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家做的触摸书

二十面体编辑部 二十面体 2022-06-02



昨天,二十面体的朋友们相聚线上,一起做了触摸的书


早茶会

大家探讨了什么是书,书的触觉感受和创作灵感。

以下为讨论节选。


“书和本的区别?”


东东:参加这个活动,我第一个思考的问题是,什么叫书,什么叫本?做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书是有秩序、有内在逻辑的、有叙事感的;而本子是零散的、跳跃的、检索的。

饭团:书是连续且完整的体验。

DC:但是,如果是电子书,是无法进行连续翻阅的,但同时又可以通过检索或者链接的方式跳转。不管是纸还是电子,书还是本,都有非线性的可能性。

01:本子可以填写,书没有给人填写的空间。

小河:书需要有一个主题,有一个创作者核心要表达的内容。我昨天想要尝试做着玩,就拿了一个预制格式的小学几何本,顺着格子切割。随机的割了4、5页纸,我就玩不下去了,因为我没有一个整体想要传达的主题,没有动机。这种情况下,我是在做一个本子,不是书。


这本半成品给立夏做的触摸动画书《方式》带来灵感(详见后文)


(错过早茶会的)立夏(听完小河的转述后):这么说来,我反而更喜欢做本子呢,本子给使用者留下参与的空间。书已经被作者提前填满了。

eno:那 bruno munari 的那套童书,算书还是本子?

tony:每一本单独的,都是本子,但合在一起,它传达了一个完整统一的主题,就成为了书。


Bruno Munari 的童书


eno:一本没有任何内容的“书”,触觉本身,是否可以成为它要传达的主题和内容呢?

小河:那……我们今天到底是做书还是做本子?

东东:做书吧!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要求



“书的触感?”


01:有的时候看书会划到手,也是特别的触感。

DC:有些书必须得拿手撑开,得一直顶着才能阅读。不知道是不是专门的。

Tony:那种必须要用手掰开的书是设计不友好的书吧,设计师太偷懒了。

DC:但有些很厚的,我感觉确实很难摊平吧?比如新华字典那种哈哈哈

Tony:印象中比较难摊平的是那种400页左右厚度的汽车维修手册,它的中缝处就很难阅读。

小河:这很有趣啊,由于设计师没做好,导致了一直需要用手接触才能阅读,可以根据这个特点来做触摸的书。

(错过早茶会的)立夏(听完小河的转述后):那是不是可以把手抵着的手势画出来,强制要求读者按照这个姿势阅读?

饭团: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在书展上买到的蚕丝纸书,摸了一下就很想买。

小河:书除了纸能带来的触感,还有纸的边缘,书脊,翻阅时侧面等等带来的触感

饭团:纸和油墨的配合也会带来不一样的触感。我很喜欢有的书采用不同的纸、墨、印刷方式,带来的阅读上的节奏感。

eno:书的触感可以从均一性、光滑度、摩擦度、厚度、韧性、纤维方向……去考量。

tony:听完eno说的,感觉应该去纸厂做这个工作坊。

(错过早茶会的)立夏(听完小河的转述后):那纸厂的纸样本可以直接当艺术书了。

小河:在书店里买到的商业书籍,都没什么给我留下触觉的印象。

eno:那是因为出版社不想让你产生除了阅读内容以外的其他感受。这会产生干扰。

东东:书,不会被出版社作为物质本身来看待,在大部分情况下,它只是信息的载体。

小河:对比看,每一本手工书,都很强烈的传达了物质属性。能带来丰富的五感体验。无论做成什么样子,你一定会注意到手工书的触觉感受。

(开完会后,小河和立夏去了书店,想去调查一下商业书的触感。结果发现所有的书无一例外包了塑料皮,传达了一种极其统一的触感)



“什么才叫书?”


东东:我一直想做本中空的卷轴的书。刚好昨天在便利店,看到收银台里的小男生抖开一枚山楂卷,长长一条,对身边更小的一个小朋友说:“你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古人用来写情书的,情书,情,情况的情…”

众人: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小河:我本来没认为卷轴算书,我制定的限制条件排除了这种情况。

李晨:方正算不算限制条件之一?

eno:我们打印用的纸,很多用的不是植物纤维,而是各种化工材料。那还能叫做纸吗?

tony:是否能叫书,要看,它能不能欺骗读者这是书

东东:想到了牵羊之前做的手环书,它有故事性,所以能欺骗我那是“书”

小河:但欺骗不了我

东东:想到一个概念,以太体和生物体。生物体被一层以太体包裹,以太似原型性结构,就算物质层面个体有表达差异,以太结构结构依然稳定,使其可辨识。

小河:这让我想到了模拟。画是对所画物质的模拟,在这个模拟基本符合的时候,大家就会认为成立。我们会说“这是一个人,是一个苹果”。书是对什么的模拟呢?



限制条件

大家需要在这个限制里面,来制作自己的触摸书


1. 它是一本书

2. 开本:18cm x 13cm

3. 厚度:>20页



成果分享

按照作品首字母拼音排序O(∩_∩)O


东东,a love poem album

左右滑动查看

乐乐要过生日了,计划送她一台打字机,还想打几首诗。

触摸工作坊的做书项目,让这个想法变成了一本诗集。

18x13cm> 20页

制作材料:卡纸,纱布袋,干花等。



附:英文诗源自与乐乐第一次见面时,她送我的卡片。她说,这是她画过的最好看的一只苹果了。




DC,《东南西北》



用四叠便利贴拼成了一本空白小书,我在便利贴上抄了重庆森林中几个主角的台词,这样翻书的时候就可以让不同的主角穿越时间进行对话。便利贴打开的动作,也很像在开门的动作,用一种故事情节揭晓的感觉。

便利贴打开之后,四格会变成八格,看起来很像电影胶片。你可以选择从上往下读,也可以选择从左往右读。



立夏,《方式》


方式最初的启发是受小河没有做完的镂空本子的影响。

我就开始不停地切方块,方块的长和宽,刚好是双面胶带的宽度。剪着剪着觉得有点没意思,于是就把剪下来的纸贴在原来的位置上面,再继续剪。这个过程用到了固定变量法的实验方法和动画的思想 ,即控制我的“变量”只有剪下方块和把方块贴回去两个动作,同时不断重复这个动作,每次重复中加入微小的差别。在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样会产生很迷幻的视觉效果,但同时一定程度上他其实只有一个突起来的正方形,有一大部分的缝隙都是平的纸。后面我还加入了两个方块同时动和四个方块儿同时动。最后因为做累了,就让他们变回了一个方块都好,把这个书给完成了。

其实,做起来会有一些麻烦的地方是多层的铜版纸很难切开,或者切了之后很难对齐,如果真的能够所有的方块都能完完整整地对齐,它的效果应该是非常平整的。但是做完之后,翻页的效果确实很有动画的质感,我觉得它本来就是一个手翻书动画。




小河,《非平面》



眼睛看上去平整的平面,摸上去却各有各的触感。用复写纸把这些平面的凹凸拓印下来。




01,《解封之书》

左右滑动查看

一摸就是解封的感觉!上海解封了我要出门逛街了!!!




Tony Yet,《两颗绿豆》


早上开会讨论的时候,eno 说,现在很多的纸其实是化学合成纸,不是由木浆制成的纸。他还提到纸的不同厚度、材料均一性、纹理之走向等,会带给使用者不同的手感。我特别想找不同触感的材料来测试(如下图)。我理解这个工作坊之命题就是对材料本身可能性的探索,而不是围绕某个具体的故事/内容来做书。因此找了身边的几种可以做到书里的材料。



但是想了半天没有想出来这些材料怎么用到书里。但发现家里有一些从纸箱那里剪下来的硬纸板。我就开始打硬纸板的主意,最后做了这样一个小玩意。


我发现硬纸板有这样一种可塑性,你可以用它来搭建起各种结构,因为它有2毫米(乃至更大)的厚度,不像普通的打印纸那么薄。

这个没有按约定的规格来做。因为手头这批纸板都是这个大小,并且2毫米的厚度刚刚好,就不做修订了。

这个游戏我后来还做了增强版,就是做纸板上面放了干的咖啡渣。然后有个意外发现,就是我平时手动研磨的咖啡渣的颗粒度不是很均匀,也难怪有时候冲出来的咖啡会带一些怪味!




eno,《两千页报纸的五分之一》



三个限制条件之一是:开本为18×13cm。

我想到书的尺寸是三维的。二维的开本不能限制它的厚度。那调换长度和厚度后它可以是一本很厚但很窄的书。

我想充分体会手指在厚书页边上滑动的感觉,那结合身边的素材,比较容易做又廉价的就是报纸了。

把报纸剪裁到合适的尺寸,再用木工胶水黏合到纸板上,这本书就成了。可惜时间不够,只做了五分之一……



小河,《绳书》



用一根绳子把一本书串联起来,绳子的长度是有限的,每翻一页就要牵动绳子,把绳子抽出来一点才能够看到更多的页面。(视频里绳子被立夏拉出来了╮(╯▽╰)╭…… )



立夏&小河,《手把手》X3


做了三本手把手



- 第一个灵感来源是DC上午提到的,有的设计不好的书,需要用手撑着才能阅读。如果对这一点加以利用的话,想那不如直接把手势画在书上。

- 小河想到了前些日子做的一个名为“touch”系列的陶瓷,把自己的手势/手印很明显的印在餐具器物上,收到礼物的人在使用的时候,能触碰到制作者的手。而这个触碰是跨越了时空的。用同样的概念做一本触摸的书的话,可以把阅读时候碰到书的位置全都标出来,这样传递给另一个人可以沿用创作者的手势。

- 立夏想到了动画,通过把手势绘制出来,那一本书就是一个翻阅的手势动画。立夏觉得可以前面画的具象一些,然后慢慢抽象。

- 小河比划,立夏画,过程特欢乐。我俩第一开始想说这本书就是给未来没有翻过纸书的人的教程,教人如何翻书;但很快,我们发现把手势画下来让人变得不会翻书,每翻一页都涉及到非常多我们没有观察过的连贯的动作,手指和书页的触碰发生在很多奇怪的地方,有很多奇怪的手势。

- 终于画完了。立夏来测试,按照小河的翻书法来翻阅这本书。发现非常之难。我们发现了这是一本让会翻书的人变得不会翻书的书。

- 做完第一个版本《手把手》,我们决定改进方法,直接在手指蘸墨水,这样手指和书页的触摸痕迹会留在纸上。立夏用了一个现成的本子去做这个书。

- 因为使用了流动性的水性墨,所以效果不是很理想。但这个过程还是记录了下来整个手掌和书本触摸时的路径。立夏说这很像书法,因为书法的笔触就是对时间的记录。这一本书所保留的也是一个过程。

- 同样的概念,不同的手法,做了3本。



yiran,《铜钢镍》



还是 demo 的版本,以在小时候在小学流行的画硬币游戏,和“优惠券”模拟为灵感,想做一本唤醒大家对于实体的硬币的触感和质感记忆的书。




午庚,《蚊嗡嗡》



左右滑动查看

主题就是蚊子🦟,工具是针线和手边的纸。第一页是想摸拟蚊子咬人时汗毛感觉到的痒。试了根头发丝,摸起来没什么感觉,换成线,这样缝线后,手背触摸有效果。白色线疙瘩就是尝试起疙瘩的手感。以为要做很大颗,其实这么点儿颗粒感就够了,再次感觉到触感和视觉的差异。最后一个缝伤口没成功。是想做结痂后的手感,线条太多,反而没有凹凸不平的感觉了。



李晨,《脏脏书》

左右滑动查看

想到复写纸的特性于是试了试是否能让染料沾到手指再沾到空白的纸上。

确实挺脏的。因为复写纸和硫酸纸都很软,所以找了根非常细的线做装订。

最后整本书的观感和手感都非常脆弱娇贵。

稍微摸两下就会留下痕迹。

打算在里面画些植物静物,每一页的痕迹都会渗透到之后几页(视下笔力度)。

油腻腻,脏乎乎,我钟意。



本文所有图片及视频均由工作坊参加者提供。

(完)


《二十面体》是一本围绕数学和艺术而展开,并且邀请读者共同参与的杂志。我们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调查、和动手参与而获得属于独一无二的经验和理解,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知识。我们也会时不时举办工作坊,和读者朋友们在意外发现的过程中,一起学习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