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你会为他点赞,只因太守规矩的人,真的太多、太没劲了

海边的西塞罗 山巅上的加图 2023-06-16


你的灵魂,有多久没这样“犯规”的狂奔了?

一说起北京工人体育场,我就想起一个段子。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男足首次冲击世界杯,在工人体育场挑战新西兰队。

那会儿刚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对怎么承接世预赛这种国际赛事没啥经验。有关部门的领导研究了半天,最后想了个规定:当天到场的球迷,要充分展现中国人民热情、友好的精神风尚,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在现场要给中国队加油助威,但在喊完“中国队加油”之后,一定要接上一句“新西兰队加油!”以体现我方观众对主队和客队一视同仁的公平公正。
结果就出现了世界足球史上都难得一见的奇景:中国队组织在进攻的时候,全场一片寂静,连新西兰人看了都感到纳闷——是我们拿球了么?我们是在客场作战的么?

然后这场球就在现场球迷按规定“一碗水端平”的加油声中,十分“友好”的踢了个平局。
再然后,中国队就首开了世界杯征程总是“痛失好局”的先例。

这个段子比较奇葩的地方在于,你不能说这个环节当中哪个人做错了——

有关部门的领导,定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规矩,鼓励和要求到场球迷给远来的新西兰队加油,这有错么?

好像没错,领导么,在那个位置上,肯定要照顾到大局,提这种要求算是他的本分。

现场组织单位,在比赛的时候三步一岗五步一哨的严防有人造次,这有错么?

好像也没错,人家干的就是这个工作,按照领导要求,严格管好现场纪律,这是工作的本分么。

那到场观赛的球迷就有错了么?

扯淡,那就更没错了,上面怎么要求我怎么照做,让我怎么喊加油我就怎么喊加油,这是多么听话的啊?他们何错之有?

但就是这么一个所有人都没错、所有人都“照章办事”的系统,最后拼出来的结果却是特别荒诞好笑的。



其实,足球天生就不是一个“讲规矩”的运动。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最早就是一帮伦敦城里的泥腿子,穷极无聊,一起踢个什么玩意儿满街头的乱窜。

这种街头足球极大的影响了当地治安,所以最早在公元1314年,伦敦市长就颁布过法令,禁止当时的英国上层阶级进行足球运动。

其法令中写道:“足球(football)会在城市造成许多噪音,而且还会带来许多公共领域的罪恶行为,因此我们代表国王,禁止足球这项运动在城市中进行。”

请注意,这条法令,就是目前有据可考的“足球”(football)这个单词首次在英文中的出现——原来足球的名字,是从对它的禁令中获得的。

而到了1363年,可能是看到足球运动愈演愈烈,踢碎了无数人家的窗户,很多年轻人甚至踢着踢着就打了起来,造成了社会不稳定因素,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亲自颁布法令,下令禁止踢足球。
事实上,从12世纪到16世纪,英国国王先后四次发布过“足球禁令”。足球在它起源的那四个世纪里,一直是个“非法运动”。
但奇怪的是,英国的足球运动的发展,并未因禁令而夭折,反而逐渐从野蛮走向正规,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足球比赛。

我看这段历史的时候经常在想——闲着没事儿拿脚踢个什么东西玩,这本来是人类再正常不过的一种天性,所以在竞技体育项目中,足球是被各地文明独立发明次数最多的一种——中国古代有古老的“蹴鞠”,美洲的玛雅人还拿踢足球当一种祭祀项目……

但为什么,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是英国而不是别的地方呢?

原因可能就在于,他那儿的国王说话不太好使——

想象一下,假如英国国王说话太管用了,像中国古代帝王那样说一不二,那乐子可就大了——街头足球即便能兴起,国王立马传个上谕下来“自今起,伦敦街头不许踢足球!违者斩立决!”
假如英国社会又刚好有超强的执行力,老百姓都特别听话,被国王、市长管的跟孙子似得。那现代足球这个运动,肯定就被掐灭在萌芽状态了。

所以英国之所以能成为现代足球的发源地,恰恰是因为它的王权即便在欧洲各国当中看,也是相对弱小的。国王说的话,能管点用,但没管用到能把老百姓在街头踢个球也管起来的地步。

于是街头足球就在王权触及不到的基层社会发展起来了。
而当街头足球发展到一定地步,大家就会商量:别玩的太过了,要不还是找个正规场地踢吧,再踢着踢着,又觉得还是定点比赛规则为好。
总之就是自我发展、自我调节、自我规则化,足球得益于这种自上而下的规则管束不到的自由,始终保持了鲜活,成为了长盛不衰的世界第一运动。

所以,足球起源于一定程度的“不守规矩”。太循规蹈矩,只敢奉上、照章办事的人,注定踢不好这玩意儿——

你做球员上场踢个球,如果时刻想着这脚球出去,张局长满不满意?李处长开不开心?比赛踢个几比几能最符合领导的心意?
而当球迷在球场下加油助个威,若稍微喊过瘾一点,立马有工作人员上来管你:要注意体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精神文明风尚啊!……

那这球注定只能越踢越完蛋、越看越憋屈。
因为你这么憋屈的踢、这么憋屈的看,是违背足球基本的自由精神的,贝利、克鲁伊夫、马拉多纳等一众球王已经在坟里被你气的打滚了。
这特么就不是足球!
再说说为什么当年的球迷,会那么乖的听指挥、给人家新西兰队加油。

我们的父辈祖辈,在回忆他们年轻时代的很多事儿时,总会感叹自己当年“太傻了”,怎么就那么不敢打破规矩,单位领导说让他们干啥,他们就干啥呢?

我原本也觉得这是因为他们“傻”、太听话。后来了解了更多历史背景才发现不是的。

你就说去看场球赛,被要求给客队加油这事儿吧。当时去的那些观众真能不听么?

不可能,因为那会儿能被组织去看球的人,可是都有“单位”的。

“单位”这词儿跟现在的公司可不一样,它意味着它不仅关乎你的工作,也和你生活的其他东西相连通。你下班以后去球场看个球,没遵守人家球场管理方的规定给客队加油,这事儿看起来好像挺小的,但是万一呢?万一人家球场领导觉得你不配合人家工作,一个电话打给你单位领导呢?领导可能会觉得你这小子“不守规矩”,看个球也敢乱喊乱闹。从此在心里给你挂上了号,以后什么提级提干啊、结婚分房啊、子女上学就业啊,你再要领导批条子的可能就会遇到点麻烦。

所以观众在那个球场上其实不是球迷,而是“单位”的一份子,他们来看比赛,不是来“消费”的,而是单位分的福利兼任务,那当然得一切行动听指挥,配合主办单位的工作,人家让你喊什么,你就得喊什么。

这就是当年工体那看似匪夷所思一幕的成因。从球员到球迷,所有人都只懂按规矩办事儿。
这个球说实在的,从一开始就踢得挺没意思的,最后踢个几比几,都一样没意思。



写了当年“球迷”的“守规矩”,我们再说说昨晚,同样在工体,球迷的“不守规矩”。

昨天(6月15日)晚上,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进行的阿根廷和澳大利亚的比赛中,有一位年轻球迷上演了惊世操作,他从看台上攀爬跳下,冲到梅西身边,与其拥抱合影。再避开保安的追赶,绕着球场跑了快一圈,中间晃过了多名保安的追赶,甚至还和阿根廷门将马丁内斯击了个掌。最后力竭躺倒,在被六名保安拎出场时,这小伙子脸上还挂着忘我的笑容。


怎么去评价他的这种行为呢?首先,该球迷的这个行为,肯定是不对的,是坏“规矩”的,梅西来踢比赛,现场那么多球迷,都这么不守规矩,你来一下子我也来一下子,正常比赛秩序怕是要没了。所以为了防止更多人效仿,有关部门对这小伙子该处罚就处罚,提醒球迷做这种违反规矩行为是有成本的,这肯定是必要的。

但反过来说,从现场反应来看,当天在工体搞的这场比赛,本身就是一个挺商业娱乐的大Party,球迷们过来参加这场活动,突发这么一个“状况”,其实不算是个意外,而只是彩蛋,因为没有任何人的利益在这个过程中明显受损。走南闯北的梅西显然也见惯了狂热球迷的这种行为,赛后还通过经纪人特意委托主办方不要太为难这位小伙子。我觉得这就挺皆大欢喜的。因为如前所述,足球本身就是一个因“意外”而产生的运动,所有人都板板正正的、严格照着规矩办事、不逾矩,那你还踢个屁的足球啊,回单位去多上两天班不好么?那里有的是规矩。
所以有个球迷,能在球场这种场合,像彩蛋一样、轻松的、不伤害任何人的打破一下规则,我觉得这还挺好的。这些年,尤其是去年,我真的眼见了太多没有半点人情味、只懂得照章办事、把门一卡、非要你这个证明、那个二维码、必须全出齐了、否则不让你过的、甚至把你封在家里的规则执行机器,今天突然看到这么个小伙子,能冲破重重阻拦,去拥抱他的偶像梅西,然后绕着全场奔跑,我觉得那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奔跑,而是带着所有被各种规则束缚了太久的灵魂在肆意狂奔。

真的挺感人的,因为灵魂想要健康生长,有时需要这种狂奔。

而我们很多人的灵魂,太久没有这样肆意狂奔了。
而我也挺羡慕这小伙子的,这个小伙子,不知他还在读书,还是已经工作了,但他这一代人的身上,“单位”的色彩已经很淡了,偶尔打破一下规则,肯定也会受到一些处罚,但这些处罚是有限度的,不会枝连蔓延、像我们父辈那样经常与“会影响你一辈子”的处分打交道。

这就很好了,这就足以支撑他被架出场时开心的微笑,可以让他在场地里开心的奔跑。

这个世界需要规矩,但这个世界不能只有那些一竿子捅到底、丝毫不许质疑、不许被触动的规矩。就像生物在维持基因稳定性保持传承的同时、也需要基因变异才能完成进化一样。一个社会想要保持活力,想让大家都自由的跑起来、开心的笑起来,也需要像小伙子这样肯冲破安保圈,奔向梅西、奔向绿茵场的跑者。

就像几百年前,如果国王一纸禁令一下,全伦敦的街溜子少年都老老实实不出门踢球了,那现代足球这个运动就纯属子虚乌有。

人的灵魂,不能只在遵从上命、循规蹈矩的憋屈中枯萎,灵魂想要保持健康,社会想要保持活力,就需要有一点突破、有一点狂奔。

于是你能理解,为什么此事发生后,那么多人会给这小伙子点赞了——
这年头,你在日常生活中真的见了太多太多只懂“守规矩”、张口闭口“我也是奉命行事”的人,他们的灵魂早已截肢,早已不会更不敢奔跑了。
而这些人中的很多,甚至是年轻人。
和这些灵魂的残障人士相比,这个小伙子,真是个难得的稀罕人。
那就愿我们能像他一样,随风奔跑,自由是方向。
全文完
本文4000字,感谢读完,长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加关注,多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