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候选推荐(2021-016)——集信息发射、接收、显示、存算于一体的智能量子点发光忆阻器

半导体学报 蔻享学术 2022-07-03





1

工作简介

         ——集信息发射、接收、显示、存算于一体的智能量子点发光忆阻器


福州大学李福山教授课题组与香港理工大学柴扬教授课题组提出和实现了一种融高效光发射、光吸收、光突触于一体的智能化量子点发光忆阻器,为单一器件实现信息发射、接收、显示、存算多功能集成提供了可能性,有望突破多种功能元件集成带来的尺寸微缩化和高功耗瓶颈。相关研究成果以“ Light-emitting memristors for optoelectronic artificial efferent nerve ”为题于2021年7月16日发表在NANO LETTERS杂志上。


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巧妙的在单个量子点发光器件中结合了光接收器、光发射器和光突触的功能,首次实现了一种智能量子点发光忆阻器(LEM)。在外加直流电压作用下,LEM器件具有典型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特性,拥有高发光外量子效率、高色纯和色域的优势,可以实现发光显示功能(参见图2)。此外,量子点LEM器件中采用了新型双层电荷储存层(CSL)结构,使得器件在拥有量子点发光器件高效率、高色纯光发射优点的同时,可以实现对外加光信号的感知和光生电荷的可控捕获,由此进一步调制器件的发光特性和光信号输出(参见图1)。器件中的CSL结构具有光敏特性,在外加光信号刺激下产生光生电荷,并被捕获和储存在CSL结构中。储存电荷的数量可以通过外加光信号的强度、辐照时间、光脉冲数量和频率等进行调制,从而实现器件电流和光信号输出的有效调控。


图1. (a-c) LEM的结构示意图及光电突触特性表征图。(d-e) LEM器件的电荷产生及输运机制图。



图2. 量子点发光器件阵列的实物图片及其在外加光信号刺激下实现的选择性发光。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LEM器件实现了光突触和人工神经系统的构建(参见图3)。基于忆阻器的电子突触,包括电忆阻器和光学忆阻器,已经成功地证明了可以实现构建人工神经网络 (ANN) 的认知和计算应用,如计算机视觉及语音信号识别等,电子突触已被视为人工智能系统物理平台的基本要素。然而,目前电子突触系统中的信息载体只能通过电互连。与电信号不同,光具有传输距离远、带宽大等优点。此外,可以通过使用的光信号来实现一对多传输,光信号具有构建多层结构神经网络的潜力。在前人的工作中,光突触器件的光刺激信号都来自外部光源,这使得构建具有同步信号传输的紧凑型光学ANN变得困难。因此,研究人员基于新型LEM器件,将来自前LEM(突触前膜)的光信号作为后LEM(突触后膜)的输入信号,神经网络层间的信号传输完全基于器件本身光通信,无需外部光源,从而消除传统基于电子信号的神经系统中的物理限制。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生物的反射弧成功构建了一个光电人工传出神经系统来智能控制机械手的运动。这些结果将极大的推动半导体量子点发光技术的智能化应用,未来有望融合信息传输、显示和计算功能于单一器件。


福州大学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博士研究生朱阳斌为该研究第一作者,李福山教授、柴扬教授为通讯作者。感谢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闽都创新实验室等项目单位的大力支持。


图3. (a-b) 生物和人工传出神经系统示意图。(c) 基于LEM的一对多动态可调光传输示意图。



2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李福山,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国际先进材料学会会士,福州大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场致发射显示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福州大学量子点研究院院长。



2005年于北京大学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之后受聘于韩国汉阳大学担任研究教授,后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研究员。主要从事纳米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2009年加入福州大学平板显示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在Nat. Commun.;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Nano. Lett.; ACS Nano.; Nano Energy等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担任Science,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等期刊审稿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指导的博士生毕业论文获得中国电子教育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通讯作者


柴扬,博士生导师,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副教授,香港青年科学院院士,香港物理学会副主席,IEEE Distinguished Lecturer。



获得香港研究资助局杰出青年学者奖,香港理工大学校长特设杰出成就奖,半导体科学技术早期职业奖,纳米研究青年科学家奖等。Cleaner Materials 副主编,担任过IEEE电子器件学会香港分会主席,IEDM 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发表学术文章超过100篇,包括Nature Nanotechnology, Nature Electroni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IEDM等。




3

原文传递


详情请点击论文链接: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nanolett.1c01482



《半导体学报》简介:

《半导体学报》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主办的学术刊物,1980年创刊,首任主编是王守武院士,黄昆先生撰写了创刊号首篇论文,2009年改为全英文刊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简称JOS),同年开始与IOPP英国物理学会出版社合作向全球发行。现任主编是中科院副院长、国科大校长李树深院士。2019年,JOS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2020年,JOS被EI收录。


“中国半导体十大研究进展”推荐与评选工作简介:

《半导体学报》在创刊四十年之际,启动实施 “中国半导体年度十大研究进展”的推荐和评选工作,记录我国半导体科学与技术研究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以我国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等机构为第一署名单位,本年度公开发表的半导体领域研究成果均可参与评选。请推荐人或自荐人将研究成果的PDF文件发送至《半导体学报》电子邮箱:jos@semi.ac.cn,并附简要推荐理由。被推荐人须提供500字左右工作简介,阐述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年度十大研究进展将由评审专家委员会从候选推荐成果中投票产生,并于下一年度春节前公布。


JOSarXiv预发布平台简介:

半导体科技发展迅猛,科技论文产出数量逐年增加。JOSarXiv致力于为国内外半导体领域科研人员提供中英文科技论文免费发布和获取的平台,保障优秀科研成果首发权的认定,促进更大范围的学术交流。JOSarXiv由《半导体学报》主编李树深院士倡导建立,编辑部负责运行和管理,是国内外第一个专属半导体科技领域的论文预发布平台,提供预印本论文存缴、检索、发布和交流共享服务

JOSarXiv于2020年1月1日正式上线(http://arxiv.jos.ac.cn/),通过《半导体学报》官网(http://www.jos.ac.cn/)亦可访问。敬请关注和投稿!





文章来源“半导体学报”公众号





为满足更多科研工作者的需求,蔻享平台开通了各科研领域的微信交流群。进群请添加微信18019902656(备注您的科研方向)小编拉您入群哟!
蔻享网站www.koushare.com已开通自主上传功能,期待您的分享!

欢迎大家提供各类学术会议或学术报告信息,以便广大科研人员参与交流学习。

联系人:李盼 18005575053(微信同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