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业观察 | 李长栓:机器翻译取代人工可能永远无法实现


作者:李长栓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副院长、教授



人工智能发展非常迅速,翻译的准确性越来越高,以至于有人担心译员是否会失业,甚至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学习外语专业将来找不到工作


本人的判断是:机器翻译可以极大方便人们获得国外的信息,提高专业译员的工作效率,但要想进行深度思想交流,还是必须依赖人工翻译,最好是直接学习外语。


人工翻译的成本很高,速度很慢。以国际机构为例,专业译员每天的工作量大概是5个标准页(共1650个英文单词),按照中等级别译员的待遇折算,每个英文单词至少0.15美元。所以,普通的用户用不起专业翻译,也没有那么多专业译员可以满足海量的翻译需求。


成本低,速度快,正是机器翻译的优势,即使翻译不够准确,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需求。况且,普通人最多只能熟练使用两三门语言,而机器翻译则不受语言的限制。所以,机器翻译的发展可以让普通大众轻易获取大量国外信息


对于专业译员来说,可以利用机器翻译来做初稿,然后编辑加工。如果机器翻译准确率平均达到50%,就可以提高50%的效率


不准确部分虽然没有逻辑,但一些用词有可能是正确的,可以通过人工修改加以完善;起码可以省却一些打字时间


此外,机器翻译软件还有助于不同译者统一用词,对于需要分工合作的任务来说,可以节省统稿时间


机器翻译尽管发展迅猛,但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准确性有很大不同。对于结构比较相似、单词意思可以完整对应的语言,或者有一定转换规律的语言,比如欧洲语言之间,机器翻译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专业译员进行少量编辑,就可以做正式翻译文本使用。


但对于概念对应不整齐、结构差异较大的语言,比如汉语和英语,机器翻译需要改进的空间还很大。


举个简单例子。mission一词,基本意思是“交给一个人或一群人的一项重要任务,通常需要旅行到国外完成”(牛津英语词典)。


在这个意思基础上,引申出“使命”“任务”“特派任务”“出差”“使团”“代表团”“特派团”“传教团”“访问团”等具体意思。


如果把mission翻译为法语,译者(包括机器翻译)不需要任何思考,因为法语中也有这个词,拼写相同,只是读法不同,每个义项也相同。


也就是说,在具体语境下,mission表示什么意思,译者并不需要关心,让译文读者去判断即可。


但如果要翻译为汉语,译者就必须根据上下文判断翻译为“使命”还是“使团”等。这个判断并非一目了然。


如果交给机器翻译,机器通常会根据统计得出的概率,选择最常见的那个意思,而这往往会出错


英语的句子结构可能十分复杂,从句套从句,一句话好几行。一些介绍机器翻译的文献中称,政府文件、法律文献等比较正规的语言,机器翻译相对准确性较高。这可能是针对欧洲语言来说的。因为欧洲语言之间的结构比较相似,翻译不需要太多结构调整。


但汉语结构简单,缺乏类似英语的从句结构,把英语翻译为汉语,需要译者反复思考,化整为零,把复杂结构变为简单结构,才能有效传达原文的意思。机器缺乏逻辑分析能力,很难把复杂的结构,转化为有意义的简单结构。


比如,这是机器翻译出来的一句话,看大家能否读懂:“政府有六项强制性质疑,当被告被控犯有可判处一年以上监禁的罪行时,被告或被告共同提出10项强制性质疑。”


这句话来自美国的《刑事诉讼规则》,讲的是如何挑选陪审团成员,准确的意思是:“当被告人被控犯有可判处一年以上监禁的罪行时,公诉人可以不说明理由排除六名(候选陪审员),被告人(包括多名)总共可以不说明理由排除10名(候选陪审员)”。这还是英语中相对简单的复杂句。遇到真正的复杂句,机器更是弄不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顺便指出,机器翻译中的“被告或被告”,来自英文defendant or defendants。因为汉语无单复数之分,所以机器都翻译为“被告”。


人工译员意识到此处的单复数有区别意思的作用,所以,变通处理为“被告人(包括多名)”。


至于机器翻译用“被告”,人工翻译改为“被告人”,那是因为在中国的法律中,“被告人”用于刑事案件,相对于“公诉人”;“被告”用于民事案件,相对于“原告”。这些微小差别,更是不能指望机器分辨出来。


汉译英时,中文的句式虽然简单,但语言表达习惯独具特色,特别是政府文件,即使中文读者,也很难吃透文字之外的含义。

比如:“学生的第一任务就是读书学习。高校必须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要引导学生读“国情”书、“基层”书、“群众”书,读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马列经典、中外传世经典和专业经典。”


其中的“基层”书、“群众”书,如果由人来翻译,会先调查一下两个说法背后的含义,然后换一种说法把意思表达出来。


机器翻译则只会翻译文字,比如,某翻译软件就将“基层”书、“群众”书翻译为“basic”books, “mass”books,恐怕英文读者更难以看懂。


另外,人工翻译会注意到“读书学习”是一个概念,可以笼统翻译为study。但机器看到“读书”,就会翻译为study,看到“学习”,也会翻译为study。“读书学习”就会翻译为“study study”。在人看来,这是十分可笑的。


译员每天翻译的文件,有很多是匆忙中炮制出来的,没有经过专门编辑,会出现不严谨的表达。


人类译者遇到质量低劣的文件,会通过调查研究或询问作者,弄清原文的意思,然后在译文中予以改善。但机器翻译只会忠实地翻译。

比如:“检察机关的监督只限于对劳动教养场所刮泥和教育改造工作的监督,而对至关重要的审查批准没有监督权。”


其中的“刮泥”译者难以理解。劳动教养场所为什么要“刮泥”?哪里来的“泥”?有那么多泥可以刮吗?这样的工作不符合常识。


通过上网调查劳动教养场所的日常工作,确实没有“刮泥”这项任务。经过反复思考,突然醒悟:原来应该是“管理”。


因为作者使用拼音输入法,guanli漏掉一个l,自然就成了“刮泥”。但机器翻译则会煞有介事地翻译为“mud-scraping”(“刮泥”)。


有的人喜欢用成语,但不一定恰当。译者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作者到底在说什么,不一定严格按照作者的说法来翻译。


比如,前两年中国政府曾经出台一份文件,要求打掉大院的围墙,疏通毛细血管,改善城市交通。记者采访新加坡城市规划之父刘太格,提了这样的问题:“《意见》出台后,大家热议的焦点在是否该拆掉大院和封闭小区的院墙。


而中国小区的发展史,也是从开放式小区,由基层组织如派出所引导建立封闭式小区,而现在又因为交通拥堵,希望开放小区释放道路的“毛细血管”,政策的“朝令夕改 ”,以及这条疏缓交通的新办法,你认为合理吗?”


其中的“朝令夕改”,是指政策变化很快。但从前面的铺垫来看,几十年间政策实际才变了一次,算不上“朝令夕改”。编辑恐怕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加了引号。
如果要把“朝令夕改”翻译为英文,就不能按照成语的本义来翻译,而是变通地译为“变化”。如果是机器,恐怕就不会想这么多。


实际上,本人试了一下某网络翻译引擎,它甚至不能理解这个成语,因为它把“朝令夕改”翻译为“changing the future”(改变未来)。


以上的例子说明,机器翻译还有很多盲点。这些盲点恐怕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克服的


对于广大用户来说,如果要想利用机器翻译进行交流,必须使用结构最简单、语法最完整、用词最基础、对任何人都明白无误的语言。

要想通过机器翻译,实现自然语言的处理,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许永远没有实现的一天。


- END -


本文转载自:翻译技术教育与研究公众号转载编辑:Amelia
暑期已经接近尾声啦!如果你想利用剩余假期好好“充电”,精进翻译技术,欢迎关注翻译技术名师课堂推出的“译起向未来”翻译技术云端实习营:为期六周,高校名师与行业一线人物在线授课,结业提供实习证明,随报随学,仅需79.9!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了解详情!
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资讯!
【往期回顾】

行业动态

最新发布!2022翻译专业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2022-2023年中国大学本科翻译专业排名

完整版南大核心(2021-2022)期刊目录

2022年国内招收翻译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博导名单汇总

行业动态|第六届《翻译界》高端论坛暨全国翻译难点研讨会

行业观察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译员?

考上翻译硕士后,你可以怎么学?

行业观察 | 舜禹环球通:什么是持续本地化?

李长栓:MTI论文千篇一律,如何破局?

3分钟科普:机器翻译到底是个啥?

精品课程

翻译技术实习营首期圆满收官!第二期报名已开启!

实习就业

实习就业 | 上海迪士尼度假区招募口笔译专员

招募 | 国际合作研修项目英语班项目助理6名,可提供实习证明

招聘 | 中国翻译研究院公开招聘,研究岗、项目管理岗各2名

招聘快报 | 上外语料库研究院胡开宝教授团队招聘科研实习生

招聘快报 | 慧澜国际招募口译/笔译兼职译员

技术科普

WantWords反向词典,内含开发团队公开文档

如何快速查证中国特色词汇的官方表述?

同是谷歌翻译,为何结果不同?

收藏|翻译人常用的十大权威词典

云译客“人机共译”可以怎么用?一文为你解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语言服务行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