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预告|裴云:韦斯顿译乾隆诗与乾隆形象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演变

北京外国语大学2021年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高端学术论坛”系列讲座



韦斯顿译乾隆诗与乾隆形象在十九世纪初期英国的演变



讲座时间2021115日晚上19:00-20:30

讲座地点:腾讯会议(会议ID:742632946

演讲人裴云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

主持人:黄强 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讲座人信息:

裴云,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英国萨塞克斯大学英语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十八世纪中英文化交流。著有《身份焦虑与自我形塑——论华兹华斯的预言模式》(外研社,2020),译著《伊丽莎白时代的世界图景》(华夏出版社,2020),论文发表于Textual Practice、Notes and Queries与《外国文学》等刊物,另为中译出版社《画说宋词》录制英语朗读音频,为喜马拉雅平台“豆神大语文”中小学生经典名著精讲节目录制名著片段赏读。


 

讲座介绍:

英国文人韦斯顿(Stephen Weston, 1747–1830)曾先后三次出版乾隆诗的英译,包括1809年和1816年两个版本的《李唐》(Ly-Tang),原诗实为《乾隆御题鸡缸杯文》。根据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学界对汉语资料的掌握和出版情况来看,韦斯顿很有可能属于目前可知的、直接将汉语诗歌译为英语并署名的最早一批学者。本文深入讨论他在1809年出版的译乾隆诗,更正其中一些误译,结合当时资料讨论推测可能引发这些错误的原因,并发掘了韦斯顿和马戛尔尼使团成员斯当东(George Staunton)的关联。于此同时,论文着重论述1809年和1816年两次译诗版本的差别与修改如何反映了乾隆皇帝作为文化符号在英国社会中接受情况的转变。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邮箱:bfsuyyxy@126.com

电话:010-8881728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