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分布式云重塑金融大数据架构

常华Andy Andy730 2024-03-16

来源:腾讯金融研究院,2022金融科技十大趋势展望,2022年3月


(一)趋势简介


金融数字化浪潮下,金融行业对应用服务的敏捷性和多元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网上银行、空中业务等场景化的金融服务需要更快捷的应用支持,为个人、小微、三农等不同对象提供的差异化的金融服务需要更多元的应用支持。在此背景下,数字金融对产品与服务创新速度提出挑战,唯有创新技术架构才能满足新环境下的不同需求。


Gartner 在其研究报告中对分布式云提出定义,即云服务提供商将公有云服务分发到不同的物理位置, 由CSP 统一负责云服务的运营、治理、更新和演进, 将云服务交付地理位置作为其定义一部分的云模型。分布式云能够使研发关注点聚焦上层业务逻辑实现,带来对业务的快速支持、创新能力。具体来说,基于分布式架构、微服务架构等,分布式云能提升应用快速开发、部署和迭代升级、应对高并发的能力,实现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的快速响应和支持。因此,分布式云原生的全新架构正逐步替代传统金融机构的系统架构。


为此,金融云原生,尤其以分布式云为代表的云原生架构成为推动金融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方案,也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和迫切期待。



(二)技术特征


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对云原生定义为: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等新型动态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云原生微服务指应用间通过RESTful API 通信,且可以被独立地部署、更新、扩容和重启等。具体来说,应用被拆分成众多微服务,这显著提高了应用的整体灵活性和可维护性。DevOps(Development 和Operations 的组合词)是一种重视“软件开发人员(Dev)”和“IT运维技术人员(Ops)”之间沟通合作的概念。透过自动化“软件交付”和“架构变更”的流程,来使得构建、测试、发布软件能够更加地快捷可靠。


容器化普遍指应用容器化,即使应用具有一种完全自包含的定义方式,应用才能以一种快速的可扩展可复制的方式部署到云上,发挥出云的能力。容器能够简化应用的构建、部署和运行过程。持续交付指集成后的频繁发布、快速交付和快速反馈过程,从而降低单次发布风险。具体操作上,持续交付操作将代码部署到更贴近真实运行环境的“类生产环境”(production-like-environments)中完成更多的测试。如果代码没有问题,可以继续手动部署到生产环境中。



(三)应用场景


以分布式云为主的云原生架构在众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以金融领域为例,云原生技术架构的服务对象有公有云客户,专有云客户,混合云客户和边缘云客户等,且从不同方面助力数字创新。


从基础设施方面来看,云原生架构以容器为代表,将金融机构的相关基础设施从线下向云上转移,且云原生架构将实现从稳态向敏态的转变。


从核心系统方面来看,云原生助力传统金融企业互联网化改革,传递标准化的互联网技术、组织、理念等,实现业务快速上线,推动金融企业智能化、数据化改革。


从组织架构方面来看,云原生架构重塑了金融机构的基本架构,推动了IT 结构的转变,实现了应用分布、快速响应等多种功能。此外,云原生的出现催生了金融机构中台的进一步繁荣。众多银行机构将实现业务、数据、AI 等中台的建立,实现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推动业务迭代创新。



(四)规划建议


在未来,分布式云原生对众多行业的影响不言而喻,行业方和监管方都应积极应对技术进步。


对行业方来说,一方面,应积极倡导云原生架构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从而提升金融领域数字化程度,另一方面,在新技术持续影响传统业务的前提下,应保证发布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原始数据备份且路径可查。


对监管方来说,应与国家要求、环境标准对接,建立流程和技术标准,实现技术应用过程的监控,保障云原生等新兴技术在标准可控的环境下发挥最大效用。




案例:分布式云加速金融大数据云化进程


(一)需求拆解


金融机构在数字化发展道路中,为了适应更精确复杂的业务需求, 需要更加高效的软件技术架构。在改善技术架构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需求。


第一,业务稳定性需求。金融机构具有庞大现金流,对业务稳定性要求较高。


第二,规模管理需求。由于大型金融机构管理规模庞大,业务服务器众多,期望通过统一的云原生技术底座来接入和管理多云。


第三,可靠性需求。大型金融机构的各地分支较多,在不同地理区域均存在服务器联网需求,对分散风险的把控较为严格。



(二)方案实施


针对以上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需求,云原生架构通过不同技术架构进行解决,具体来说,实现了云原生统一的业务技术底座,将众业务和应用“云化”。


从可靠性上来说,云原生通过统一业务技术底座,支持了容灾部署,定期实行内部的“故障”演练,从内部排查可能存在的问题。


从规模管理上来说,业务技术底座的单集群目前已支持一万加的节点数,且支持多集群管控和应用治理。


从稳定性上来说,目前已实现高利用率和低损耗的稳定运行形态。如通过在离线混部技术,利用率提升3 倍;通过内核级别虚拟化技术,实现性能几乎零损耗,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


在应用层面,从接入、应用、服务、算力四个方面实现云原生操作系统的可靠性、规模管理和稳定性。



(三)成效评估


以分布式云为主的云原生架构有效解决传统痛点,满足了稳定性、规模管理和可靠性的要求。


同时,宏观来看,云原生架构从以下几方面大幅加速业务发展效率。

  • 第一,实现开源创新,以开源开放的形式连接生态。

  • 第二,实现全域治理,云原生的服务无处不在,并以一致的产品能力服务服务用户。

  • 第三,推动无限算力,即标准化的云算力无所不及,随时随地可计算,高效创造业务价值。

  • 第四,触手可及,即就近获取简单便利的云服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