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应网友关切莫顾左右而言他

饶思锐 重庆瞭望 2023-10-17
6月19日晚,有网友发视频,称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食堂鱼里有很多蛆虫,引发网友热议。6月21日上午,焦作市山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情况属实,已责令该档口停业整改,并立案查处。这很难不令人联想到,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食堂饭菜惊现“鼠头”一事。

同样是高校食堂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同的处理,不同的结果。南昌相关部门“指鼠为鸭”,在舆论场上引起轩然大波;而焦作相关部门汲取前车之鉴,在相关问题的处置上快、准、狠,极大回应了舆论关切,也避免了舆论的进一步发酵。

相关事件留下了什么教训?政府部门又该如何回应网友关切?

▲山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官微发布情况通报。/图源网络

学校的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6月17日,“指鼠为鸭”事件调查结果公布,相关部门也通报了一系列调查、处罚措施,但仍有不少公众关心的问题,值得追问。如:

老鼠头为何出现在饭菜中?老鼠的身体去哪里了?

学生反映问题后,为何没有留样待检,而是急于丢弃“异物”?

学生为何会“反水”?学校是否有过施压?

组织学生“控评”,维护的是学校形象,还是相关人员的利益?

面对常识性的问题,高校及相关部门为何判断错误?是技术性误判,还是主观性偏袒,是过失,还是帮凶,更待厘清。

监管部门本应是公众赖以信任的对象,为何会为涉事高校及企业“背书”?其中是否有利益关联?

……

相信随着调查深入,诸多问题会水落石出。但6月份接连曝光的问题,也反映出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对此,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管和问题整治。

学校食堂,处于相对封闭的领域,具有一定垄断性,面对的客户又是学校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学生,是千家万户最为关心的孩子。因此,其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关注背后,是公众对孩子健康成长的期许,是对孩子遭遇类似问题的担忧。而为孩子消除一切不健康、不安全因素,则是全社会的责任。

各地学校能否举一反三、自查自纠,相关部门能否前置监管、预防为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再次发生,才是当下亟需回应公众的地方。

▲确保校园食安。/图源新华社

直面真实和追求真相,同样需要勇气。

真相重要吗?真相当然重要。在真相面前,任何掩饰、解释都是苍白的、无力的。但是比真相更重要的是,相关部门直面真实和追求真相的勇气。

很多时候,舆情发酵后,网友们已不再关注事件本身的真相,而更关注做出失实结论背后的动机及利益关联。

就拿“指鼠为鸭”一事来说,相关学校与涉事企业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利益关联,是“一条绳上的蚂蚱”。其罔顾事实,做出失实结论也就不足为怪。

而监管部门理应与涉事学校及企业无直接利益关联,其得出与大众认知不符、明显有利于学校和企业的结论,难免会引发网友的联想和猜测。

在网友看来,这就是监管部门为涉事高校、企业“强出头”,就是公权力在为责任方“硬背书”。监管部门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与涉事高校、企业“责任捆绑”,最终被连带受罚,并不冤枉。

试问,如果监管部门及时做出准确判定,还会被网友穷追猛打吗?还会被相关部门“打板子”吗?显然不会,相反,还可能受到网友赞誉。

过往无数案例说明:“责任捆绑”的背后,往往有着较深的“利益捆绑”。在上述事件中,有没有“利益捆绑”,还有待进一步查证,但这并不妨碍网友的合理推测。

事实上,不少舆情事件本身与政府部门无关,或者只与相关部门的个别人员有关。但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所谓的“地方形象”,或为了消解舆情,避免引火上身,着急忙慌地跳出来,采取错误乃至违规违法的举措,最终将自己与涉事责任方捆绑在一起,一辱俱辱。

如毕节“记者被打”事件,就是一个试图掩盖真相却欲盖弥彰的典型案例。最终“记者被打”震惊全网,事件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教师溺亡的影响。

领导干部与相关部门“强出头”的背后,原因有很多。除了深度的“利益捆绑”,还有复杂的人情算计,以及回避问题、掩盖矛盾的鸵鸟心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惯性思维,关起门来解决问题的固化认知,不敢掀盖子、一查到底的投机心理,习惯于掌握“主动权”的干事作风……千条万条,就是没有把实事求是的原则放在第一条,没有把人民切身利益放在第一条。

▲执法人员检查校园食堂。记者 崔力 摄/视觉重庆

实事求是,永远是舆情处理的第一原则。

比卫生环境更令人担忧的,是相关学校的舆论环境。“指鼠为鸭”一事,最终真相大白。但此前,学校称当事学生本人确认“异物”为鸭脖。网友因此调侃:“摆平了学生,却没摆平网友。”

错了就是错了,大大方方承认错误,该怎么处罚就怎么处罚,不遮丑、不护短,才是消解舆论危机的正确方式。如果错了,还要解释、掩饰、狡辩,就只会错上加错。

只有实事求是,真相大白天下,犯错者受到应有的惩罚,防错纠错机制得以健全,舆论的大潮才会退去。

面对舆情危机,站稳人民立场,是避免“翻车”的不二法门。针对网民关切、存疑的热点问题,只要心中装着人民,就没有什么查不清、说不明的。

一些舆情事件之所以持续发酵,既跟事件本身引人关注有关,也与相关部门处置不当、不及时,“调查”结果背离真相、背离群众密切相关。

类似“指鼠为鸭”的舆论公关“翻车”背后,固然有因调查不深而出现事实性差错的可能,但更大的可能还是人性上犯了错——相关调查没有站稳人民立场,而是站在维护少数领导干部、利益关联者的角度,故意歪曲事实,曲解真相。

在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不了解、不适应信息传播规律,不仅无知,还很可怕。

有的领导干部迷信自身权威,认为权力可以消解一切质疑,没有自己铲不平的事,出现负面舆情就删贴、封号、抓网友;有的遇事之后学做“鸵鸟”,采取躲、瞒、拖、压、捂、盖等错误做法,认为只要低调就不会有人关注,热点过了事就了了;有的甚至造假、泼脏水、“带节奏”,混淆视听;有的为了“官帽子”或不当利益,降热度、护形象,幻想“自圆其说”……

诸如此类“屁股决定脑袋”、立场先于是非的做法,不仅不会打消网友的质疑,反而会“被打脸”,深陷舆论漩涡,无法自拔。

事实上,通过科学严谨的调查,回应网友以真相,就是网民心中的“包青天”,就是在给地方党政形象加分。而罔顾事实,极力狡辩,试图洗白,只会把自己推到群众的对立面,破坏政府部门的公信力,甚至沦为罪恶的帮凶。


发生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不敢直面问题,不愿从源头上解决问题。

要知道,在互联网上“不说话”就会说不上话,“冷处理”只会寒了人心。任何“抹粉遮丑”,都只会在追寻真相中迷失自我。

舆论中虽然有激进、偏颇的杂音,但更多的是无直接利益关联的旁观者“清”,这是我们必须守护的“最大公约数”。尽管不是所有的疑惑,都会有明朗的答案,但只要站稳人民立场,公正客观、实事求是,及时回应网友关切,拿出守护公平正义的决心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就一定能赢得万千网友信任与拥趸。


责编丨杜铠兵

责校丨冉苗俊 

主播丨伏一晨

审核丨刘海涛


往期精彩内容


重庆民企如何再迎“高光时刻”

放开手脚,重庆民企可以大干一场了!

影像如何影响城市?

欢迎扫码加入重庆瞭望读者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