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时间是什么形状?

每一秒都不同 NExT Studios 2023-03-05


继第一款作品《写首诗吧》发布,NExT启动的研究创作计划「Gameplus 游戏+」推出第二款作品《时之形》,这是一次游戏与哲学的碰撞。游戏设计师叶梓涛在2021年Game Jam中,基于主题“时间是幻觉吗?”创作了原型Demo,现经平面、声音设计优化后上线。


哲学常以文字叙述,时间则常以数字时钟定义,两者都难以具象。不限于语言,《时之形》借助运动、反馈、视听给时间和哲学更丰富而具体的感知。在体验《时之形》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听见并触摸时间的形状,甚至开启生命和哲学之思,尤在夜深人静之时。




场景概览


《时之形》由15个场景构成,参考了众多哲学家对时间的思考,包括:


  •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

  • 亨利·柏格森的“绵延”

  • 马丁·海德格尔的“向死而生”

  • 埃德蒙德·胡塞尔的“滞留”

  • 贝尔纳·斯蒂格勒的“第三持存”

  • 韩炳哲的《时间的味道》

  • 姜宇辉老师的论文等......


前5个场景展示了对现代时间危机的反思,呈现出日常新闻的压缩、沉沦和失速。


1. 机械钟

2. 数字时间

3. 压缩

4. 沉沦

5. 失速

左右滑动查看


后10个场景展现出不同于当代时间的知觉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空间化、瞬间、死亡与绵延,希望让玩家感受到时间的不同形态。


6. 流

7. 滞留

8. 回忆

9. 空间化的时间

10. 决定性瞬间

11. 等待

12. 保存时间

13. 三万天

14. 死亡

15. 绵延

左右滑动查看


第1关「机械钟」通过动画的段落式变换、强制的交互间隔,让玩家感受到工业革命中劳作的标准化时间,类似《艾迪芬奇的回忆》的切鱼关——一种机械重复的劳作感


「机械钟」场景动图


第6关「流」则用“秒钟的平稳流动”取代了第1关的咯噔咯噔,体现了更流动、平滑的时间感。通过渐隐渐显、带有惯性的交互体验,带来一种登上历史舞台的电子钟的感受。


「流」场景动图


第7关「滞留」,用声音与图像的出现与消失来解释埃蒙德·胡塞尔的“滞留”概念,具象地展示出原印象与其在意识时间中滞留的差异与结构。简单说人们意识的时间结构并不是每一个当下间断组成,而是在一个连续的场中不断留存


「滞留」场景动图


等烤曲奇饼出炉时,你在想什么?第12关「等待」请玩家真的等待30秒来体验何为“等待”,而非强行解释它。或许这能成为思考游戏“解释”潜能的一个有趣例子。


「等待」场景动图




第13关「三万天」用一句句碎片化的对话和一行行连续式的虚线,让你陷入回忆,又仿佛过完了虚拟一生。就像一位试玩玩家所说:“思考是有限的碎片,时间是连续的情感。


「三万天」场景动图


第14关「死亡」则像哲学家Ian Bogost所描述的电子游戏擅长的“过程式修辞”,玩家自由移动却无法阻挡黑点向内坍塌,呈现必然面向死亡的界限。正如一位玩家感慨:“与其挣扎求索,不如素然以对,或许那样才能画出相对美丽的生命轨迹。


「死亡」场景动图


创作人员


游戏设计:叶梓涛

平面设计:oooooohmygosh(锚坞atelierAnchor)

声音设计:希辰

作曲设计:马赛 

英文校对:Tony Yet

「决定性瞬间」场景文本选自作家刘按小说《刚刚》,经本人授权。


开启探索


《时之形》先后获得了IGF独立游戏节最佳创新奖荣誉提名和IndieCade最佳叙事奖入围,以及GDC游戏开发者大会EGW实验性玩法工作坊的受邀分享(详见推文二条)。


与其称之为游戏,不如说这是一次对时间的探索期待你的开启

适合场景:安静的一个人,深夜最佳

体验时长:10-12 min

声音建议:耳机/外放,请务必开启

平台建议:强烈推荐PC端体验(电脑或平板)

试玩链接:https://www.nextstudios.com/gameplus/ep2


带话题#时之形

分享游戏截图至朋友圈

发送截图至公众号后台回复抽奖

新复古联名NExT Studios × 8BitDo®

限量版无线鼠标将送达2位幸运玩家。

体验中有任何问题也欢迎评论区留言(⁎⁍̴̛ᴗ⁍̴̛⁎)

截止时间:2月17日24点


一键「在看」一起抓住时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