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9岁新加坡男子2年三染冠病?王乙康:二度感染料增加 | 接种后仍染疫或因一类细胞不足 | 31日新增5106起病例

联合早报 新加坡鱼尾文 2022-12-17


新加坡一名29岁男子,两年内三度确诊冠病。令他想不到的是,第一次确诊后自己的核酸检测(PCR)连续61天呈阳性,足足在医院隔离了两个月。


新加坡一名29岁男子自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共三次感染冠病。(海峡时报)


从事医疗行业相关工作的陈姓男子(29岁)说,自己2020年3月在新加坡进入病毒阻断措施前,出现发烧和咳嗽症状,核酸检测后确认感染冠病。那时,新加坡只有约900人确诊。


他确诊后被送去安微尼亚山医院隔离,与他同病房的还有三名陆续确诊的客工。他表示,自己第一次确诊时还没有出现冠病疫苗,因此最担心会将病毒传染给和自己住在一个屋檐下的母亲。陈姓男子有四个兄弟姐妹,他和60多岁的母亲(家庭主妇)以及一个姐妹同住。


第一次确诊时,他的症状第五天就开始减退,但核酸检测持续呈阳性长达61天,这段期间他一直被隔离,直到转阴后才出院。2021年2月,陈姓男子完成两剂疫苗接种。但2021年9月,他再次出现喉咙痛、发烧及咳嗽等症状,进行核酸检测后确认他第二次感染冠病。但这次,他的症状只持续两天,并在第10天抗原检测(ART)呈阴。


2022年1月,陈姓男子接种了追加剂。一个月后,他开始喉咙痛,证实第三次确诊,但这次的喉咙痛症状第二天就消失了。他三次感染的时间正好是变种毒株阿尔法(Alpha)、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成主流毒株的期间。


陈姓男子正值青年,身体也健康,因此不属于高风险人群。他表示,三中冠病“实属不幸”。但他很庆幸没有将冠病传染给同住的家人。


王乙康:过去三个月曾感染冠病

二度感染概率非常罕见


据卫生部观察,过去三个月曾感染冠病的人,二度感染的概率非常罕见。


在四到七个月前染疫的人,二度感染的概率是未染疫者的约3%。至于2021年感染德尔塔毒株的患者,二度感染的概率是未染疫者的约20%。


卫生部长王乙康在国会答复询问时说,新加坡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期间,二度感染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甚至比很多其他国家还低。(gov.sg视频截图)


卫生部长王乙康星期一(8月1日)在国会答复丹戎巴葛集选区议员祖安清心关于冠病二度感染的询问时说,新加坡这一波奥密克戎疫情期间,二度感染率一直保持在低水平,甚至比很多其他国家还低。


王乙康说,这可能是因为新加坡不久前刚经历奥密克戎BA.2毒株引发的大波疫情,加上新加坡的疫苗接种覆盖率高。


他也提醒,随着早前染疫提供的保护作用减弱,二度感染的情况料将增加。从即日起,卫生部将把二度感染的人数也纳入每日通报的病例数字,以更准确地反映疫情形势。


研究:接种后仍染冠病

或因体内记忆B细胞不足


新加坡研究发现,接种冠病疫苗后还会染疫,可能与人体的记忆B细胞水平较低有关。B细胞含量较低,产生的抗体就有限。


人体在感染冠病或接种疫苗后,都会产生血清抗体和记忆B细胞(memory B cells)。这群免疫细胞可识别病毒,并在病原体侵入时迅速制造新的抗体抵御。


血清抗体水平会在接种疫苗的六个月后减弱,但记忆B细胞具有更持久的免疫记忆。


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传染病实验室领导的研究显示,记忆B细胞水平较低的人在接种疫苗后仍会感染冠病的风险较高。


研究团队在2021年4月至6月间对两组参与者进行研究:一组是接种两剂辉瑞冠病疫苗至少两周后,仍感染德尔塔变种毒株的55名确诊病患;另一组是与这群确诊病患有过密切接触、已接种疫苗但没有染疫的86名密切接触者。研究使用的血清样本,由国家传染病中心提供。


结果显示,两组参与者的血清抗体水平相近,但确诊病患体内针对冠病病毒受体结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的记忆B细胞水平较低。


冠病病毒是利用病毒刺突蛋白的受体结合域侵入人体。早前研究发现,奥密克戎毒株在受体结合域中有10多个突变,比起德尔塔毒株的两个,多了好几倍。


血清抗体是“前线部队”

记忆B细胞是“储备”


研究团队把血清抗体比喻为“前线部队”,可随时保护人体免受病原体攻击;记忆B细胞作为“储备”,在接触病原体后,需要时间来激活和繁殖。被激活的记忆B细胞能产生更多抗体,形成更强的抗体反应。


研究也发现,比起血清内的循环抗体,记忆B细胞制造的抗体对德尔塔毒株有更强的中和效力。


共同撰写这一研究报告的新科研传染病实验室研究员戴孜睿指出,记忆B细胞能够识别同一病毒的不同毒株,因此即使德尔塔与现有疫苗针对的原始毒株不同,记忆B细胞仍能发挥保护作用。


记忆B保护持久性待研究


至于记忆B细胞的保护作用可持续多久,以及是否能对奥密克戎毒株发挥相同的保护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与这项研究的专家还包括国家传染病中心主任梁玉心教授、全国流行病防范与应对科研计划(简称PREPARE)的王林发教授,以及新科研传染病实验室院长伍芳葆教授。


伍芳葆说,虽然无法预测新毒株何时会再出现,但这项研究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研发保护力更持久的下一代疫苗来对抗各种毒株。


研究团队也提醒,公众在必要的情况下应接种冠病疫苗和追加剂,以提高抗体水平,并产生更有效的记忆B细胞。


研究结果2022年1月已发表于科学期刊《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分子医学》(EMBO Molecular Medicine)。


31日新增5106起病例

三人病逝


新加坡星期天(7月31日)新增5106起冠病病例,重症病患增加至91人,其中76人需要输氧,15人在加护病房。再有三人因冠病并发症逝世。


根据新加坡卫生部网站,新增病例中,4913起是本土病例,193起从境外输入。


本土病例中,4297人通过抗原快速检测(ART)确诊,616人的核酸检测(PCR)结果呈阳。七天移动平均病例数为7537起,每周病例传播率自7月23日起连续九天低于1,为0.87。



目前有698名冠病病患住院,过去一天有8192人出院或完成隔离。


截至星期六(30日),全国人口中93%已完成基本疫苗接种程序,79%注射了追加剂。


过去28天确诊的23万6084起病例中,99.7%无症状或只有轻微症状,0.2%需要输氧,0.03%在加护病房,0.03%病逝。


截至7月31日中午,新加坡确诊病例累计171万4056起。累计死亡病例增至1500人。


相关阅读:




文:刘智澎、齐鲁、许翔宇


 

关注新加坡鱼尾文视频号

收看独家访谈、特约节目

了解本地新闻、疫情资讯

一只爱生活、文艺范的小鱼尾狮
带你了解新加坡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
领略小岛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化魅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旗下产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