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事礼仪 | 巧妙沟通的“要领”

宋允孚 走近外交 2024-03-01

作者:宋允孚 


世界卫生组织原资深外交官,原卫生部外事司司长,18岁出国留学,在国外学习、工作前后20多年,掌握英、法两门外语,有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经验 。


音频



正文


1

沟通是一门艺术

会谈是双向沟通,不能单方面自说自话,必须认真聆听对方,明确表达自己。沟通过程中必须讲求礼仪,礼仪的本质或最基本要求是尊重。在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应尽可能尊重他人的人格、国格。

沟通的目的是传递信息,传递情感,达成共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研究的理论,人有五个层次需求,第四层次就是“尊重需求”。


沟通是一门艺术,且有各种途径。谈判出现意见分歧在所难免,尊重对方达成共识尤为重要。

书面沟通,有充分的时间拿捏分寸、字斟句酌,在文字上体现尊重,一般问题不大。

口头交流,尤其是面对面交谈,容易受情感、环境等因素影响,需要格外注意礼仪礼貌。常言道,一样话两样说。与对方发生意见分歧,互不相让甚至发生冲突,就难以取得共识。以诚待人、尊重对方、表达委婉,比较容易使对方心悦诚服。

根据我在国际组织工作的经历和体会,谈判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一)双方各自阐述观点;

(二)相互之间讨价还价;

(三)各退一步达成共识。


2

看破不说破

尊重对方,并不意味着认同对方的观点,把礼仪说成是“沟通的润滑剂”,很有道理。

1989年,作者作为执行委员会代表出席世界卫生大会。

我在世卫组织工作十多年,一次带队到某国谈判。谈判由该国外交部一位司长主持。他姗姗来迟,一句寒暄客套话没讲,上来就指责我们,说他给我们写了两封信都未见答复。我们代表团一位成员来自该国,见他出言不逊、不讲礼仪,示意我回敬几句。我虽对他不满,但不动声色,继续耐心倾听。

待他讲话结束,我用他的官方语言发言,以示尊重。我首先感谢他百忙中亲自到会,赞扬他对合作的重视,接着我谈到双方的文件往来,我非但没有争辩,反而称赞他细致认真。

我说:“您没收到复函,非常遗憾。如果是我们收发人员的疏失,我回去检查,万一复信被贵部秘书misplaced(放错地方),也没关系。”我递上事先备好的复印件,说:“此件请您存留备查。我建议下面由我的同事们再次口头介绍我们的意见。”

无形之中,我主导了会议进程。我让同事们一律使用法语发言,而不是使用国际组织通用的英语。在我们发言过程中,这位司长和他的助手交头接耳,待我们介绍完毕,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改变,完全接受我们的方案,而且不再提信件之事。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心里有数:我们回信收到对方回执,因此问题不在我方。但是,我有意不说破,以免对方尴尬,影响会谈气氛。

会谈要讲究沟通艺术,注意相互尊重。即使对方出现差错,也不要令其当众出丑,即使观点有分歧,也不必言语过激。

以礼待人、后发制人的外交手段、“但是”之后做文章的谈判策略,往往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先称赞对方值得肯定的东西,再委婉提出不同意见。

对方的“尊重需求”得到满足,有助于降低其情感上的抵触,减少观点上的分歧,从而促进共识的达成。

此外,还要注意肢体语言的运用。例如,眼神就很重要。交谈时注视对方面部的三角区(两眉和下巴之间的部位),特别是眼睛,一方面体现给予对方的尊重和礼貌,另一方面可以从对方眼神中觉察其心态变化。判断其诚信程度,猜测其真实意图,进而决定谈判策略。


3

文明交流互鉴


不同的文明、文化有不同的礼仪。外事礼仪涉及的正是与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交往。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演讲时说:



“文明是多彩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文明是平等的,各种文明在价值上是平等的,各有千秋,各有不足;文明是包容的,每种文明都是独特的,生搬硬套、削足适履,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非常有害。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习主席的论述完全适用于外事礼仪。世界各国都有各自的礼仪。在对外交往中,我们一方面要发扬中华文明的传统美德,弘扬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要学习了解其他国家的礼仪文化,做到既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体现不卑不亢,以礼相待、相互包容、相互尊重的精神。

随着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日益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交往与日俱增。截至2016年3月,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已有174个。联合国目前有193个成员国,国人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任职、交往的对象更多。

在对外交往中,你代表的不仅是自己,你的言行举止会影响到你所在单位的形象以及国家的荣誉。在一定意义上,每位公民的言行在外国人面前都是国家文明程度的缩影。


-  END -

文字 | 《新编公务员外事礼仪》

作者 | 宋允孚   图片 | 网络   

编辑 | 走近外交 霖霖



Contributions Wanted


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

咨询电话:

18611178186

投稿邮箱:

info@wujianminfoundation.org





推荐阅读 /


一个有忧患意识的国家

我的联合国之路 | 用英语主持的尴尬

朝鲜停战谈判中的英文速记员


关注我们 /



“走近外交”订阅号

带您揭开大国外交神秘面纱



“吴建民公益基金会”服务号

扶贫济困 助学育人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外事礼仪 | 巧妙沟通的“要领”

宋允孚 走近外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