CNCF 认证的 Kubernetes 部署。这不仅能便于更换提供商,也将有助于实现容器在各类环境中的灵活部署。


  5. 制定标准:容器技术旨在简化应用的开发和部署,但当企业内部有大量的分散容器群集同时运行时,将会造成新的复杂局面。因此群集管理的标准化至关重要,也要为配置、版本管理、监控和诊断等任务建立统一的流程,并针对整体环境制定标准化的政策。


  6. 流程自动化:云原生架构在各个层面都应尽可能地减少所需的手动操作。最理想的是采取从核心和云到边缘的端到端的工作负载管理模式,并且管理员可以通过中央接口随时随地监控、更新和管理群集。企业只有在所有基础设施上实现了云应用的自动化部署之后,才能真正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并削减运行费用。


  7. 加强安全防护:标准化和自动化同样有助于企业保护云原生环境中的应用和数据免受潜在威胁。企业从一开始就应制定完善的访问、安全防护和用户管理政策,并对在本地和云端运行的所有群集统一执行。经过认证的容器镜像——例如 SUSE Linux Enterprise Base Container Image (SLE BCI) 能够为应用开发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企业可使用互联网安全中心 (CIS) 的测试工具对 Kubernetes 群集的安全防护情况进行自动检测。最终目标在于实施端到端的安全防护策略,从保护 CI/CD 管道免遭漏洞威胁,到生产期间的自动化安全防护与合规,覆盖容器化应用的整个生命周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