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汉武大帝与民间的货币战争

郭建龙 李强好书伴读 2019-12-11

汉武大帝与民间的货币战争
文:郭建龙 |编愈嘉李强

汉武帝时期,为未来千年中国经济和财政树立了一个样板:货币制度。

 

武帝之前,汉代的货币发行处于罕见的自由竞争状态,除了中央政府之外,民间和诸侯也都可以发行货币。而武帝,则把铸币权收归国有,形成了我们熟悉的国营垄断发行制度。西方政府直到近代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货币垄断,而中国的货币垄断却已经维持了两千年。
 
帝国财政的终极密码:垄断铸币权
 
汉武帝的制度,使得中国到宋代之前,一直处于金融抑制状态。直到北宋时期的纸币出现,才唱响了对这种金融制度的反叛。
 
人类历史上,货币一直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坎,它为了贸易的方便而诞生,却又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带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不管人们如何设计制度,都会在解决旧问题的同时,引入新问题,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永远是不存在的。
 
纸币发行之前、人类使用金属铸币的时期,最古怪的问题是货币面值和实际价值的不一致。

在货币还没有出现,人们利用金银铜做交换的时代,会按照金属的实际价值来估值。
 
由于称重的做法很不方便,人们又发明了另一种做法,把一两铜做成特殊的形状,并在上面标明重量(面值),进行了标准化——货币诞生了。
 
但接下来的问题是:虽然货币上标明了重量,但有人会把货币做得比标明的重量更轻,却按照标明的重量去使用,赚取差价。
 
就算一开始货币都是足值铸造的,也无法避免问题的出现:随着货币的磨损,使用一段时间后,足值的货币也变成不足值的了。
 
为了对付减重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
 
1,对货币进行称重,按照实际重量估值。但这样做除了不方便之外,还有另一种造假手段可以规避:往铜钱里掺锡、铅等不值钱的金属,人为给货币增重。
 
2,由官方强制进行流通,不足值的货币也视为足值。当加入了官方强制后,货币也就从“自然货币”变成了“法定货币”。
 
可是,政府强制流通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时间长了,反而是足值的货币不见了,只剩下非足值的劣币。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原理。
 
劣币问题在所有使用铸币的人类文明中都会出现,只要由官方强行规定法定货币的流通权,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那么,如何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呢?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只是这个办法是任何政府都不想采纳的。
 
那就是:开放铸币权,允许所有的人铸造货币;但在同时,也放开民间的选择权。这是一种自由竞争的模式:口碑不好的铸币由于没有人接受,就慢慢地消失了,而口碑好的钱币由于接受的人多,会成为竞争的胜利者。
 
通过市场选择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这就产生了另一种现象:“良币驱逐劣币”。
 
到底是“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区别只在于,政府是否拥有强制性。如果政府强制规定某一种货币为法定货币,其余不准使用,就一定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而如果政府规定所有货币都可以使用,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最终会产生良币驱逐劣币。
 
放开货币铸造权和使用权,这种方法虽然是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的唯一方法,却几乎受到了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抵制。政府之所以不接受这种做法,并不是说这种做法没有效率,而是因为这意味着政府彻底失去了对于货币的话语权,从而丧失了干预市场的能力。
 
掌管货币话语权,会给政府带来无数隐藏的利益。当它缺钱时,只要统一往货币里掺点儿假,就神不知鬼不觉从民间收走了大量的财富。在历代政府中,货币掺假始终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手段,结果,每个朝代的货币都会出现缓慢的贬值,直至恶性通胀。
 
如果说在铸币时期,中央帝国有货币密码的话,垄断铸币权就是最大的密码。
 
政府与民间的货币战争
 
汉初,政府铸钱、诸侯铸钱、私人铸钱并行于世。
 
然而,中国历史上却有着一个罕见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形势所迫,采取了货币自由竞争模式,助长了经济的大繁荣。这个时期就是汉初。
 
当汉高祖得到天下时,人们仍然在沿用秦代的半两钱。只是这时的钱币制度已经显现出了许多弊端。
 
第一,由于战乱的影响,货币的数量严重不足。汉政府由于能力不足,也没有办法组织起大规模的铸造,来满足民间对于钱币的需求。
 
第二,秦朝的半两钱太重了,并不方便使用。
 
在汉武帝之前的数百年间,中国农民的收入是很固定的,人均收入每人每天不足一文钱,可见一文钱的购买力并不小。
 
由于货币最小的单位就是一文,那么如果一个人购买一文以下的商品,就不好付账。这就像现代社会如果没有一块两块的硬币,却处处是百元大钞一样,那么小额交易就只能退回到物物交换状态了。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汉代前几任皇帝都被迫采取了放任民间铸币的方法,由官方规定货币的重量,却由民间来完成铸币。流通在市面上的钱币更是五花八门——政府铸钱、诸侯铸钱、私人铸钱。

 
这也是一个验证货币竞争理论的恰当时机:在最初时,混乱产生了。民间铸币的质量良莠不齐,绝大部分都是不足值的。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自由市场的混乱消失了,更加优良的货币脱颖而出。
 
这些货币的重量不如秦钱,因为市场需要价值小一些,但是方便小额交易的货币。但是,这些钱也不能随便作假,否则就会在竞争中落败。
 
这些货币竞争的胜利者中,最著名的是吴王刘濞,另一位是汉朝的大夫邓通。
 
这两家的铸币由于质量好,有信用,通行天下。一种民间经济新秩序建立了起来,汉初的恢复,与金融业和工业的发达有着很重要的关系。
 
但是,对于货币问题的争论却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停止。皇帝们允许自由铸造只是一种权宜之计,是因为中央政府还没有来得及掌控全局,不得不放手让民间去干。
 
在汉文帝时代,货币问题已经成为群臣争论的焦点之一。公元前175年,贾谊上书提出要废止民间铸造钱币,改由官方铸造。并要求彻底断了民间铸钱的根源——禁止开采铜矿。
 
这是汉代第一次系统地提出国有化矿业的理论。幸运的是,汉文帝听不进去贾谊的国有化理论,汉代的金融自由又保持了数十年,推动了繁荣。

汉武大帝的遗产:恶性通胀
 
大量的投机分子开炉铸币,监狱里关满了假币犯。
 
然而,贾谊代表的儒家并非完全错了。经济的发达却让汉初一直没有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突显出来:如何维持一个庞大帝国的稳定,如何抑制失控的诸侯。
 
吴王刘濞有了钱,使得中央政府心怀猜忌,害怕他会反叛中央,而中央政府的猜忌又逼迫刘濞的反叛自我实现了。七国之乱的爆发,令这个中国少有的金融黄金时代进入了尾声。随着叛乱被镇压,皇帝也在考虑如何利用金融政策来抑制诸侯势力,对民间铸币开始收紧。
 
这种逐渐收紧的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终于爆发了出来。

汉武帝经济改革的操盘手:桑弘羊
 
由于汉武帝战争和财政浪费,需要更多的钱来填补财政缺额,然后就看上了货币发行这块肥肉,以民生为借口整治货币。
 
武帝对币制的收拢包括两个方面:
 
一、出于敛财目的,发行了三铢钱。三铢钱重三铢,钱上的文字也写着三铢,这是汉代第一种标明重量的钱币。
 
汉武帝的货币政策大大地扰乱了市场,原本已经稳定的币值重新变得紊乱不堪。武帝不仅没有反思政策问题,反而以此为借口,加紧干预货币发行。
 
二、随后,他规定了一种新的钱币:五铢钱。这种钱币重五铢,面值上写的也是五铢。武帝同时规定:不许私人铸币,只准官方发行。
 
但这时的铸币权仍然不是由中央政府垄断的。由于中央政府还没有铸造这么多货币的能力,皇帝允许各个郡国按照中央颁布的标准来铸造。郡国铸造的钱币称为“郡国五铢”。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各个郡国铸造的五铢钱立即出现了劣币的特征。王侯郡守获得了权力后,并不遵循金融规则。他们发现在币材中大量掺假可以制造更多的钱币,造假比遵守规则更赚钱。这引起了另一波的金融混乱。
 
如果郡国劣币只在民间流通,皇帝不会感到很难堪。但是,当郡国劣币通过税收渠道回流到中央政府时,汉武帝就感觉吃了亏。
 
为了对付这些劣币,汉武帝又发行了一种赤侧钱,这就是赤侧五铢。汉武帝规定,每一个赤侧钱要顶五个郡国五铢来使用。同时,缴纳中央的税收必须使用赤侧五铢,不得用其他钱币缴纳。
 
这种强制性的手段实质是将其他的钱币都贬值了五倍。于是人们纷纷伪造赤侧五铢,钱币市场更加乱套。
 
到了这时,货币市场已经混乱到了极致。大量的投机分子在山上开炉铸币,监狱里关满了假币犯。
 
当一切已经乱套,汉武帝能够想到的办法只剩下唯一一个:将铸币权彻底收归中央政府。

汉武帝的改革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种通行800年的货币——五铢钱。五铢钱规定了未来中国的货币政策路线,即国家垄断金融、打击私人金融。这种做法造成了中央帝国的金融稳定,却又让每一个朝代都带上了金融抑制的特征,并为政府制造通货膨胀留下了后门。

    
五铢钱
 
等市场发现皇帝的诡计时,一切都晚了。
 
对于汉武帝的货币政策,历史的评价却出人意料。
 
汉代时,许多人的评价是负面的,他们看到政府垄断铸币之后的金融抑制,以及武帝当初制造的金融混乱。
 
可是汉代之后,人们却又颂扬他的功劳,并世世代代以他为榜样来发行货币。人们记住了,从武帝元狩五年到平帝元始年间,一共铸造钱币280多万亿,这个庞大的数字让人们眩晕,于是原谅了国有化带来的一切问题。
 
当然,后世的皇帝们也充分地意识到,汉武帝给他们的统治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当铸币权垄断了之后,皇帝就掌握了另一种获得财政收入的手段,而且是最简洁最直接的手段。
 
他只需在铸币中搀一半的假,就可以铸造出多一倍的货币,用这些货币可以换来多一倍的物资。等市场发现了皇帝的诡计时,一切都晚了。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货币贬值一半,相当于政府收取了50%的通胀税。但由于皇帝利用了时间差,没有人能够防范这种铸币税。
 
历史上,货币的减重不会像描述得这么突然,它总是悄然和逐渐发生的。如果用一个月两个月作为对比还显现不出来,但如果在更长时间段,就会发现总是劣币驱逐良币,钱币的铜含量越减越少,被其他杂质所代替。
 
于是,到了每个朝代末期,随着法定货币已经掺了太多的假,到了再掺假就铸不出钱来的地步,政府就干脆不再铸钱。而每个朝代的末期,本来经济就更加脆弱,不铸钱的做法让民间经济缺乏了润滑剂,更趋于混乱,加速了王权的崩溃。

民国末年,恶性通胀


中央帝国千年不倒的三大密码

 

中国人最自豪的,是自己的文明和历史:千年古国的悠久文明,让我们对帝王将相的历史传说如数家珍,而《四库全书》《二十四史》等煌煌巨著,让国人对其引以为傲。
 
然而,大部分国人对中国历史的理解却仅仅停留在“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中国历史“治乱循环”的根源缺乏深层次理解。
 
为此,先知书店诚荐郭建龙“中央帝国三部曲”,从财政、思想和军事的角度为您厘清历史脉络,重塑被扭曲的错误史观——
 
《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2000年帝国的财政手段——国企不放弃,公有土地不触及,牢牢掌握货币发行权不动摇。
 
《中央帝国的哲学密码》:2000年帝国的驭民术——如何让百姓被统治,还觉得天经地义?
 
《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2000年帝国约等于2000年的砍杀史——历代统治精英如何牢牢握住枪杆子?
 
您可点击下图扫码收藏,探索中央帝国千年不倒的三大密码。赞赏小编。
注:本文节选自郭建龙老师《皇帝的铸币战争》一文,经编辑深度加工。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延伸阅读:
招聘 | 与书相关的一切都在这里
统一战争与衰亡战争 | 郭建龙
郭建龙:换种视角看中国经济史(视频)
学识、见识、胆识:陈寅恪的三重境界
卡尔维诺:为什么要读经典
一个"帖子"掀翻欧洲:世界从未有如此变局(视频)
至暗时刻的丘吉尔:二战回忆录(罕见视频)
不读罗马史,不足以认识世界
“九一八事变”背后的四种力量
怀疑和批判精神推动着人类进步!
自由、权利与良知:三个值得深思的故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