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乌克兰要撑不住了吗?

失意君 寰宇网事 2023-02-19

今天是7月3日。

俄军完全占领了乌克兰卢甘斯克州的北顿涅茨克市,乌军在失去了这个经营多年的重镇后,压力来到了利西昌斯克。如果再守不住这个唯一据点,则意味着乌克兰将完全丧失卢甘斯克州全部领土。

对于利西昌斯克,俄军势在必得!

7月1日,俄军倾巢而出,对利西昌斯克发动全面进攻。按泽连斯基的原话:”他们已经将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从库存中拉出。”目前,俄军号称已攻下最重要的据点——利西昌斯克炼油厂,并控制一半的城区,并说乌军防线已经崩溃。乌军则公布消息否认了俄军的说法,战争过程伴随着信息战和心理战也是常态,这倒也不足为奇。


不争的一点是,俄军经过四个多月的血火淬炼,其军事能力也在进化。

在发动对利西昌斯克全面攻击前,俄军并没延续以前那种粗制滥造的打法,攻击同时还采取试图切断乌方援助利西昌斯克的高速公路的战术,如果乌方失去从巴赫穆特、塞弗尔斯克到利昌斯克的补给线的控制权,则该地将成为孤岛。从马里乌波尔的教训来看,即使拥有充分防御条件的据点,也无法长期维持孤岛状态。

或是同样想到这一点,乌方发动了一轮持续猛烈的回击,希图减缓利西昌斯克的压力。7月1日夜间,乌克兰空军动用十多架SU25和SU24战机,对利西昌斯克附近的俄军进行了10多轮的空袭,早些时候的白天,乌军利用海玛斯火箭炮,继续对利西昌斯克俄军的后方展开打击。据相关消息,乌军的攻击取得一定战果,迟滞了俄军的攻击。

俄军在利西昌斯克的新玩法,不由让人联想到三个字:断粮道!


熟悉历史的读者,都知道”断粮道“的厉害,关心乌克兰命运和前途的人,不由得心里一紧,难道,乌克兰顶不住了吗?

同样不乐观的还有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维尔·海恩斯,6月29日,在华盛顿有关出口管控的一次会议上,她表示说,,俄罗斯控制着乌克兰大约20%的领土,战线绵延1100公里。“简而言之,形势依然相当严峻”,海恩斯说,俄罗斯的目标仍然是占领乌克兰大部地区。

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艾维尔·海恩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28日报道称,拜登政府正在对乌克兰“失去信心”。CNN指出,在最近几周的顿巴斯战役中,乌克兰军队遭受了“惊人”的官兵死伤;与此同时,尽管世界持续为乌克兰提供武器装备与弹药以及相关培训,却无法弥补乌军在前线的损失与消耗速度。

那么,回到本文标题的问题,乌克兰的军队要撑不住了吗?

本文,将试图为大家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先说点题外话,分析战争发展趋势,最忌讳先入为主或主动屏蔽于己方不同信息的做法。同时,也忌讳过于关注一城一地的得失,以此作为战争发展的方向。这道理跟炒股一样,时时刻刻盯着分时线,还自觉屏蔽那些对持有该股不利信息,肯定无法客观判断趋势道理一样。

其实,我们只要把时间线拉长点,回顾乌克兰的这场卫国战争过程,就不难发现乌军目前对俄作战,截止到目前,呈现出三个不同阶段的战术演化的过程。

一:收缩阶段:依托城市工事防守,避免主力决战专打敌军后勤;

2.24日,俄军三路齐发,从东北南三个方向发动入侵乌克兰之战,当时简中圈产生了一篇”绍伊古一战封神,比肩朱可夫“的雄文,事后被证明这是篇不折不扣骗流量的“熊文”。但斯时,大鹅头顶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头衔,二十万大军齐发,而且还有白俄罗斯明显的帮架,俄军逼人气势让世人为之震惊也是不争现实。事后还证实,拜登和西方国家首脑曾劝说乌总统泽连斯基西避利沃夫甚至到波兰组建流亡政府。如果乌克兰当局真如西方国家所建议的那样,也许现在乌克兰已经被以“公投”名义并入俄国版图。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能臣。关键时候泽连斯基站了出来,一句“我需要的不是车票,而是弹药”,真正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乌克兰的卫国战争就此展开!

泽连斯基在初步稳定了民心军心后,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明确,就是作为国家领导人统筹各方,而非实际的指战员。随着泽连斯基的充分放权,乌军方也展开了实际有效的对敌斗争手段。具体的战术为:利用工事防守,避免主力决战,专打敌军后勤。

俄军来势汹汹,乌军力弱武器差,这个时候乌军高层明白,最危险的就是与气势正盛的俄军决战,如果主力在准备不充分的状态下冒然决战导致全师被歼灭的话,乌克兰离亡国就在旦夕。乌军聪明的利用了俄军战线拉得太长,后勤保障差的致命弱点,一面利用城市的坚固工事节节阻击,牵制俄军,一面化整为零,利用本土作战信息差的优点,专打俄军后勤保障路线。

这个阶段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例如“俄军64公里一字长蛇阵哪去啦?”,“乌克兰老农用拖拉机拉走俄军坦克”,”俄军士兵跑超市抢食品或使用过期军粮”的消息不时传出,显而易见,俄军几乎无法在三个方面同时保持其攻击能力了。

战争中如果无法保持后勤补充,军纪的败坏固然必然,而失去武器弹药的补充,不说攻城略地,连自保尚显不足。很快撑不下去的俄方宣布完成第一阶段任务,套用我们历史书上的一句老话:侵略者三月亡X的妄想被彻底打破了!

随着俄军宣布从乌西”转进“乌东的顿巴斯地区,乌克兰这个时期的收缩阶段,以俄军失利告终。

二:相持阶段:表面示弱以换时间,对外积极争取援助;

俄军大部分撤离基辅州,转进乌东地区。一路上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其军事优势依然保持,巨大的压力很快来到了乌东地区的守军这边。

固然在收缩阶段利用依靠工事专打后勤的战术,乌军给予了俄军相当的损失(这个时期的乌军战报水分不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在欧洲经济排名倒数第二,且军事装备主要来源于前苏联库存的落后国家,面对俄军这样一台庞大的战争机器,先前的苦战同样也造成己方重大的损失,可谓”一寸山河一寸血”。所以这个阶段乌军其实攻击能力有限,不然也不会放弃痛击从乌西撤离俄军的绝好机会。

要命的时,乌军自己的武器弹药也告乏了,除了一些老式苏制武器,邻国类似波兰这样饱受苏联蹂躏的东欧国家出于同情支援的苏联造外,就是西方国家姗姗来迟的防御武器,如肩扛导弹之类的。

此时出现了时间窗口,俄军在乌东地区还在整合,乌克兰也需要对前期战果消化。这个时间段,基本双方以在乌东的相持为主,俄军还延续前期自我托大的惯性,在哈尔科夫,苏梅,卢甘斯克,马里乌波尔,尼古拉耶夫,赫尔松等乌克兰等州摆开阵势,依然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根本没意识到战场态势的变化,估计是底下人给大帝灌了不少捷报的迷糊汤,普京的彼得大帝梦还没有彻底醒透吧?

对乌克兰来说,现在就一件事:外援,外援,还是外援。

这个相持阶段相对平静,战场上发生的事情不多,战场外发生事情不少。战场内外,有两件事值得说一说:

1,马里乌波尔的血战;

如果收缩阶段,泽连斯基的表态起到了鼓舞士气稳定人心的作用,那么持续80多天的马里波之战,则让全世界彻底了解了乌克兰民族的抵抗决心,同时也打破了俄军世界第二军事大国的假象,原来也不过如此啊!人只有首先自助,别人才会帮你,人也只有自强,别人才会感觉你能胜利。这一点,马里乌波尔的守军做得相当到位,乌克兰卫国战争中的这场战役,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如西班牙保卫战,中国的衡阳保卫战,道义的天平正在向乌克兰倾斜。


2,布查镇的惨案;

如果说马里波保卫战中乌军守军可歌可泣的精神让人动容的话,毕竟同情弱小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天性。那么布查案的曝光及该事件的冲击波,则完全使得世界舆论尤其西方国家民意,迅猛急剧的倒向了乌克兰。

我们看到布查案后,西方国家的民意掀起了一股支援乌克兰抗战的狂飙,在这样的民意导向下,是否支持乌克兰的抗俄大业,对政客们来说已经成为是否政治正确的表现。


于是,我们这几个月看到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国领导人和重要国际机构负责人,包括联合国访问乌克兰,以及北约和美加澳韩日国加大对乌克兰的经济军事援助。

三:对攻阶段:利用优势装备,不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这几天,俄乌两军在卢甘斯克州的利西昌斯克鏖战,虽然目前结果未现,但实际上,乌克兰的卫国战争,整体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对攻阶段。

总结起来,北面哈尔科夫方面俄乌相持动静不大,各自牵制敌军无法调动;顿巴斯地区双方对攻,乌军的优势是西方援助的先进武器,俄军的优势是重兵云集,火力凶猛,而且卢甘斯克和顿列茨克州背靠俄国本土,距离又近少了后勤保障压力可以全力攻击;在南面则是乌军主攻,还是通过先进武器和灵活战术不断挤压俄军的空间。例如这两天俄军“善意放弃”蛇岛,就是乌军取得南部优势的表现。


就我个人观察来看,顿巴斯的乌军似乎并无效仿马里乌波尔的那种死守思维,作战方式偏向灵活,更多的是利用优势装备,不断消耗敌人有生力量的战术。这种对敌人有生力量的消耗,包括俄军的武器和战斗员。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乌军甚至可以适当的放弃一部分领土的控制。

目前来看,双方对攻状态下,乌军的战术务实有效。

据美国《新闻周刊》7月1日报道称,俄罗斯承认其在乌克兰战争中的武器即将耗尽。

报道称,周四晚上,克里姆林宫向国家杜马提交了一份关于在俄罗斯境外“反恐和其他行动”的“特别经济措施”的法案。该法案所附的一份解释性说明表示,尤其是在对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期间,“短期内,对武器和军事装备的维修需求增加。”《华盛顿邮报》上周也引述西方情报机构的消息报道称,俄罗斯的作战能力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内耗尽。

俄罗斯议会下议院杜马最近取消了俄罗斯军队合同兵役的年龄上限,以扩大可投入战斗的合格新兵资源,也显示出乌军对俄的消耗式打法让后者难受,甚至俄军不得不把新兵资格提升到60岁。

周五,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脸书上表示,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损失了35750名军事人员。即使可能出于宣传需要,但战争进入到这个阶段,乌军的战报水分已经很少了,因为必要性降低了,这个大家可以各自判断。

按照战争发展的特点来看,下一步就该进入了俄乌战争的“转折点”和“反攻或谈判媾和”阶段。必须要提醒读者的是,尽管乌克兰军队实行了有效的反击,但国小力弱,自身也同样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毕竟,历来弱小一方的卫国战争都是艰难而漫长的,我们需要耐心。

至于乌军对俄军的转折时刻何时到来,我将密切注意,及时给各位读者带来研判分析,以供参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