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直播】纳米药物前沿线上沙龙第一期

KouShare 蔻享学术 2022-09-24



活动名称:

纳米药物前沿线上沙龙第一期

活动时间

2022年9月24日 15:00

报告嘉宾:

丁建勋、凡勇、史进进

主办单位:

纳米药物前沿公众号

主持人:

丁建勋教授


直播通道

蔻享学术直播间

识别二维码,即可观看直播。


报告人介绍


丁建勋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Email: jxding@ciac.ac.cn
丁建勋,博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入选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吉林省中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卓越人才等项目。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青年学者奖等奖励1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活性高分子的可控合成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Angew. Chem. Int. Ed.等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0余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

报告题目:生物活性聚氨基酸的可控合成与多模式肿瘤治疗

报告摘要:生物活性聚氨基酸是一类能够响应于细胞、组织或器官内微环境或调控细胞行为、组织代谢或器官功能等的高分子,可应用于药物递送、免疫调控、组织修复、肿瘤诊断与治疗等多个生物医学领域。以癌症等重大疾病的临床治疗需求为导向,发展了生物响应聚氨基酸,实现了不同靶点药物在肿瘤组织或细胞内的时空可控递送;合成了动态变构聚氨基酸,特异性触发肿瘤细胞凋亡或者诱导原位生物矿化将肿瘤细胞和组织与周围的正常组织隔离,抑制肿瘤进展;制备了免疫效应聚氨基酸,作为佐剂与抗原结合,高效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预防和治疗肿瘤。生物活性聚氨基酸的可控合成可以实现对细胞、组织和器官的靶向识别或调控,对多模式癌症治疗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价值和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凡勇

复旦大学化学系Email:fan_yong@fudan.edu.cn
凡勇,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专注于近红外二区时间分辨荧光探针设计合成、生物医学精准诊疗分析以及近红外成像仪器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论文40余篇,累计10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总被他引3000余次。其中多篇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在Nat. Nanotechnol.(2篇),Nat. Commun.(1篇), Angew. Chem. Int. Ed.(5篇),Anal. Chem.(1篇)等期刊上。获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等奖励。先后主持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国际(地区)合作、面上项目和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任国际期刊Frontiers in Chemistry副主编。
报告题目:近红外第二窗口稀土纳米探针用于活体多重成像分析

报告摘要:光学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快速反馈、灵敏度高的分析手段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领域内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针对生物荧光成像分析中背景荧光干扰、成像穿透深度较浅、分辨率低以及活体定量检测等科学问题,开展了一系列基于近红外第二窗口时间分辨成像的探针设计、分析方法以及仪器搭建等。提出了近红外第二窗口发射的荧光寿命信号用于活体原位多重成像分析并制备了相关探针,解决了传统荧光波长无法实现活体深组织多重定量检测的难题,为疾病精准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发展了集成荧光波长/荧光寿命/荧光强度的多光学维度可调荧光探针及相关分析检测方法,解决了荧光寿命和荧光强度相关性约束的困扰,增强了多通道荧光成像和多重检测分析的容量;针对目前光学成像中生物体高背景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近红外第二窗口长余辉发光和生物发光探针的构筑策略,进一步提高了活体多重成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为近红外第二窗口成像技术在精准手术导航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进进

郑州大学药学院Email: shijinyxy@zzu.edu.cn
史进进,郑州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肿瘤重大疾病靶向治疗与诊断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河南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优青,河南省杰青获得者,河南省高校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原青年拔尖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一直从事药剂学领域研究。主持国家、省部级项目13项。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2)、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成果一等奖等。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 Adv.、Adv. Mater.等高质量期刊发表SCI论文6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任中国颗粒学会药物制剂与粒子设计专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纳米抗肿瘤专委会委员、河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
报告题目:细胞仿生递送系统用于脑卒中治疗研究

报告摘要:脑卒中是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重大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课题组根据缺血性脑梗的不同病理过程和治疗阶段,展开了针对性的高效治疗。首先制备了一种仿生纳米海绵递送系统,该系统利用天然红细胞携带氧气的功能,可以在缺氧环境下释放氧气为抢救脑梗延长了黄金治疗时间,同时释放的四氧化三锰纳米酶可高效清除自由基。此外。再灌注损伤均都会引起神经细胞的凋亡,小胶质细胞的极化,以及炎症的爆发。因此我们同时构建了一种工程化仿生诱饵集成的多功能免疫抑制纳米颗粒,用于管理过度激活的脑免疫微环境。同时利用红细胞仿生系统针对炎性小胶质细胞进行了系统性的调节。综上,我们根据缺血性脑梗的不同病理机制和不同治疗阶段设计了针对性的治疗策略,为缺血性脑梗的治疗提供了系统的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推荐阅读

微纳尺度流动青年学术论坛(第一期)>>Pharmaceuticals 专题论坛:深度探讨抗菌纳米药物的最新进展 | MDPI  >>微纳尺度流动青年学术论坛报告(第三期)>>微纳尺度流动青年学术论坛(第二期)>>2021 Exploration-前沿交叉科学北京论坛 >>

编辑:吴良秀

蔻享学术 平台


蔻享学术平台,国内领先的一站式科学资源共享平台,依托国内外一流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的科研力量,聚焦前沿科学,以优化科研创新环境、传播和服务科学、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为宗旨,打造优质学术资源的共享数据平台。

识别二维码,

下载 蔻享APP  查看最新资源数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