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性、伦理、信仰,生命体验的三重境界

先知书店 先知书店店长荐书 2022-01-07



感性、伦理、信仰

生命体验的三重境界

编:R先生


人生可分为三个阶段:感性阶段、伦理阶段、宗教阶段。——克尔凯郭尔

 

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现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但当时,一位妇女讥笑他的研究,说:“您的发明有什么用呢?”而法拉第反问她:“夫人,您说新生的婴儿又有什么用呢?”

 

相信不少人知道这个故事,在我们生活中以这样功利和实用主义思维的例子比比皆是。人类在物质世界进化、生存,追求事物的实用性本身没有过错,但人之所以为人,更是因其精神性和感知所在,并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应以实用功利为前提。

 

在生活中随着我们的年龄的增长,每天被各种日常琐碎缠绕,人的精神被逐渐消解,使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感知力变得愈加迟钝,只剩下一种感官刺激和完全物化的生活。

 

罗曼·罗兰说过:“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情感、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因此,一个人只有对生活中艺术的存在有深刻的感知后,才能拥有一种更有深度的生命体验。不过能实现这样人生的人并不多,因为对于艺术的感知除去部分天赋外,更需要后天的不懈努力与提升。

 

我们是更愿意以一种实用主义思维来生活度过一生,还是更愿意对艺术有深刻的感知后寻求一种广阔、有深度的生命体验来度过一生?

 


▌人生第一阶段:感性阶段

 

克尔凯郭尔所指的感性,用一句话来形容便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当一个人在物质上得到满足时,总是喜欢舒适和享乐的。不会想过去,不会想未来,而只想着当下,且只关注此刻的感官感受。 

 

因此,感性阶段的心态更多是偏向一种享乐主义的。但享乐本身没有什么错,因为人在物质上寻求舒适和感官感受是人生存的基础。在朱熹的理学思想中一个重要观点便是“存天理,灭人欲”,但同时他也强调,人正常的欲望亦是天理。他所反对的“人欲”是过度的纵欲。

 

因此,若对享乐主义不加以反思和警惕,便有可能滑向一种极致的纵欲主义。极致的纵欲最终将摧毁一个人的精神感知,摧毁一个文明的精神基石。

 

▲古罗马的呕吐室

 

据柏杨先生考证,罗马帝国时代,宫廷一次宴会,经常一吃便是好多天。无论宾主男女,不分昼夜,不分饥饱,只要皇帝没命令退席,所有人不可停止。谁也不敢中途离席而去,因为那是不忠的表现,有杀头的危险。相反,谁表现得好,喝酒吃肉痛快利索,就有提升的可能。

 

但肚子容量有限,为了夜以继日、循环不停的宫廷豪宴,罗马宫廷还专设了“呕吐室”催吐。有专用的美貌女奴,手执羽毛,在其中伺候。无论多么高贵的客人,只要进来,女奴便把鹅毛伸到他的嘴里挠嗓子眼儿催吐,一直把他掏得吐尽为止。等清空肠胃后,再出去猛吃。

 

▲古罗马人的奢靡生活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卡写道,“我们烂醉如泥的时候,一个奴隶看着美食流口水,另一个则大气不敢出,趴下来给我们收拾呕吐物。”

 

宫廷中的吃喝风又影响到民间,许多有钱的贵族也没日没夜地拼命吃喝,互相攀比,甚至街上的行人也被抓来凑数。最终,全国上下吃喝无度,奢靡成风。当“上帝之鞭”阿提拉到来,罗马街头到处都是醉鬼,无人生产,无人读书,更也无人御敌,辉煌的罗马帝国随即土崩瓦解,灰飞烟灭。

 

这让我们不得不深思享乐这个问题。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的,是天生的最高的善,但同时也强调了在我们考量一个行动是否有趣时,我们必须同时考虑它所带来的副作用。在追求短暂快乐的同时,也必须考虑是否可能获得更大、更持久、更强烈的快乐。

 

由此可知,享乐也可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本能的需要,享乐只是一种纯粹的感官刺激,属于较低层次。此时的人,并非一个在物质和精神上完整的人,对艺术的感知是非常薄弱的,人生也难以拥有一种深度的生命体验。

 

人的生命有整体需求,而物质和感官的满足来得快、去得也快,刺激必须不断增强,但是效果则会渐渐递减。叔本华说过:“无聊必然伴随着除了感官感受和社交乐趣之外,别无其他乐趣的人。”这样的状态到最后会让人变得完全没有自我,活在一个官能的流动过程之中,从而必然带来无聊,产生痛苦。


若想要摆脱这种痛苦状态,成为一个真正自由,对艺术有所感知,拥有一种更广阔和深度生命体验的人,我们必须继续向前迈进。

 

如克尔凯郭尔所言,这就像置身在悬崖边,前方是一片迷雾,必须自己选择是否要“跃”过去,若选择跳过去,就进入了伦理阶段。

 

 

▌人生第二阶段:伦理阶段

 

伦理阶段的特点是“向内要求自己”,这与儒家中的内省非常相似,人拥有道德后从而认识自我,正视自己。所以,此时人对于艺术的感知会变得更加敏锐,超过感性阶段。

 

当一个人在道德上极端反省自己、肯定自己的时候(例如没撒过谎、没毁谤过别人等),便会开始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审视他人,出现一种“道德上的骄傲”。这样的傲慢会蔓延进一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中,带来偏见和反智,让人深陷狭隘的自我囚笼之中。例如,政治人物在掌权之后,就很容易出现一种民粹主义造成的“权力的骄傲”,自视高人一等。

 

这样的状态会让人对艺术产生一种片面和极端的认知,从而无法拥有更广阔的胸怀来真正感受艺术,更无法获得有深度的生命体验。

 

早年印象派画家们因为偏离主流在沙龙备受歧视,当他们最终被人们接受成为一大流派后,在艺术上也变得如前者一般傲慢,以权威自居,无法接受新兴的立体主义。

 

同样,在1912年杜尚将自己的作品《下楼的裸女》送至巴黎一个立体派组织主办的展览上,评委以其“超出了人们所能忍受的限度”为由,同时被认为带有未来主义思想而被立体主义者们拒绝展出。

 

▲杜尚《下楼梯的裸女》

 

因此,若想要对艺术有更深刻的感知,拥有一种深度的生命体验,我们仍需向上提升。

 

 

▌人生第三阶段:宗教阶段

 

托尔斯泰曾说:“当一个人领悟了真正的信仰,他身上就会发生变化,如同一个人在黑暗的屋子里点燃灯火。”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面临两难的抉择,或遇上道德的困境。例如,有人拿一份文件让你签名,只要你签了就可以赚一大笔钱,难道你的内心不会挣扎吗?换言之,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机会遇到这些事情罢了。

 

一个人在道德上不曾有过失,并不尽然表示他的道德水平真的高于他人,有可能只是因为他不曾受过真正的诱惑。因此,当一个人向内求索陷入绝境时,则必须“依他”。

 

按克尔凯郭尔所说,这个时候我们必须问自己是否要“飞跃”过去——寻找一个“它”。这个“它”并不是指向外追求,而是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基础,也就是诚心皈依了宗教信仰。本质上人的生命是脆弱的,而能力是有限的。似大风吹过,芦苇便会折断一般。所以宗教里面的“依他”也是一种真诚的表现。

 

信仰便产生于飞跃后,它是人灵性的最高层面。在此刻人会放下自己道德上的骄傲,走出狭隘的自我,以一种更包容和更广阔的胸怀感受生活中艺术的存在,同时获得一种更有深度的生命体验。

 

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艺术,而艺术的最高境界则是信仰。

 


◎信仰给予艺术力量


苏联伟大的电影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曾说过:“艺术是一种祈祷。”


我们难以抛开宗教来谈艺术,历史上,艺术在不断助力宗教的发展,宗教也不断通过心灵扩展艺术的影响力。而其中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便是基督教艺术

 

艺术创作需要领悟力,更需要足够高的审美能力,但伟大的艺术还需要有坚定的信仰加持。伟大的艺术作品是能给人以生命的启示,可使处在生活迷雾之中的人窥探光明,似一盏明灯。如米开朗基罗创作的西斯廷天顶画和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局部

 

在十六世纪,米开朗基罗为梵蒂冈西斯廷教堂创作的巨幅天顶画《创世纪》。


西斯廷教堂本来只是罗马教皇的一个私用经堂,米开朗基罗不过是接了教皇的一单生意,但他凭借一己之力以惊人的毅力在四年间完成这宏伟巨作。当他走下脚手架时,双目已毁,老态龙钟,却让他在后世被称为“神圣的米开朗基罗”。

 

像这样大规模的壁画,如此壮观的天顶画,画得又那样精确、和谐,多彩多姿,在16世纪以前是不能想象的,它所存在的精神价值在整个艺术史上更是不可估量。

 

西斯廷教堂天顶画《创世纪》局部

 

当拉斐尔看了这幅巨大的天顶画之后,不禁感慨道:“米开朗基罗是用上帝一样杰出的天赋创造这个艺术世界的!”

 

▲达·芬奇画作《最后的晚餐》


与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不同,一百年后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刻意将场景拉得极深,强烈而闪烁的光线营造出黑暗房间忽隐忽现的戏剧效果。此外,空中盘旋、如幽灵般的天使及使徒激动的情绪增加了画面的层次与变化。


▲丁托列托画作《最后的晚餐》


他在这幅独特的宗教画作中诠释出从现实到虚幻、从物质到心灵的转变。

 

丁托列托虽成长于反宗教改革环境中,但在他的艺术手法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以一种强烈的情感表现力和深沉的光线明暗交接在画作中表达出对宗教与艺术的虔诚态度。


因此,如果不了解这些画作背后信仰的故事,就不能完全理解这些艺术本身;而如果米开朗基罗和丁托列托没有虔诚的信仰,他也无法创作出如此伟大的艺术。



▌信仰的飞跃:开启全新的人生之路

 

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和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低俗、庸俗、毫无内容的垃圾信息几乎填满我们的生活,将我们包围。

 

现在让我们放空脑中杂乱的思绪,想象我们站在窗前望向街头川流不息的人群,望向远处耸立的高楼大厦,一缕清风吹过面颊,云随风动,光影斑驳。

 

我们再次回到刚开始那个对自我的质问。我们是更愿意以一种实用主义思维来生活度过一生,还是更愿意对艺术有深刻的感知后寻求一种广阔、有深度的生命体验来度过一生?

 

对于人生,克尔凯郭尔曾经提过一个生动的例子作为比喻:人生就好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把农夫拖回家。


我坚信大多数人不愿像醉酒的农夫般浑浑噩噩被本能的老马拖着度过一生,而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达到一种艺术生活,从而拥有一个更有深度的生命体验,清醒的度过一生。

 

而今天先知书店推荐的两套书:《神圣艺术》+《圣经的艺术》,便是将艺术与信仰“合二为一”做到极致的两套书,愿为人深刻感知艺术和信仰的飞跃贡献一份力量。



▌《神圣艺术》:基督教艺术的全景展现


举凡古老文明,在艺术上取得绚丽成就的国家,都拥有深厚的宗教传统。基督教深刻影响了西方艺术,甚至可以说,基督教艺术就是西方艺术的主体。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根基。


基督教在其发展进程中,以其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心灵感召力,征服了一代代、一批批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对世界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等文化各个方面有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特别是在中世纪,基督教作为欧洲主要的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深深地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塑造了西方文化的基本精神,培养了西方人的心理习惯。


时至今日,基督教在西方社会中已经积淀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习惯,深深地渗透于西方人的精神生活和心理意识之中。


因此,基督教艺术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其审美,更体现在其包涵的思想观念上。故而,了解基督教艺术,也是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一把钥匙。


介绍基督教艺术的书籍有很多,然而大多不是艺术通识类的部分提及,就是选取个别题材的介绍。全面、完整地介绍基督教艺术的书籍其实非常少见,因为它过于庞大,一本书实在难以描绘清楚。然而有一本书却历经25年,耗资1000万欧元,汇集100位知名学者,与欧洲100个大教堂及学术机构跨界合作,由全欧知名摄影师团队历时10年精心拍摄,最终完整再现了2000年基督教的恢宏历程。

 

这本书就是令人屏息的《神圣艺术》。

 

《神圣艺术》书影


这本8开本、重达10公斤的大书,囊括了自公元300年至今完整的基督教建筑及绘画艺术,是一部基督教艺术的百科全书。翻开这本书,关于基督教艺术的一切便跃然眼前。


《神圣艺术》书影


这本书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细节放大”。对于巨幅艺术品,本书先展现其全貌,而后针对精彩的细部尽可能放大;而对于一些举世闻名的教堂建筑,摄影师则选取独特的拍摄角度,帮助我们了解那些前人无法知晓的精彩。




▌《圣经的艺术》:信仰最直观的表达是艺术


《圣经的艺术》是国内首套再现“世界十大教堂”的艺术巨著。其中,对“欧洲最美教堂”的圣马可大教堂,进行了总计1500小时的闭馆拍摄,将8000平米精妙震撼的镶嵌画集于一书,涵盖了《圣经》中最重要的主题:基督受难、十二使徒、先知与圣人.....


《圣经的艺术》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几乎整部圣经的故事——基督徒品鉴本书,是一次朝圣之旅;对基督教知之甚少的人,也能从规模宏大、内容完整的作品中,理解信仰的真谛、智慧的源头。 

 

上帝无私地展现自己,给人类与恩赐,人类因为信仰而接受上帝之赐。

 

人类以自身所有的一切接受上帝的启示,人类的一切力量都用于信仰的行为之中,这种力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存在,并能将美展现。

 

收藏本书正是开启了一场艺术与信仰之旅。



◎艺术与信仰的结合+顶级的工艺与材料

 

信仰和艺术类的经典纸书,之所以不可能消失,因为它们不仅关乎知识与审美,更是一种体验、一种仪式感。而体验,离不开工艺和材质。下面是随手列举的《圣经的艺术》的投入: 


●按照奢侈品标准“做书”:一本书的用料,往往决定它的收藏、鉴赏品级。《圣经的艺术》完全按照奢侈品的标准,纯手工制作:书盒面采用意大利星幻纸,封面皮革精装、文字烫金、镶嵌琉璃马赛克,触摸手感极佳,内页采用最顶级的欧洲进口纸张,书脊是法式的竹节精装,放在书架上尽显审美品味,堪称一本收藏级的传世经典。

 


●八开超巨幅呈现,顶级呈现视角:决定一套艺术经典成败的,是它在视觉上的颜色与质感。本书对原作色彩极限逼近,内文画面采用当下最顶级的印刷工艺——四色印刷、全彩精印,几乎完美复刻圣马可大教堂的作品原貌;八开本的巨幅画面呈现,有亲临现场观摩原作的效果,是让书房增色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毁版限量最后299册,极具收藏价值:《圣经的艺术》为意大利主教公会编撰,中文版只出版999册(1册1号1证书),目前仅剩299套,售罄后即绝版。



经与出版方多方争取,取得全国独家授权,购买之日,即具有投资与收藏价值。《神圣艺术》和《圣经的艺术》给了那些对西方历史、文化史、宗教史不够了解的人一个比较全面的视角去深入体会。对于那些会为教堂驻足的人们而言,这两套书似是“上帝的礼物”。

 

当你看着这些伟大的艺术,不仅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同时也能感受到创作者当时的气息,体会到创作者当时情绪与心境的变化。

 

它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让人在情感和精神上得到一种更细致的体验。


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神圣艺术》+《圣经的艺术》这两套艺术与信仰的瑰宝,希望更多的人能找到真正的自己,达到艺术生活的境界,拥有一场深度生命体验的人生。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稀品,体验艺术与信仰的力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